第十四章 尊號
「官家,先帝的謚號定下來了,這是政事堂呈過來的結果」,在福寧宮中,老太監王繼恩對趙光義輕聲稟報道。
「拿來看看」。
「諾」,老太監恭敬地將錦盒中的摺子取出,展開、放置於趙光義的御桌上。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光義冷笑道,「百官們對朕兄長的讚美倒真是不吝嗇,什麼溢美之辭都用上了,哼」。
老太監沉默不語,他知道趙光義是被最近開封「斧聲燭影」的流言折磨透頂了。背上了弒兄篡位的嫌疑,讓眼前這位新皇苦惱不已,百官們越是讚美先帝趙匡胤,他就越是不舒服,總覺得大家是刻意打他的臉似的。
「德芳找到了嗎?」
「回稟官家,尚未有消息」。
「要抓活的,找到德芳,押回開封,待人們看到這傢伙壓根沒有什麼『沉屍汴河』,或許『斧聲燭影』的謠言也會不攻自破」,趙光義自我安慰道。
老太監心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斧聲燭影」本來就不是什麼謠言,而是事實,你卻偏要如此自我安慰,真是好笑,「官家,老奴已吩咐加派人手了」,頓了頓,老太監又道,「另外,那位也在繼續追查德芳殿下的蹤跡」。
聽到「那位」,趙光義輕鬆了一點,「告訴他,抓到人後,轉給職方司,他不要露面」。
「諾」。
「讓知制誥胡旦準備好材料,只要抓到趙德芳,就要坐實他叛逃京師、圖謀不軌的罪名」,趙光義恨恨道。若非有趙德芳這麼優秀的一個兒子,趙匡胤未必不會傳位於自己,趙光義想當然的思慮到,對,就是趙德芳讓自己被迫走上了弒兄篡位的道路!趙光義對於弒兄篡位的惡行,毫無悔意,反而將憤憤之情,全部遷於趙德芳,準備重重處置他,以泄最近被「斧聲燭影」流言壓抑的心頭之憤。
「老奴待會便去通知胡大人」。
趙光義又瞟了政事堂的摺子一眼,「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的字眼竟是如此刺眼,他拿起摺子,憤憤地往殿門外扔去,皇帝的謚號,皆由百官確定,為蓋棺定論之辭,自己作為皇帝,偏偏毫無置喙的餘地,只有宣布的禮節性權力,這是千百年來的規矩,只有秦始皇認為謚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曾將其短暫廢除,但始皇乃公認的大暴君,秦也二世而亡,自己哪敢向他看齊。身為天下至尊,對此事,竟然無能為力,趙光義實在憤恨。殿內服侍一旁的內侍、宮娥皆戰戰兢兢、噤聲不語,唯恐皇帝將怒火發在他們身上。
「官家,先帝為本朝太祖,得到美謚,本屬必然」,老太監勸解道,「不過,既然百官可以給先帝追尊謚號,便亦可給陛下您上尊號」。
「哦」,趙光義怦然心動,是啊,自己只要暗示臣下,請尊號於自己,不就又可以反壓兄長趙匡胤一頭了嘛,「你以為,朕授意何人牽頭奏請為好?」
「老奴覺著御史中丞李昌齡大人是個不錯的人選」,王繼恩知道馬屁拍對了,這時自然要把第二個馬屁的機會也留給自己人。李昌齡是其黨羽,對他巴結有加,如今已官至御史中丞,作為大內總管,王繼恩在內廷固然權力極大,可外朝方面,偏偏影響力有限。
唐、宋有別,王繼恩難以像唐朝的諸位前輩宦官一樣,做到黨羽盈朝、權傾天下。不過也未必永遠沒有機會的,這個李昌齡算是王繼恩在外朝最重要的棋子了,他得到這樣一個向新皇表忠心、獻殷勤的機會,勢必還會再升一升,到那時,王繼恩在外朝的影響力也會跟著進一步增強。
「李昌齡?御史中丞?」趙光義念叨道,「嗯,是個人選,此事由風憲官提出,確實更顯公正,立刻傳李昌齡覲見」。
~~~
「臣李昌齡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御史中丞李昌齡俯拜於趙光義御座前,前往李府傳旨的內侍是老太監王繼恩的人,他早已將福寧宮的對話告知於李昌齡,李昌齡自然知道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在進宮的路上,他思索良久,終於斟酌出了一個極好的尊號。
「李愛卿平身」,趙光義微笑道,「近日來,開封頗有流言,愛卿可曾有所耳聞?」
「流言止於智者,臣雖愚鈍,卻也從不輕信流言。所謂流言云雲,想來只是坊間民庶茶餘飯後亂嚼舌根的無稽之談罷了」。
「嗯」,趙光義滿意道,「對於流言,朕亦不以為然,不過,偏偏有人慾藉此興風作浪,身為天子,朕卻不得不面對此種無稽之談」。
「願為陛下分憂」。
「王總管的意思是,不若由重臣請上尊號,愛卿以為呢?」
李昌齡瞟了老太監王繼恩一眼,後者微笑著點點頭,李昌齡便沉聲道:「微臣深以為然,若蒙陛下不棄,臣願領銜請奏」。
「卿果為股肱之臣」。
「謝陛下,容臣回府思慮一番,三日後大朝,微臣必領銜呈奏此事」。
「愛卿辛苦,王總管送送李大人吧」。
「謝陛下,微臣告退」。
~~~
「李大人,今日為何不徹底敲定此事?咱家不是派內侍告知你事情原委了嗎?區區一個尊號,何須三日思量?」王繼恩在玉階外略帶埋怨道。
「王公公,尊號,下官在進宮的路上,其實便已擬好。不過,若此時提出,陛下會覺著得之過易,未必有多重視。三日後提出,多少顯得下官頗為上心,下了一番功夫不是。而且,在三日後的朝會上,再提出,更顯莊重。想來,也是更符合陛下心意的,您老人家說呢?」李昌齡陪笑道。
「呵呵,李大人果然考慮周詳,倒是咱家錯怪大人了」。
「王公公折煞下官了,機會難得,下官自然須慎重對待,否則豈不辜負了公公今日的提攜之恩」。
見李昌齡如此上道,王繼恩也極是滿意,「敢問李大人為陛下擬就的尊號是?」
「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皇帝」,李昌齡敬道,「公公以為可否?」
「甚妙,甚妙,足以媲美先帝的謚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