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383章 馬騰致力稻糧謀

第383章 馬騰致力稻糧謀

  這時馬倀突然問道:「莞都尉,種植稻穀好是好。


  可是在我們這裡,以前從沒種過,百姓們也不知道如何種啊!這方面你們都尉府有沒有相關的準備?」


  莞宣說:「當然有。


  我們計劃好了,今年冬天和明年開春,我們就一個縣一個縣地進行培訓。


  到時候每個村派出一個人,都尉府進行集中培訓,讓這些人學會後再到村裡指導別人進行耕種,這樣一來,就會遍地開花了。」


  馬騰見眾官對此事踴躍支持,一無異聲,遂笑道:「看來這次大家的意見非常一致啊!


  稻穀能在張掖種植,我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樣的。


  上次,我在漢陽牧師苑巡察時,莞都尉、劉牧正和馬孝廉當時在場,說起了這事,我也是非常興奮。


  當年的匈奴,現在的鮮卑,他們非常羨慕漢人的生活;


  而我們這些大漢的邊郡,也非常嚮往中原內地的條件和環境,能夠吃上白白的大米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而現在,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這標誌著我們與內地的距離又大大地拉近了一步。


  這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馬騰說出了眾人的心聲,紛紛點頭致意。


  馬騰接著說:「糧食問題是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尤其是在我們這些邊郡,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會離鄉出走,會鬧事;我們的將士吃不飽肚子難以正常訓練,將來到了戰場上難以保證戰鬥力,這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要靠實實在在的東西,靠說是不管用的。


  剛才莞都尉詳細跟我們介紹了張掖糧食生產的現狀,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


  以前在我的理解里,我們張掖地多人稀,可以大大地向這裡移民,可以大大地開墾荒地,現在看來不是這麼一回事。


  土地的利用率太低了,每畝的產出太少了,我們的父老鄉親太不容易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確實如此!」


  馬騰接著說:「皇上和朝庭要我們經營張掖,糧食問題是一個首先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這個問題若是不能很好的加以解決,不唯經營張掖是一句空話,就連正常維持都難以為繼。


  今後我們面對的挑戰還很多,比方說明年的興修水利等等,都需要大批的糧食;


  再比如說我們要朝庭向這裡大批移民,而若是沒有足夠的糧食,這些人雖說能來,卻待不住。


  管子曾云:倉稟實而知禮儀。若是連飯都吃不飽的話,何談什麼教化廉恥!

  張掖名義上說是廣有土地,這一點別的地方的人都很羨慕。


  但一家不知一家事,誰又會想到我們這裡廣大的土地竟然是這樣一番狀況?

  比方說我們有一百萬畝,但就實際利用來講,連五十萬畝都不到!


  在這樣一種狀況之下,你讓我們還能作出什麼樣的打算?」


  馬騰接著說:「現在好了,我們有了一線希望,張掖可以種植稻穀了。


  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


  即使是現在,弱水兩岸都可以種植稻穀;等明年我們的水利設施都配套了、完善了,可以種植稻穀的地方就會更多。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興建水利工程的步伐要加快,一旦莞都尉的規劃設計方案拿出來,馬上要開工,能不耽誤明年的春播春種最好!

  若是到時候個別的地方還沒有完工,已完工的地方要抓緊做好稻穀的插秧工作,千萬不要耽誤農時!


  要知道一耽誤就是一年,那可是上百萬斤、幾百萬斤白花花的大米啊!」


  馬騰說到這裡時,彷彿那些大米已是囊中之物。看著他那種垂涎欲滴而又分外憐惜的樣子,大家都笑了。


  馬騰說:「響鼓不用重陲。這其中的利害大家都清楚得很,我就不多說了。


  我最後再來一個提議,等明年我們各地都種上稻穀后,我們要來一個全郡的比賽,一是比產量,看看哪個縣的畝產量最高;

  二是比口感,看誰家種的稻穀最好吃。


  到時候郡里要給產量最高、口感最好的人家頒發獎勵,這個獎,由我親自來發!好,永嘉先生,請繼續!」


  這正是:

  隨口既雲倡,說話在廳堂。


  豈是爭意氣,只為勸農桑。


  陳輔良率先鼓掌,然後說道:「郡守大人拳拳之心,天地可表。


  我等倒要看看,到時是哪個縣能得到如此殊榮。


  我們再進行下一個議題,還是先請莞都尉開個頭。」


  莞宣站起身來,手中捏著一片樹葉,向大家展示一周后,問道:「諸位大人,有誰認識這種樹葉?」


  眾人皆搖頭不知。


  空閑自嘲地說:「我們都是一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人,哪裡認得這些?


  莞都尉別賣關子了,還是趕快告訴我們吧!」


  「這種葉子雖說大家不認得,然對這種樹應該是很熟悉,耳聞能詳了。」莞宣說,「這是桑葉。」


  眾人一陣嗚呼之聲。


  空閑道:「莞都尉的意思,莫不是我們張掖也能種桑養蠶吧?」


  「幽田兄真是聰明,就是這個意思。」莞宣笑著說。


  「不是吧?」倉華疑惑地說,「要說我們這裡能種植稻穀,我還能將就著相信。


  要說我們這裡也能種桑養蠶,打死我也不相信。


  我們這裡天寒地凍的,那些蠶寶寶能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吐絲?」


  「當然能。」莞宣肯定地說,「我已向有關人士請教過,一點問題都沒有。


  咱們先說我手中這片桑葉。


  這片桑葉同這棵稻穀一樣,都是朝庭這次發來的三萬流民帶來的,無意插柳柳成蔭,給我帶來了一個驚喜。


  這棵桑苗,從栽種到現在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但高將三尺,長得枝繁葉茂,煞是喜人。


  桑葉是家蠶的主要食料,有了桑樹,養蠶才有可能。


  我國種桑養蠶歷史悠久。


  史書載,黃帝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黃帝得以垂裳而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