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欲說還罷影無蹤
公子繼續說:「霍去病對他的親生母親似乎也不怎麼親近,陳氏一直謀求續封,但是他並沒有熱心幫過忙。
他雖然在漠北大戰前認了親生父親,但是他的父親並沒有跟他回長安,他的身邊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性格倔強孤傲的少年最容易走入極端,天才都是孤獨的。
這一點在霍去病身上表現的尤甚,他雖然少年顯貴,但是未必快樂。
從武帝後來的態度來看,他雖然悲痛萬分,卻沒有因此遷怒於人,更沒有因此大開殺戒。
悲痛之餘他全心的準備霍去病的葬禮,取消了出兵塞外的計劃,附帶著忍了匈奴的一口惡氣,倒像是萬念俱灰的樣子。
如果是自殺,武帝這樣的表現就解釋的通了,司馬遷的表現也解釋的通了。
武帝隱瞞了真相,對外宣稱病故。
雖然這個理由很勉強,無人相信,但是大家諱莫如深,沒人敢說話。
九、衛氏的覆滅
雖然在當時武帝除了一個豪華的葬禮外,什麼事也沒有為霍去病做。
但是霍去病之死卻是衛氏由盛轉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在此之前,武帝雖對衛家有所不滿,但是至少在表面上還維持著親切友好的氣氛,還維持著起碼的尊重。
霍去病死後不久,武帝即對衛氏撕破臉皮不留情面,衛家的霉運從此開始。
首當其衝的便是衛伉,霍去病死後不久他便被削去了侯爵。
第二年,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死去。
又是一個年青的生命,他的具體死因史書沒有記載。
但是不管怎樣,曹襄之死對平陽公主的打擊肯定會非常的大。
曹襄死後不久,武帝竟然命令自己和衛子夫的大女兒也就是曹襄的妻子,平陽公主的兒媳改嫁給一個神漢欒大,不久又把欒大處死。
可見這時的武帝對衛氏再無半點顧惜之情。
再後來,武帝使出酎金奪爵的手段,既可以斂財又可以剷除異已。
衛青的兩個小兒子與他的大姐夫公孫賀在這一年全部丟掉了爵位。
當年一門五侯,現在只剩下衛青一個,連衛太子都有朝不保夕之感。
到此地步,衛家別說呼風喚雨,就是連走路說話恐怕都要看人臉色。
元封五年,被賦閑了十多年的衛青去世。
衛伉沒有襲爵的資格,衛青一死,衛氏的最後一個爵位便要面臨無子國除的命運,整個衛氏陷入絕境。
這時能夠挽狂瀾於即倒的還是平陽公主。
大概就是在這段時間,她將年輕貌美的李夫人送進了宮,重演當年送衛子夫進宮的故技。
衛伉最後襲了衛青的爵位,具體的手段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他的這個爵位是來自平陽公主的鼎力支持則是被史書記載了的。
貌美如花的李夫人並不是一個惟命是從的牽線木偶,相反她是一個極有心計的厲害女子。
當她產下皇子,那就意味著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最終這位聰明的絕色美女還是難逃夭折的命運。
衛氏的真正保護神平陽公主於何時去世已經無法探究了,後來的巫蠱之禍已經沒有了她的身影。
想來好笑,衛氏是靠巫蠱案爬上來的,哪知道後來竟被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最終還是栽在了那個小小的木偶人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霍氏與衛氏在霍去病死後便徹底的劃清了界限。
酎金奪爵時衛家遭遇空前的危機,然而年幼的萬戶侯霍嬗卻絲毫無損,恩寵不斷。
霍嬗不明不白的矢折后,霍去病血戰得來的冠軍爵位也隨之而去。
霍去病之弟霍光則在韜光養晦數十年後成為武帝的心腹,坐看衛家的覆滅,最後成為最大的贏家。」
這正是:
倏來欻往幾百年,個中究竟已淡然。
誰知人死燈未滅,輾轉河西再糾纏。
公子一席長談,馬騰聽得如痴如醉。
這千古疑案,公子娓娓道來,如拉家常一般,但其中就裡,卻是驚心動魄,血光劍影。
「你聽明白了嗎?」公子問道。
公子話中雖沒有明確的結論,但馬騰隱隱聽出,殺害霍去病的兇手呼之欲出。
於是道:「霍去病乃是死於衛家之手;直接的操盤者,大概是平陽公主吧?」
「正是此人。」公子道,「雖說霍去病與平陽公主無怨無仇,但出於家族利益的考慮,平陽公主不能不預為設謀。
這是一個悲劇。
這其中,不論是霍去病,還是衛青,以及平陽公主、衛太子,都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了這場暗戰之中。
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人或當世得以善終,如衛青;或英年早逝,如霍去病;
但究其整個家族而言,誰也不能說是勝利者,只不過是一個平局而已!」
馬騰欽佩地說:「先生洞察深遠,入木三分,壽成十分欽服。不知先生貴姓大名,在何處高就?」
公子道:「某乃是漢陽閻忠,字漢平。目前,尚是白身。」
馬騰又問:「先生緣何到此?」
閻忠說:「家父到敦煌公幹,我在家中閑居無事,遂出來歷練一番。」
馬騰說:「我姓馬名騰,字壽成,現忝任張掖太守。不知先生可有興緻,入幕張掖?」
閻忠道:「久聞馬壽成建功塞外,少年得志。然以我等粗陋之質,焉能得侍王侯?」
馬騰說:「所謂塞外建功,天幸而已;少年得志,全賴皇上青眼有加。
壽成少年家貧,沒念過書,只是認得幾個大字,是以對讀書人十分敬重。
現郡衙之中,雖有永嘉先生輔佐,然永嘉先生乃是世間大儒,內聖外王,用之治內尚可,若說籌謀建策,洞察悠遠,先生乃是不二人選。
馬騰言拙,還請先生眷顧。」
說完,向閻忠施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