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199章 馬騰續說竺玄空

第199章 馬騰續說竺玄空

  話說上回說到,馬騰教之竺玄空,可在傳教中以佛祖喻為中國之神仙,竺玄空不以為然。


  於是,馬騰只好說道:「這是權宜之計,方便之門!


  中國人知道有神仙,崇拜神仙,但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是佛!

  你以此為切入點,等他們信到一定程度,所謂佛祖啊,神仙啊,不都無所謂了嗎?

  再說,儘管佛祖與神仙有很大的區別,不過為了傳教之需,將佛祖一時說成是神仙,也不會有多大的罪過吧?」


  竺玄空若有所思地說:「這倒也是。佛祖在一些重大的法會前,為了增強信眾的信心,有時也是會使用神通的。」


  馬騰道:「這不就結了!

  看來,你是一時沒轉過彎來,把大漢當成你們天竺了,仍然沿用你們原來在天竺的傳教方式和思路,這可不成。我還是這麼跟你說吧。


  假如,我們說假如啊,假如佛祖當年沒有誕生在天竺,而是誕生在了中國。我們中國也有一個聖人,名曰孔子。孔子你知道吧?」


  竺玄空點點頭。


  馬騰繼續說:「假如這兩位聖人易地而生,我想請問你,悉達多在中國還會成就為釋迦牟尼嗎?孔丘在天竺還會成就為孔子嗎?」


  竺玄空毫不遲疑地說:「聖人還是聖人,佛祖還是佛祖。不論他們降生在哪裡,都會成就他們的無上功德。」


  馬騰嘆了一口氣,心說這個費勁喲!但若不把他心中的這個彎扭轉過來,自己當初心裡的那些設想很有可能就會功虧一簣!

  於是耐心地說:「在我們中國有個說法,叫做『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意思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為橘子,是甜的;而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為枳了,是澀的。


  這說明了什麼?

  同樣的一顆種子,在不同的土壤環境條件下,可能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


  孔丘在中國為什麼會成就為一個高山仰止的聖人?


  他的學說,核心的東西是仁義禮智信。而這套學說,是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崇拜信仰的東西,因此,很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推廣。


  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總結提高,因此,他在中國被遵稱為聖人。


  同樣,悉達多在天竺,當地的人們相信因果,相信五道輪迴。


  他的理論和學說與天竺人的傳統是一脈相承的,只是他達到了前人所未曾有的高度,所以被稱作佛祖,稱為聖人。


  你看,佛祖的這些學說和理論,在天竺當地很容易被人所接受,然而到了中國傳教之難,你也體會到了吧?

  如果說孔子的學說到了天竺,傳播起來恐怕也會是相當的不容易。


  因為兩地的土壤不同,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同。


  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可能不會是太難,只要環境和條件變了,一切都會變;但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怕是難上加難!


  我費心費力地說這些話,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四個字:因地制宜。


  既然是上天給了你這樣一個使命,來大漢進行傳教,你的思路,你的方式,包括將來你傳教過程中的一些輔助手段,都要進行變革、轉換甚至是改造。


  由原來天竺的一些東西,轉換為中國的一些東西,這樣你才能行得通,才會被當地的人們所接受。」


  竺玄空道:「將軍,我想我有點明白了。」


  馬騰心想,你可能只是有點明白,還早著呢!

  於是繼續說道:「今年我到貴寺的時候,晚上去向多勒大和尚請教幾個問題。你猜他是怎麼回答我的?」


  竺玄空饒有興趣地問:「噢,怎麼說的?」


  馬騰說:「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用中國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向我詳細解說了關於道的問題。


  雖然他沒有明說,但從他對道的解釋和說明中,我也領悟到了一些關於佛的要旨和意趣所在。


  我後來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方便之門吧?

  如果大和尚一上來就跟我說因果,說輪迴,而我又沒有那麼大的慧根,我一時能夠接受嗎?


  如果說這次我不接受,那以後我還會再踏進寺廟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多勒大和尚真是學究天人。


  他的潛台詞告訴我,其實所謂的佛,所謂的道,都是一碼事,名相不一樣罷了。


  天下的真理,沒有許多,只有一個,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就好比你現在外面穿的這件衣裳,你們在天竺稱作什麼?」


  竺玄空道:「袈裟。」


  馬騰說:「在天竺稱袈裟,在大漢知道你是僧人的,可能會稱作僧衣;


  不知道你是僧人的,可能就會稱作長袍,也會有別的叫法,但不都是這件衣裳嗎?

  因此,不必要固執一些名相。


  我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想告訴你,你今後若想順利地傳教,就要認真地研究中國人的思想和文化,把佛家的一些理論,用中國人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就容易被中國人所接受。


  比如,你們的佛經,是用你們的文字寫成的吧?」


  竺玄空點點頭,說:「是梵文。」


  馬騰道:「梵文?我想在中國恐怕沒人會認識梵文吧?當然你們會把它翻譯成漢文。


  我的意思是,不能簡單地進行翻譯。


  要把佛祖的學說,用中國人習慣的方式,或者說變成中國人平常說的話,也或者說變成中國人習慣的觀念,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再用來傳教,就容易的多了。


  不過在此之前,你得好好地研究一下中國文化才行。」


  竺玄空說:「我在研究。


  我來中國二十多年了,說實話,我對中國文化很著迷。


  你們的老祖宗太偉大了,就說易經,用那麼兩個最簡單的符號,就能把天下的事情解說得那麼精闢透徹!


  我敢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都做不到這一點!」


  「一陰一陽之謂道嘛。」馬騰說了一句。


  「噢,將軍也懂易經?」竺玄空好像是找到了兩人共同的話題,感興趣地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