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165章 悠來倏往說仙姑

第165章 悠來倏往說仙姑

  話說馬騰離開居延,過沙漠,越合察山,在離昭武縣城還有五十里許的時候,見夕陽西下,天色將晚,於是令就地宿營。


  這時有一個士兵向馬騰說道:「將軍您看,山上好像有座廟。」


  馬騰抬頭望去,見附近一座不高的山上,隱隱露出屋檐飛角,似是有人居住的樣子。


  馬騰在這條路上來回好幾次,都沒有注意到此處有房子。


  心想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不可能有人居住,也許真的是一座廟宇,於是起身向廟宇所在的方向走去。


  有一士兵,是昭武本地人,這時快步走到馬騰身邊,說道:「將軍,這裡確實是一座廟,叫仙姑廟,供奉的是前漢年間的一名叫香姑的人,據說很靈驗的。」


  馬騰很有興趣,問:「你了解情況嗎?說來聽聽。」


  於是這個士兵向大家說起了這座廟宇的由來。


  據民間傳說,仙姑原系前漢張掖郡人氏,其父為郡守部下一武吏,因對夷交戰失利削職為民,便帶獨生女香姑隱居在合黎山下改行行醫。


  聰慧的香姑隨父潛心學醫,利用針炙和中草藥為窮苦百姓治病消災,深得民心,在板橋一帶名聲遠播。


  黑河南岸的民眾,慕香姑醫術高明,也常到北岸向何氏父女求醫治病。


  苦於黑河水旺,交通不便,時有落水之人,香姑立志在黑河架橋一座,方便南北交通,造福兩岸百姓。


  當時,匈奴人盤踞鄰近的內蒙古大草原,冬春之際,驅牛羊駱駝在黑河飲水,偶有病患者也到何氏父女處求醫。


  父女倆不僅是河西內地窮苦人家的消災救難者,連匈奴人也對何氏父女敬仰十分。


  一年秋季,匈奴右地王爺愛子四王子,奉父命到黑河南岸以牛羊貿易糧食、茶葉、瓷器。


  返回時四王子不慎自船上跌人黑河,船老大相救出水,經何氏父女拯救復生。


  王爺以重金相謝,何氏父女對金銀堅辭不受,道出了欲在黑河建橋但缺乏木料的難處。


  該王因黑河缺橋險失愛子,鼎力支持何氏父女修橋樑便交通的美意。


  何氏父女深受鼓舞,昭示民眾共同為修黑河橋出力。


  數年之後,兩岸百姓準備大量修橋錢物,匈奴王子又派人自東大山運來百棵松木,解決了極其可貴的橋樑之材。


  正待動手修橋,昭武通司看出修橋有油水可撈,特別看準何氏父女是搖錢樹,以阻撓修橋為手段,脅迫香姑嫁給其子。


  以造福百姓為宏願的香姑,為實現修橋的目的,口頭答應橋成之日與昭武通司之子成婚。


  黑河橋竣工之日,昭武通司前來逼婚。香姑了卻了心愿,投河自盡。


  黑河兩岸的百姓包括鄰近的匈奴為紀念香姑功德,在此建廟一座,取名「仙姑廟」。


  待到漢武帝元狩二年,強盛的匈奴盤踞河西而不足,不斷向東擴張,騷擾漢家江山。


  漢武帝差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十萬西征,自成紀長驅2000餘里,直搗匈奴老巢,渾邪王大敗北循,休屠王率部降漢。


  得勝而歸的霍去病將軍草糧不足,繞道東進,意欲到昭武一帶接濟糧草。


  漢軍行至黑河岸邊,風大浪急,不能過渡。


  霍去病下令安營紮寨,待風平浪靜再行渡河。


  渾邪王得報此信,捲土重來,欲誅人困馬乏的漢軍於黑河北岸。


  千鈞一髮危難之際,霍去病抱著寧做黑河鬼,不當匈奴囚的必死決心,率部渡河。


  突然,黑河上空祥光一道,顯出一位仙風道骨的女神仙,拔下鬢邊銀簪扔向黑河,六月里的黑河水居然架起一座冰橋,霍去病揮師而過,渾邪王緊追不捨。


  匈奴人馬剛到橋中,一聲爆響,冰橋崩毀,匈奴軍馬跌入黑河,作了水中之鬼。


  霍去病回朝奏明漢武帝,皇上頒旨一道,封香姑為「平天仙姑」,傳令「大其廟」,為香姑重修大宇,再塑金身。


  仙姑廟二次重修,規模漸大。


  渾邪王敗北,其心不死。時不時派人到漢室邊境窺測。


  其部下一個頭目,名曰綽什噶,也算一個封疆小吏,一日領兵到仙姑廟打圍。


  見此廟比前更加宏大,甚為驚奇,派細作打探,方知仙姑顯化救漢兵之後,朝廷下旨重修新廟。


  綽什噶生性狂妄,對著仙姑娘娘金像大施淫威,撕扯仙姑裙裾。被其長子丹金台吉勸阻之後,綽什噶坐在廟門歇涼。


  左耳發癢難忍,叫左右拿來一支箭頭掏癢,忽然一股清風將一扇廟門颳倒拍在箭桿之上,其箭從綽什噶左耳橫穿而過,一命鳴呼。


  綽什噶十個兒子,除丹金台吉守候父屍,其餘九人為父報仇,進廟放火。


  不期大火封門,綽什噶九子放火自焚,連同廟宇一起葬身火海,化為灰燼。


  二次重建的仙姑廟又一次被毀。


  綽什噶及其九子喪身仙姑廟,獨有丹金台吉領兵返回,向老母稟報了事情的前後經過,其母悲情恨意併發生根,恨透了仙姑。


  殊不料第二日,全部落大大小小全都卧病不起,有的渾身發腫,有的頭大如盆,還有的渾身起泡,死者無數。


  同時,牛羊駱駝也橫陳山野,水草不食,成群結隊的死亡,整個營盤臭不可聞。


  丹金台吉心有靈犀,掙扎到帳蓬外仰天禱告。


  但見空中祥雲繚繞,五色毫光中仙姑娘娘端然肅立。


  丹金台吉虔誠叩拜,乞求仙姑大發慈悲,饒恕部族毀廟罪過,許願為娘娘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翌年起,草原上生機復現,人畜逐漸轉危為安。


  有口無心的匈奴人見災難過去,草原安寧,全不把對仙姑娘娘的所許之願放在心上。


  一日丹金台吉叫一小卒備一匹白馬到後山遊玩,小卒套住白馬,正給馬戴籠拴韁,忽見白馬脖子上盤一條碗口粗的黑蛇,嚇的小卒魂飛魄散,急報丹金台吉。


  丹金台吉不信,又命其卒備棗騮馬來騎,小卒套住棗騮馬,棗騮馬的脖子上又是一條花蛇。


  丹金親赴馬場,只見馬場遍地是蛇,五顏六色,大小各異,牛、羊、馬、駝身上大都有蛇纏繞,見丹金近前,紛紛拱著身子張口吐信,嚇得丹金連滾帶爬逃回帳房。


  坐猶未定,只聽身子下邊「蟈哇」一聲,鑽出無數只蛤蟆、蛇蠍、蜈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