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治政首當治其心
永嘉先生說:「將軍剛才說要向我請教治理地方的舉措。這個君舉愧不敢當。
何以這麼說?君舉不過是一介書生,今生未曾入仕,紙上談兵的事情是不敢做的。
不過你既然大老遠地來了,我想我們不妨談一談古代的名君是如何治理天下的。我想從他們的一些陳年舊事中,可以得到一點啟迪。
在這一點上,我們先來說一說漢文帝、漢武帝和漢宣帝是怎麼做的,三下相較,我相信你自然會明白應該如何去做。
漢文帝剛剛即位的時候,秦朝遺風尚較為濃厚,舊的社會習俗的熏染依然存在。
文帝都把秦朝的一些遺老遺少看作君子和長者,厚待他們。他以深沉少語的謙恭態度來安撫天下,以敦厚樸實的形象為天下作表率,用質樸莊重寬厚的官吏來推行政令。
時日一久,往日那些揭人陰私、品行不端以及怨天尤人、為世人所嫌棄者,人人自愛,以議論他人的缺點錯誤為恥辱。
漢代的政治,平易不苛,與上古時代的太平和樂景象相同。
於是人們懂得諸子百家之書可以燒毀,儒生可以活埋,厚古非今的行為可以禁止,然而為百姓培育的敦厚之風是銷毀不了的。
漢文帝是天性寬厚的人。他為人誠信恭敬、深沉不語,這在他日常的立身行事中可以體現出來;他不顯示自己的英明和品德,這在他所頒發的詔書和旨意中可以表現出來。
他所以崇尚忠厚和名譽道義,以至於象保護人身的真氣和嬰兒一樣,是因為忠厚之風和名譽道義終究能蕩滌不良的社會習俗而使人們萌生羞恥之心。
官吏治事不嚴峻刻薄,民間無揭人陰私之風,人們都自愛自重而厭惡犯法,行寬厚之風而以過錯為恥。
廉潔、公平、厚重、謹慎的官吏,文質彬彬,遍於當時朝野上下。
這難道不是由於文帝以最誠摯的感情待人,以至於產生了臣下不忍欺騙他的效果的最好的驗證嗎?
至於漢武帝和漢宣帝就不是這樣了。他們對犯法者的懲罰非常嚴厲,對官吏的考核非常精確,對後宮管理控制得非常嚴密。
然而儘管如此,有的后妃不守節操的醜聞仍時有耳聞;在祭祀宗廟的時候,儘管皇親大臣表現的很恭敬,但有的人仍包藏禍心。
這不是作為皇上的親信大臣所應該做的,而他偏要這樣做,何況其他人呢?
權威有達不到的地方,考核有間斷的時候,那些心懷欺詐卻從中受益的官吏未嘗不安然自得。
唉!漢武帝的刑法和政令充斥天下,然而不能在朝廷內杜絕叛逆行為。
漢文帝的真情實意存在於心中,而樸實忠厚的風氣卻在社會上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又說明了什麼呢?
古代君主治理天下,有的能使別人不忍心欺騙他,有的能使別人不敢欺騙他,而有的能使別人不能欺騙他。
象漢文帝這樣的君主,是屬於別人不忍心欺騙的;象漢武帝這樣的君主,是屬於別人不敢騙的;象漢宣帝這樣的君主,是屬於別人不能欺騙的。
然而別人不忍心欺騙的,是出於誠意,而別人不敢欺騙和那別人不能欺騙的,僅僅是由於懼怕權威和擔心考核而已。
權勢和考核的效用,有中斷的時候,那麼,人們的不敢欺騙和不能欺騙之心也不能有始有終。
誠意的效用是沒有窮盡的,那麼,人們的不忍欺騙之心也是沒有窮盡的。對此,你有什麼觀點或者意見?」
馬騰頓了頓,說道:「先生的意思是,司牧不應當以嚴刑酷令治理地方,而應該先教化人心,讓人們感到心悅誠服,這樣就會一順百順。是不是這樣?」
永嘉先生說:「是這個道理。使人懼怕,別人就不敢或不能欺騙你。
使人懼怕,不如使人感到慚愧。使人感到慚愧,別人就不忍心欺騙你。
人的感情為畏懼所迫而不敢欺騙別人的原因,是出於不得已。倘若出於得已,便又我行我素。
先用法令規範人們的行為,然後再用刑罰進行監督,這是君王使人感到畏懼的原因所在。
然而法令有不完備的時候,刑罰也有用不到的時候。
國家在法令不完備、刑罰用不到的時候,還要應該保證它的長期存在和發展。
因此,君主變革天下風俗所依賴的,只是使百姓有羞恥之心就可以了。
民間少年整天在街市上袒胸露體、奮力疾呼,然而當他在衣冠整潔、彬彬有禮的君子面前走過時,不能不遲疑徘徊、退卻而行。
獵手勇悍,拉弓持箭,在山林中馳騁,當他路過佛寺道觀時,便提起衣襟,神態端莊而舉止謙虛地在寺觀側面而行。
難道士大夫階層的一些弊病,就沒有使人感到羞恥的方法呢?
當今天下人比較憂慮的,在於士大夫追名逐利和官吏貪贓愛賄。
我認為士大夫追名逐利不必強行抑制,要先對淡泊名利、安於退讓的人進行獎勵;對貪贓受賄的官吏不必著眼於處罰,要先崇尚廉潔知恥之風。
人之初,性本善。仁義的本性是銘刻在人的心裏面的,而沒落時期的不良習俗則產生在人的慾望之中。
當一些士大夫和官吏輕率地踏入追名逐利的歧途、或為富貴的環境迷惑心竅時,而我卻獎勵淡泊名利、安於退讓的人,並崇尚廉潔知恥的風氣,緬懷上古時代的巢父、許由,追念中古時代的伯夷、叔齊。
那麼,上古時代和中古時代的端直閑雅的餘緒、峻峭清白的遺風都可以激蕩當今頹敗的社會風氣和警惕流行的習俗。
難道一定要天天去抑制士大夫追名逐利的行為和懲罰貪贓受賄的官吏然後才可以革新國家政治嗎?
古人云,見賢思齊。當年虞芮二國國君進入耕者讓田界、行者讓路的周境后,二國爭田的行為很快停止。
聽到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的高風亮節,貪婪的人也會變得清正廉潔。
高名大義足以使人產生羞恥之心,作用之大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