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83章 明光殿里議皇封

第83章 明光殿里議皇封

  劉宏此時有點飄飄然。


  這些年,鮮卑、北匈奴屢屢犯邊,邊郡不堪其擾,而王師多有敗績,實在是窩火得很。


  從去年至今,接連兩次大捷,劉宏也覺得是上天賜福於他,更以為自己這個旁枝皇子確實是受命於天!


  於是向李咸道:「快將詳細情形一一道來!」


  李咸展開單于昱昌的奏報,向劉宏及殿內大臣誦讀起來:


  臣居延屬國臨時都尉單于昱昌啟奏皇上:今歲入夏以降,北方鮮卑境內大旱,蝗災盛行,以致寸草不生。


  七月份,開始興兵犯邊。我部奮勇抵抗,前居延都尉不幸殉國,郡守特委臣暫署邊事。


  九月,郡守薦白身馬騰等來邊投軍。馬騰者,張掖番和人也,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年僅一十六歲。臣不以其年少,謂名將之後,必有過人之處也。


  於是授其為軍侯,領一曲之兵,出塞哨探。馬騰其人,勇力過人,智計迭出,兼聽下聞,以區區之兵,三戰三勝,殲滅步度根部一萬兩千餘人,更探得敵情,圓滿回塞。


  十日後,臣委其為司馬,率三千精騎,復又出塞。


  一戰,殲南匈奴叛逆且渠伯德部七千餘人;二戰,殲北匈奴莫奕於部、南匈奴且渠伯德部四萬一千餘人,且北匈奴單于莫奕於及其以下二十餘名將官全歿,南匈奴且渠伯德亦於此役身亡。


  縱觀我部兩次出塞,殲敵大部,然我傷亡不足五百之數。


  此皆是我皇天佑神德,上下官屬同心,將士舍家用命,乃有此勝。伏乞我皇不吝封賞,以安將士之心。


  李咸誦完,將奏報上呈劉宏。


  劉宏覽畢,贊道:「這個馬騰不愧是名將之後。祖下數代,為朝庭效力,堪為楷模,朕心甚慰!

  其年齡不過一十六歲,比朕只大一歲,就能立此不世之功。朕神往矣!何時朕也能披掛上馬,建功於邊錘,此心足矣!」


  太尉李咸道:「陛下神武,無需戰場殺敵以自現。皇上當效法高祖,採信如張子房之謀,使之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簡拔如蕭何之士,使之鎮國家,撫百姓,給,不絕糧道;


  擅用如韓信之將,使之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長此以往,天下何得不興!」


  劉宏聽了,點頭稱是。


  中常侍張讓道:「高祖聖明,自是無須再議。然時有四季,運有所屬。陛下為高祖之後,無開國之時,卻有中興之運也。


  臣以為,陛下天命所系,無須效仿他人。


  自陛下即位以來,種種跡象表明,陛下當屬今日之漢武。文武兼資,紹發華統。


  況今日又出現了一如當年霍去病的少年將軍,天下何愁不寧,邊塞何愁不靖!」


  劉宏聽了張讓之言,甚是高興。言道:「當年衛霍一出,匈奴遠遁。今日馬騰出世,北匈奴即為之所滅。


  看來上天確實眷顧於我,賜下此等股肱之臣,應予重賞。只是不知廷議如何?」


  李咸道:「我等初擬,以張掖郡守商立德,有薦人之功,識人之用,若用以勘察人事,自能發揮更大作用,是以擬調司隸校尉功曹。


  居延屬國臨時都尉單于昱昌,身為居延主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老成持重,簡拔馬騰於白身,支持驍勇於塞外,於破敵一節上有大功,擬爵定邊侯,號征北將軍,實授居延都尉。


  居延司馬馬騰,沖齡從軍,兩番出塞均立奇勛,徹底剪除北匈奴之憂患,殺且渠伯德以儆宵小,安定邊塞,樹立天威,擬爵靖遠侯,號威虜將軍,實授涼州別駕從事。


  其餘錢豐、劉天保、萬欽仁、單于昃央、石山、龐道等均為校尉,所部將士均各有賞。」


  劉宏問張讓:「中常侍以為如何?」


  這張讓早收受了孟佗、商立德的賄賂,這份獎賞名單也是他與李咸等人商定的。


  只是關於馬騰的任命,李咸堅持授予涼州別駕從事,說涼州地方三面環敵,外患不斷。


  若是馬騰能任此職,可隨時領兵出征;若是用於一地,則限制其軍事才能的發揮。


  這張讓雖然說是把持朝政,然畢竟不是皇上,而且李咸之名,稱譽四方,他也不敢過分相逼,只好等朝會時再說。


  此時劉宏一說,張讓知其必有此一問,故云:「其他人等,讓無有異議。唯獨馬騰一職,似還可斟酌。」


  劉宏也覺得馬騰立功最大,安排得卻有點不盡人意,似是怠慢功臣,於是說:


  「我也認為不妥。此等功臣,勢必為朕之日後霍去病。朕意將其調入京城,成為實授將軍。」


  張讓見劉宏所說,與孟佗所求相異。其實馬騰安排在哪裡,他才不想去操這份閑心。


  但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只好打起精神,向劉宏說道:「皇上所慮極是。馬騰年紀輕輕,就得以立此大功,日後成為我皇的霍去病,指日可待。


  我意此人尚幼,一下簡拔至京城,不利其成長。況且馬騰其人,長在作戰,若在京閑置,不合皇上一向所云人盡其才之旨。


  另我聽涼州刺史孟佗雲,馬騰在與鮮卑作戰時,與鮮卑首領步度根達成了私下協議,對穩定我大漢邊境將有定鼎之功。


  只是事涉機密,未宜在庭堂之上公開宣說。此等事宜,還需要今後由馬騰來落實,別人恐一時難以接手。


  因此,從國家社稷的需要出發,讓以為,還是將其留在地方為宜。


  剛才,聽李太尉建議,這張掖郡守商立德欲上調京畿,讓意由其接任,自是最為妥當。」


  劉宏一聽,覺得甚是有理,於是對李咸說:「就依張常侍所言,將馬騰任為張掖太守,爵、號不變。


  只是朕對這馬騰饒有興趣,很想見他一面,看看我朝這十六歲的將軍是何等模樣。


  派人宣旨之時,可加一句,著其接旨后即進京覲見,然後再赴張掖就任。退朝!」


  愚奇感馬騰入世一十六年,今日始能揚名海內,得立殿堂,遂作長短句以紀之:

  劈空見流星。長河落日月朦朧。彰山腳下,負薪揮汗,弓劍刀光影。今生有緣遇元放。又怎知、天命所歸,行行復行行。


  紅顏天人驚。千里迢迢赴邊城。大漠深深,戈壁荒涼,金戈鐵馬聲。斬卻敵酋名遠揚。且看那、宮闕樓閣,匆匆太匆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