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馬騰天下> 第81章 浚稽山兩雄機變

第81章 浚稽山兩雄機變

  「我這裡有三個選項,大哥你定一下。」


  軻比能說,「一是趁漢軍行軍之際,防備不嚴,咱倆跟他們幹上一仗,把他們的糧草分了。


  二是漢軍到達步度根大營后,步度根肯定要設宴款待,我們夜裡前去劫營,將步度根和漢軍兩個一塊給燴了。


  三是等漢軍走後,咱們再對步度根發起攻擊。


  你看這三項哪個為好?」


  丘目陵純說道:「先說第一個。你說漢軍現在防備不嚴,那莫耐婁悅也是想鑽這個空子。


  可最後怎麼著?不是把自己給鑽進去了?你這麼做,是不是嫌莫耐婁悅死得還不夠慘,想去步他的後塵?」


  軻比能笑了笑,說道:「既然第一個辦法不行,那你再說說第二個。」


  丘目陵純說:「我覺得第二個恐怕也不可取。


  為何?你想那莫耐婁悅一死,我們的計劃就已敗露,他們肯定有所防範。


  我們不露面則罷,如若露面,說不定他們下張著口袋等我們向里鑽呢!我們可不能上這個當。」


  軻比能說:「嗯,那再說第三個。」


  「第三個,」丘目陵純說,「如果我們在漢軍離開之前沒有露面,等漢軍走了再進攻,倒有勝算的把握。


  可漢軍和步度根明明知道我們就在一旁窺視,漢軍豈會輕易離開?


  我們這次出來攜帶的肉乾不多,不可能長期等下去,是耗不過漢軍和步度根的。


  若是他們等了幾天我們沒有露面,萬一做個假像離開,等我們一出動就來個回馬槍,那我們還是難逃一敗。」


  軻比能道:「大哥還是很理智的。確實,我們不能跟漢軍打。」


  軻比能剛才說那些話,純粹是為了試探丘目陵純。


  多年以來,他對草原上的各個鮮卑部落,實行的是遠交近攻;對漢邊諸郡,則一直奉行結交為上。


  遂說:「對漢軍,我們不但不能打,還要想辦法交好。


  漢人雖說貪財,但這一點正是我軍可以利用的。若是漢人個個清正廉潔,我們還怎麼去接近他們、交結他們?又怎能從他們那裡撈到好處?」


  「你說現在去交結他們?」丘目陵純問道,「怎麼交結?帶著大軍去?我們的計劃他們早就知道了,這時候腆著臉湊上去,你以為他們都是豬呢?」


  「大哥,」軻比能說,「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之前,我們計劃攻打步度根是真;現在想交好漢軍也是真。


  當然,我們不能打著交結漢軍的旗號去步度根的大營,那也未免太那個了。


  我想這樣,我們兩個以慰問步度根的名義,前往大營,與那漢將,只不過是巧遇而已,如此則不露痕迹,讓人容易接受。


  至於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那是他們的事。至於這一萬大軍,自然是不能帶的。我們每人最多帶兩千人馬,剩下的讓他們先走,在半路上等我們。」


  「嗯,這倒是個辦法。」丘目陵純說,「只是本來我們是想來打秋豐的,可這麼一著,還得額外花費,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軻比能說:「大哥,你離漢塞比較遠,沒跟他們打過交道。我告訴你,跟漢人打交道還是很有帳算的。不過凡事要看長遠,不能只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


  丘目陵純道:「你財大氣粗,自是不在意那點東西。我可不一樣,這點小東西夠我用一年的。


  這次你領頭來打步度根,我不但沒得著什麼好處,還得往裡貼補東西浪費後勤輜重。


  至於你說的長遠,那得長遠到何時?等他們想起我丘目陵純的時候,怕是黃瓜菜都涼了。不行,軻比能,你得補償我!」


  「大哥,」軻比能說,「你說的太見外了。別說今天事出有因,理應補償於你。即使沒有今天這檔子事,我也想孝敬大哥。你說吧,想要什麼?」


  軻比能爽快地說道。


  「你給我,三千匹馬。」丘目陵純說。


  「三千匹?」軻比能驚訝地問道。


  「怎麼,嫌多了?要不兩千伍百匹也行,不能再少了。」丘目陵純道。


  「行!我給你五千匹,回去就著人送來。」軻比能心道,就這麼點胃口,還有什麼不好辦的!

  這正是:

  浚稽山下兩奸雄,千里迢迢打秋豐。


  未料時運不相濟,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京雒陽,南宮明光殿。


  建寧皇帝正坐在殿內,聽聞各尚書郎奏事。中常侍張讓侍立一旁,以備皇上顧問。


  這建寧皇帝即後世所稱漢靈帝,名宏。漢桓帝永壽二年年出生,是東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宏本封解瀆亭侯,為承襲其父劉萇的爵位,母董夫人。他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堂侄。


  漢桓帝永康元年,桓帝崩。因桓帝無子,桓帝的皇后竇妙立其為皇帝。劉倏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


  建寧元年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


  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以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追尊父親劉萇為「孝仁皇」,陵墓為「慎陵」,母親董氏封為「慎園貴人」。


  劉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運的。


  漢桓帝劉志雖然36歲而終,但身後並無子嗣,年輕的竇皇后及其父親竇武,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段。


  劉宏是漢章帝玄孫,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桓帝劉志是堂兄弟,劉宏是桓帝的親堂侄,當時只有十二歲。


  劉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


  漢桓帝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社會。外戚躍躍欲試地準備統理朝政,宦官虎視眈眈地覬覦著皇權,士人的不平之鳴,遍野的饑民之聲,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這樣,劉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個皇族旁支已經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搖身一變而為萬乘之尊。


  後世有詩,專門說這建寧皇帝:

  本是破落子,無意乘九五。


  昨日在河間,今天接機杼。


  遠野何飄飄,高堂甚突突。


  且作無名氏,何須爐上煮?

  後漢自漢和帝劉肇登基后,迭出少年(包括幼兒)皇帝。他們不懂國家政務,因此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輪番竊掌國柄的鬥爭局面,而且這種鬥爭有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