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稱帝
戰後一年,張角遷都洛陽。那邊一應事宜,早就準備停當,倒也簡單。
如今全國統一,四海昇平,漢已不存,全國疆域皆是賢王轄地,華夏之民皆是太平教徒。張角見時機已到,便令荀彧準備登基事宜。
當吉日到時,張角設九卿,置高台祭天,角拾階而上,緩緩而行,每一步都似踏在青雲之上,渾身舒暢,輕飄飄的,有種欲要騰空而去的感覺,台下群眾激動異常,紛紛高呼:「皇!皇!皇!」,終至台頂,張角焚起香燭,向天三拜,而告曰:「去日,天下大亂,皇族淪喪,賊寇囂狂,各路名流要麼隱退,要麼從賊,唯有本王,不計生死,不辭辛勞,舉兵而起,撥亂反正,歷時數年,終平定天下,還眾生太平,而今皇綱淪喪,皇統湮滅,國不可無君,民不可無主,故本王今日,在此稱帝,定國號為華夏,年號為太平,謚號為太平大帝。」張角語畢,台下吶喊此起彼伏,如山呼海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文臣武將將張角迎下台來,送入新建的皇宮之中,行至龍椅前,禮儀官為張角換上龍袍,張角登上台去,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視著台下眾臣,一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就是舒爽,令人豪氣頓生,見台下眾臣禮畢,張角下詔,封貂蟬為皇后,其餘眾女,皆為皇妃。後宮事畢,張角曰:「朕之天下,皆仰仗各位愛卿,方才獲得,故朕將與眾卿同富貴,今封張寶為弘農王,張梁為河內王,關羽為西川王,張飛為燕王,趙雲大將軍,呂布為上柱國,黃忠為衛將軍,周瑜為大都督,郭嘉為大司馬,姜維、陸遜、孟節、龐統為二品軍師將軍,典韋為三品禁軍大元帥,馬超為驃騎將軍,太史慈為車騎將軍,甘寧為虎翼將軍,夏侯惇為龍驤將軍,張遼為中軍將軍。魏延為前將軍,許褚左將軍,張郃為右將軍,周泰為後將軍。蔣欽為征東將軍,夏侯淵為征南將軍,高順為征西將軍,曹仁為征北將軍。孫策為安南將軍,于禁為安東將軍,鄧艾為安北將軍,鍾會為安西將軍,張任為平西將軍,嚴顏為平南將軍,顏良為平北將軍,徐晃為平東將軍;呂蒙為鎮東將軍,黃蓋為鎮西將軍,丁奉為鎮南將軍,文丑為鎮北將軍……所有武將都論功行賞,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荀彧為左丞相,諸葛亮為右丞相,張昭為太尉,蔡邕為御史大夫,魯肅為司寇:代理丞相,可行使丞相權。徐庶為司徒,賈詡為司空,荀攸為衛尉,程昱為太僕,沮授為太常,法正為廷尉,田豐為少府,蔣琬為光祿勛,楊彪為大司農,董承為大鴻臚,伏完為中書令,蔣濟大尚書,田豫為大長秋,李儒為執金吾,蒯越為京北尹,蒯良為右扶風,馬良為左馮翊,陳登為侍郎,顧雍為侍中,滿寵為御史中丞……所有文臣,皆論功行賞,無有錯漏,這裡就不再多說。(註:這是我的三國,前後期武將文臣都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大家不必見怪,我的三國和你們的三國不同,嘿嘿嘿……)一眾文臣武將一一上前領旨謝恩。張角下令取消州牧一職,改為巡撫,可管理地方,監視下官,但沒有軍權,軍隊由中央軍機處派大將統領,也就是張角派人管理,軍隊調動權,直屬於軍機處,張角從而得到了軍隊的絕對領導權,各路藩王只許擁有親衛一千,如若增多而不事先申請,便視作造反。郡設郡守,縣設縣令,皆無軍權。
朝會已罷,張角大宴群臣,大宴七日方休,張角令上至州府,下至鄉村,管事者皆可從府庫調拔物資,大宴民眾,普天同慶,七日方休。
宴罷,張角令各路文臣武將各回轄地,整頓地方,加緊訓練士卒,鞏固邊防,保境安民。
張角詔令:大赦天下,不管死囚、活囚一律釋放,勒令眾囚犯悔過自新,好好做人,如果再犯,一律處斬,眾囚犯千恩萬謝而去,各回各家。角見府庫充盈,所存物資足夠二十餘年用度,於是老懷大悅,特令,天下民眾,免稅一年,群情大悅,大呼:「吾皇萬歲!」家家戶戶都立上了張角的長生牌位。
次月,張角納伏完之女伏壽為妃。這樣不但得一絕世美人,更獲得了前朝舊臣的忠心。
又過一月,羌族三十六部聯盟送聖女入京,以示歸附,張角納聖女為妃,羌族大悅,徹底臣服,張角將羌族聯盟,併入涼州,准羌族人入京為官。
次月,氐族十八部送聖女入京和親,張角亦納其為妃,氐族亦舉族歸順,張角
將其併入涼州,亦允許氐族之人入京為官,張角令馬超統領兩族勇士,加緊訓練,以備西進戰略。
張角令人在cd大平原,開闢出大片肥沃的土地,令人持榜入南蠻之地,告知南蠻民眾:「太平大帝愛民如子,憐爾等悲苦,特令人在西川肥沃之地,開闢大片土地,允爾等前去耕種,大帝曰:眾生平等,爾等安全,自會有人負責,大可放心前往。」蠻人開始有些疑慮,族中智者令幾支百人小隊,分批次陸續前去試探,果如其言,於是大量走出這窮山惡水,成為了張角的順民,不用再整天擔心蠻人的偷襲了,繼而徹底的掌控了南蠻,南蠻之人,本就有不少在朝為官,之後又有更多能人異士,成為了張角的臣子。
至此,張角的後方已然徹底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