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傳奇時代> 第一百三十四章 波詭雲譎

第一百三十四章 波詭雲譎

  一秒記住【筆趣閣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閱讀。


  陳喬山終於有了空閑,有機會上一塌糊塗bbS上看了看。


  經過兩天的發酵,原有的熱度已經消失,bbS首頁上的十大熱門話題,只剩下唯一一個關於他的帖子還留在上面,壓根沒有周圍同學所說的屠榜那麼誇張。


  這也難怪,那場觀點衝突對於不相干的人來講,只能算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當時也許很關注,不過也僅是好奇而已,不會過多的關心後續的發展。


  陳喬山對此見怪不怪,這跟後世的熱點新聞一樣,只要背後沒有人為炒作,肯定來得快去得也快。


  陳喬山打開帖子看了看,內容基本沒有誇大,至於評論,說什麼的都有,大家關注的焦點存在很大的偏差。


  還有人站出來指認北大喬山姓陳,不過下邊馬上就有人反駁,到最後內容已經完全偏離,搞得陳喬山已經快把百家姓挨個試了一遍。


  他不禁樂了,這年代的網民就已經有了娛樂精神。


  陳喬山也不禁鬆了口氣,雖說有人把他認了出來,好在誰也沒當真,不然多少還是有點麻煩的。


  他不再關注帖子本身,反而對一塌糊塗論壇很感興趣。


  陳喬山清楚地記得,以前從來都沒接觸過這個網站,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他不禁很是奇怪,這個論壇活躍度不低,可為什麼會默默無聞呢?

  陳喬山剛才完成註冊的時候,系統已經提示,他是三十萬開外的註冊用戶了。


  他心裡清楚,截止到03年一月份,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國內網民數量已經接近六千萬,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這麼算下來,一塌糊塗的註冊者已經佔到全國網民的千分之五,這個數字看起來雖然不起眼,可陳喬山心裡清楚,這些用戶無疑是網站最優質的財富。


  一塌糊塗是架設在教育網內的,註冊者基本上都是全國各大學的師生,毫無疑問,他們會是將來國內互聯網的主力軍,這批人一旦走入社會,無疑具有了廣大的影響力。


  陳喬山簡單看了下,心裡也有了大概的判斷,一塌糊塗bbS是個私人平台,沒有任何監管,言論高度自由,未來前途可想而知。


  他瀏覽了下網頁,不禁對這個論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年頭,只要跟網路有關的設備,有一個算一個,沒一樣便宜的,這樣一個平均在線一萬五,高峰過兩萬的論壇,要維持網站穩定的運轉,硬體設備開銷肯定不菲。


  陳喬山知道,對比高昂的硬體開銷,這三十萬註冊用戶才是這個網站真正的價值所在,想到這裡,他心裡不禁冒出些別的想法。


  ……


  相比於校園的安寧,這幾天的經濟界顯得頗不平靜,而吹皺這一池春水的主人,這會也蒙在鼓裡,正躺在三院的病床上安心靜養。


  10月11號,《中國經營報》頭版頭條刊登了署名人文章:《論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這篇文章主要提到三個問題,直接對準銀行業以及金融監管機構。


  首先,文章指出,國內銀行業故步自封。


  文章直指金融機構,沒有學會對企業價值的科學分析方法,在當前大規模產業重組的時代,還在沿用老套路,無疑是落後整個時代的。


  第二點,大規模的收購兼并需要大規模的金融創新。


  文章指責監管機構對民營企業太嚴苛,導致大量企業不得已,只能採取違規擔保的方式套取銀行資金,呼籲各大銀行打開金融創新的口子。


  第三,現階段國內企業想要走出困境,必須學習開拓者的成功經驗,進入產業重組和收購兼并上來,走產融結合的道路。


  ……


  報道剛一出來,瞬間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


  這篇文章言辭犀利,問題的針對性很強,直接向金融監管機構和銀行業開炮。


  雖然文章通篇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在替德隆系張目。


  國內目前的經濟形勢很嚴峻,自從出台國有股減持套現的政策,股市直接崩盤,國內經濟持續走低。


  政府被逼無奈,只得暫緩實施,不過前因已經種下,市場不是想停就停得了的,股市一直沒有好轉的跡象。


  在目前這種情勢下,股改,已經成了中國經濟不能言說的痛。


  而這篇文章的潛台詞很明確,要大力鼓勵民營經濟,對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而這裡就存在一個尖銳的矛盾,融資難!


  民營企業進行兼并重組,需要大量的資金,這需要監管機構放開對資本市場的監管。


  這個建議無疑極其大膽,這裡面還面臨著很大的法律風險。


  《中國經營報》是一家專業的經濟類報紙,比《新世紀經濟導報》的影響力要大得多,受眾也更多,新聞剛一出來,在學界跟金融界同時引起巨震,不過兩者的關注點不同。


  學界的關注點,是未來股改的政策走向,是寬泛還是嚴監管,這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


  而金融界的關注點不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篇文章背後站著德隆系的影子,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如果政府改變政策,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德隆系是國內產融結合的先驅,文章所謂的成功經驗,毫無疑問指的就是德隆系。


  幾年前,唐萬新剛完成原始積累,就帶著核心手下十多個人,去西方發達國家考察。


  這趟考察不是走馬觀花,是真正的深入企業調研,與西方學者有過深入交流,自此開始,德隆系漸漸就走上了這條產融結合的道路。


  這篇文章發表的時間點很湊巧,恰逢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各大銀行紛紛收縮銀根,民營資本很難再從銀行獲得貸款,在這種情勢下,很多企業都面臨融資困境。


  大家都是明白人,能看透裡面的玄機,德隆系藉機發聲表達不滿,向監管層施壓,大家也樂於圍觀。


  ……


  同一時間,另一家財經報紙刊發了一則新聞,《德隆系qFII幕後買家現身》,文章篇幅不大,卻頓時引爆了股市。


  屯河股份第二大流通股股東的真實身份浮出水面,花旗環球金融其實只是代持,真正的出資者是美國傑斯雷曼投資銀行。


  這次,傑斯雷曼的華裔投資人代表親自出面,向外界講述了整個投資過程。


  這次股份收購計劃本來應該在低調中完成的,可惜事與願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文章最後,這位投資人還信心滿滿地表示,美國總公司很看好屯河股份,不排除未來繼續在二級市場投入資金。


  這無疑助長了市場對德隆系的信心,屯河股份開盤漲停,湘火炬和合金投資受利好影響,股價都有大幅上揚。


  陳喬山注意到相關信息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後了。


  他也很是無奈,德隆系旗下股票持續上漲,暫時看不到觸頂的希望。


  不過也不全是壞消息,看得出來,這波行情其中不乏人為干預的因素,就是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與此同時,《經濟日報》突然刊發了一條評論員文章,《中央應加強金融監管,大力整頓違規融資亂象》,作者是嚴智傑。


  一石激起千層浪,金融市場頓時變得波譎雲詭。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