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走上正軌
第一口井就順利出水,不管是陳家人還是圍在附近看熱鬧的,大家都很高興,不過中間還是出了點問題。
問題出在抽出來的水上面,農業局的王技術員跟打井機廠家的老宋起了爭執。
王大春是科班出身,他說井水不能直接飲用,堅持要先取樣送檢,不然不安全,打井機廠的老宋就簡單多了,接了盆水拿了塊肥皂搓了搓,就打包票說水沒問題,兩人就這麼杠上了,誰也說服不了誰。
周圍一幫看熱鬧的人都傻了,誰也沒想到打井隊里唯一的兩個明白人杠上了,王大春是大學生,專業知識肯定是沒問題的,老宋初中畢業,屬於自學成才的土專家,現在兩人起了爭執,外人誰也插不上嘴。
陳喬山學過高中化學,看了一會大概也明白了,老宋的用的是土辦法,用肥皂來測水的軟硬度。
肥皂中含有硬脂酸鈉和軟脂酸鈉,碰到水中含有大量鈣鎂離子的時候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這樣肥皂水的泡沫就會少很多,水裡還可能有不溶物產生,這種方法可以檢測硬水。
王大春是科班出身,他能看明白老宋的方法,可不能接受這種做法,土辦法太糙了,誰知道裡面還有別的什麼東西。
前王村地處偏遠,周圍沒有工業企業,這就排除了地下水中沒有重金屬污染的,王大春擔心的應該是其他的理化指標,比如ph值、溶解度、離子濃度這些。
陳喬山清楚這水應該沒什麼大問題,陳家都用了多少年了,而且飲用地下水的也不是陳家一家,從沒出過什麼問題。
不過他還是同意王大春的意見,這是供一家人飲用的水源,關係到陳家六口人的切身安全,現在有條件了,最好還是檢測下。
不是他疑神疑鬼,上輩子整怕了,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陳喬山比誰都清楚人活著有多麼不容易,他得為家人負責,同時也求個心安。
這場爭論持續的時間不長,圍著看熱鬧的鄉鄰誰都沒當回事,這水都吃了多少年了,能有什麼問題?
第一口井沒費多長時間,新組建的打井隊馬上就轉場了,第二口井開在二伯家,下午也順利出水,不過水很渾濁。
老宋提供了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抽水,把裡面的泥沙都抽出來,二是靜置幾天,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就需要裝過濾了,這些是陳爸後來告訴陳喬山的,他沒去現場。
第一天就打了兩口井,進程很快,老宋說主要是因為地下水層淺,也沒碰到石層。整個打井過程都很順利,不過也有很多問題,好在有科班跟民間兩大專業人士護法,沒出什麼大問題。
當晚,陳家擺酒慶賀,酒桌上沒外人,就打井隊的三人,外加王大春跟老宋,陳家就陳衛國跟陳喬山父子,女人沒上桌。
陶秀英待客從不小氣,菜式很豐盛,眾人吃的很盡興。
酒桌上沒喝大酒,在座的除了王大春跟陳喬山,其他幾人都已經人到中年了,大家邊吃邊聊,說的都是打井的事。
老宋是個直爽人,把知道的訣竅都和盤托出,尤其介紹了打井機的維護跟保養,根本沒藏私,連機器存在的一些小毛病都講了,一桌子人受益匪淺。
說實話,不能小瞧這些土專家,雖然沒受過高等教育,可人家的學問都是實打實幹出來的,比書本上來得透徹,一番話下來,連王大春也受益匪淺。
一頓飯吃了很久,賓主盡歡,散席的時候,陳喬山悄悄拉著王大春,拜託他幫著檢測下陳家的水質,他也沒推脫,一口答應了下來,農業局就有實驗室,這點面子他還是有的。
……
夜深人靜,陳家人還坐在院子里納涼。
「老二,你的腳怎麼樣了?」
陳喬山對稱呼問題已經免疫了,他改變不了陳媽,只能改變自己。
「媽,沒什麼事,過幾天我就下地試試!」
陳媽不放心,囑咐道:「還是算了,別逞能,老實在家呆著!」
陳喬山應下,穩妥點也沒什麼不好,聊天的話題又轉到了打井上面。
陳家買的打井機孔徑最大能到200mm,老宋建議打160的孔徑,這樣機器能保持在最佳性能,而且節省成本,鑽桿跟鑽頭是易耗品,更換的花費不會少。
當下地下水還是比較充沛的,尤其是農村地區,基本深度在三十到四十米水量就夠用了,老宋知道打井的行情,建議收費標準是35一米,一口井的費用差不多在1500左右,還有深井潛水泵加上水管等雜七雜八的,全包下來差不多二千五百塊。
這年頭農民人平均年收入也就這個數,這筆開支可不少,好在灌溉不是一戶一口井,可以三四家公用,而且有了深井就不必擔心乾旱,市場問題應該不大。
細算下來,刨去人工物料成本,每口井的凈利潤在千元左右,比陳衛國一個月的工資都多,陳家人都驚呆了,從沒想過錢竟然這麼好賺。
陳媽忍不住說道:「要不咱們便宜點吧,這也太嚇人了!」
陳喬山看不下去了,陳媽這想法很奇葩,哪有這樣當老闆娘的!
「媽,看你這話說的,賬可不能這麼算,你沒算機器折舊吧?還有後期維護費用,鑽頭跟鑽桿是消耗品,很容易損壞,稍微壞個件,一口井就白打了!」
陳媽訕訕的,他也知道老二說的是正理,可被兒子這麼反駁也有點不忿,又嘀咕了一句:「我也就這麼一說。」
陳喬山知道陳媽的擔心,是怕周圍的人說閑話,又解釋道:「媽,宋師傅都說了,別的打井隊都收四十到五十一米,我們已經夠便宜了!」陳媽這才作罷。
打井隊開始承接業務了,先是在村子周邊,短短六天,一共打了八口井,已經開始有其他村的聞訊前來聯繫,不過村裡的活還沒幹完,短時間內出不去。
陳家終於按照陳喬山的計劃走上了正軌,需要他操心的事已經不多了。
陳婉已經中考完了,前幾天各個高中的老師輪番上陳家做工作,給的承諾一個比一個好,不過她的志願還是填的一高,當然一高給她的待遇也不差,比陳夕還強點,每月補貼三百塊,基本上都不用家裡掏錢了,當然陳家現在也不缺這點錢。
陳家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村裡的人都有點眼花繚亂,前後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陳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附近的人說什麼的都有,不過大部分把原因都著落在陳喬山身上,紛紛拉著陳媽說她生了個好兒子,久而久之,陳媽在人前人後越發有底氣了。
陳喬山對陳家的改變很滿意,打井隊已經上了正軌,雖然老宋已經走了,不過王大春還在,打井隊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有問題還可以隨時聯繫,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陳喬山在家待著無聊,就想著輔導老三老四的英語,他很有自知之明,也就英語還有點底氣,好在他的成績足夠糊弄人,陳夕陳婉兩人都乖乖地跟著學,效果還不錯。
學習還得靠積累,一朝一夕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陳喬山就想著是不是給兩人買個mp3,平時沒事就跟著學學英語,可這年頭教材教輔配備的都是磁帶,光碟都很少,也就作罷了,真把mp3買回來也就聽聽歌,肯定惹陶秀英埋怨。
小五最近很努力,小學的期末考試稍微晚點,小丫頭最近很用功,連陳媽都很吃驚,直呼從小到大都沒見她這麼用心過。
當然,小五用用功是有原因了,小姑奶奶不好糊弄,三天兩頭在陳喬山面前晃悠,提醒他別忘了當初的承諾,搞得陳喬山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