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淘寶大唐> 第三百零九章 江山社稷的福氣

第三百零九章 江山社稷的福氣

  杜荷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陽城公主會出現在前線。杜荷分外驚喜,又有些擔憂。他說的:「公主殿下。你怎麼來了?」


  陽城說道:「獃子,你不想我來嗎?」


  杜荷咧開大嘴笑道:「想,怎麼不想,我做夢都在想你。」


  陽城說道:「你啊!就是嘴甜,跟六哥不學點好的,就學會了油嘴滑舌。」


  杜荷故作認真地說道:「你要是不喜歡,我以後就不這樣說了。」


  楊誠也假裝嗔道:「你敢。」


  小兩口兒親熱調笑,風光旖旎。


  李愔安排了前線的事情,朝廷各部門正常運轉,他的精力就放在了科舉制度改革上面。


  唐朝科舉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


  唐朝的科舉考試的內容,基本上是經史子集一類的內容。在李愔看來,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他決定把所有的經史子集等,全部合併為語文一門課。


  孔穎達自從負責教育部起來,已經徹底改變了觀念,他充分的認識到了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知識的作用。


  他贊成李愔提出的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修是,學生八歲上學。小學三年,課程為數學,語文和體育。中學三年,課程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和體育。大學兩年,分為文學院、工業學院、農業學院、藝術學院和醫學院。


  各個學院又分為各類專科。比如工業學院,有冶金礦業、建築、道路交通、化學工業等等。


  取締了長安城的弘文館、崇文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法律)、書學(書法)和算學(計算)等。


  取締科舉考試。所有大學畢業生畢業后,享受從九品下的待遇。優秀畢業生,可以直接晉陞為從九品上。特別優秀的畢業生,可以授予正九品下的待遇。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那種以前什麼狀元、探花、榜眼,之類的,中了進士,就能夠擔任高官的做法,徹底被取締了。


  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受到了以李泰為首的老派文學人物的反對。對於他們的反對。


  李愔對他們根本就不與理睬,但是也給了他們一個出路。從他們中間選擇部分優秀的人物,擔任語文老師。其餘的學生讓他們改學律法、文秘等課程。


  大唐的小學和中學,都是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大學一律採取集中住宿制度,食宿免費,學生享受少量的津貼。


  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實施后,能夠徹底打破門閥氏族對於文化的壟斷,為大唐提供各種門類的人才儲備。


  門閥氏族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了。他們現在對大唐影響較大的,就是他們手中仍然擁有大量的土地。現在是戰爭年代,李世民和李愔暫時不對這個問題採取措施。


  2月中旬,陰山都護府大督都李績送來奏章,報告了陰山都護府和縣地區連降大雪,部分牧民雪暴災害,生計困難,請求朝廷給予援助。


  東宮。


  自從李世民走後,東宮的書房,就成為了大唐的臨時政治中心,朝廷的重要決定都是在這裡作出的。


  這天,魏徵、岑文本、高靜明、馬周和李凝兒,研究救災的問題。


  魏徵說道:「太子殿下,現在朝廷的救災機制,實在是不太適合。尤其是邊遠地區,那裡發生了災害之後,當地官府上報給朝廷,再由朝廷部署賑災事宜。


  從時間上,就大大地延誤了賑災的最佳時機。


  程文本說道:「魏大人,你的想法,太子殿下已經有了方案了。今天找你們來,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太子殿下的方案是:由朝廷建立賑災委員會,在各個州建立建立賑災委員分會。由中央財政撥款,在各州建立賑災生活物資儲備庫。


  各地發生災害以後,由各州賑災委員分會,以面上報朝廷,一面立即展開救災行動。這樣就能夠及時實施救災行動。」


  魏徵說道:「這個辦法好。省去了向朝廷彙報的環節,能夠及時的展開賑災行動。不過,對於賑災委員會,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防止朝廷撥付的賑災款和賑災物資的丟失。」


  李愔說到:「這個問題就交由魏大人你來負責。」


  接下來。財政稅收、戶部參與研究了賑災物資調撥等具體的事物。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


  最後,決定新成立的正在委員會,暫時由魏徵負責。整個賑災方案和具體的人事安排,等上報李世民以後,由李世民決定。


  在朝鮮前線的李世民,接到了這兩份報告,心裡十分高興。他對房玄齡和李靖等人說道:「太子做事,真是令我放心。以前成乾做太子的時候。嗨。不提啦!」


  李靖說道:「皇上,您以前做過許多英明的決定,由梁王擔任太子,這也是您英明的決定之一。」


  房玄齡說道:「老臣速一素來以足智多謀著稱,可是對太子殿下,臣是打心眼兒里佩服。梁王擔任太子,是皇上您的福氣,也是大唐江山社稷的福氣。」


  再說唐朝使臣王玄策,他負責督促新羅和百濟出兵夾攻高句麗。新羅比較痛快,按照約定對高句麗發起了攻擊。百濟卻遲遲沒有動靜。


  王玄策十分生氣,就前往百濟,去督促百濟按照約定出兵。


  百濟首都泗沘王宮。


  百濟王扶余義慈聽說王宣策來了,就對宰相彭彤說道:「你去打發他一下,就說我出門兒啦,不在王宮。」


  宰相彭彤明白國王的意思,他說道:「陛下,臣知道如何對付他。」


  彭彤見到王宣策,對他說道:「唐朝貴使者大人,我家國王前去調動部隊了,他沒有在王宮裡。您有什麼話,就先跟我說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