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涼州辭> 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城郡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城郡下

  廣武郡兵入駐金城大營之後,被太府司馬指定暫代金城一線調度與指揮任務的,是金城太守張閬。然而張閬率領金城郡兵嚴守金城。目前還在組織工匠等打造軍械與守城器械,暫時無暇分身。


  如此一來,北岸大營之處調度,便交由韓璞侄子,時任左都護的韓寧來負責了。


  韓寧在大營中軍帳中,進行了一場軍議。而後眾將多數認為應固守營寨,而非主動出擊。如此讓韓寧備受打擊。然而諸將見目前我弱敵強,自然都是力求穩妥為上。


  見諸將意見堅決,韓寧也便不再勉強,而是轉而令各部四處伐木,加固營寨。目前雖然敵軍未至,然而未雨綢繆,加固營寨總沒有錯。


  加固營寨的同時,北岸大營也不斷地向隴西腹地派遣哨騎,以哨探此時敵軍可能採取的各種行動。


  如今,哨騎已是兩日輪替。每次哨騎依然是一隊五十來人。不過相較之前,哨探的範圍已是增加了不少。


  保守些的隊率,如同宋慶屬下樑思秦、韓連成,在此時也通常驅使自己部下騎卒們深入隴西百餘里。而類似曹建、邵雷這等較為激進的隊率們,通常兩日光景,便能深入哨騎隴西之地兩百里,並且返回。


  如今,這些騎卒們哨騎之時,常常直抵狄道城下。狄道城中留守的休屠王石武部,看到這些哨騎每每繞城而過,均是嚴陣以待。隴西之地各方的角力,已經要進入一個白熱化的階段了。


  又一個普通的清晨,空氣中飄揚著細小的秋雨。而劉季武已是帶著自己手下的五十餘名騎卒,披蓑戴笠,踏上了渡河偵騎的路途。


  隨行的還有劉季武手下隊率董亮。此人乃是由先前什長所提拔。然而與爭強好勝的曹建在一起共事,董亮卻是屢屢淪為配角。


  並非是董亮才能平庸。實是曹建太過出色,行事又鋒芒畢露。加之又是百人將還在馬廄之時就一起同甘共苦過來的兄弟,董亮自然常常淪為配角。


  然而此次冒雨前去偵騎,董亮心頭也是霧蒙蒙的一片。前次外出哨騎的邵雷部,回營之後報告說已是遭遇了趙軍的小股哨騎。雙方還交了手。邵雷所部一死一重傷兩輕傷,殺敵三人,迫使敵軍哨騎退了回去。


  董亮心中打著小鼓,心細如髮的劉季武又怎能看不出他的心神不寧?劉季武照例寬慰了董亮一番,這五十餘騎卒,便踏上南去偵哨的路途。


  行出金城三十里遠,劉季武便已將屬下騎卒分成兩股,一股由他親率,另一股由董亮率領,分頭進行哨騎行動。


  然而行至中午,已出金城足足有五十里左右的劉季武,儘管警戒四齣,卻仍是一無所獲。


  而董亮率領去偏僻谷地行進偵哨的那支隊伍,行至中午時分,前出的警戒卻回身報告,隔著山頭的另一片谷地,發現數千軍卒正在向西行進。


  董亮聞言,不敢怠慢,忙遣人前去尋百人長劉季武報告。而後他便棄了馬,隨自己所部軍卒一同登上左近山頭,向著南側的這一谷地中看去。


  映入董亮眼帘的,是一支在谷中蜿蜒而行的軍隊。董亮在山頭上,隔著四百來步遠,仍能依稀看到這支軍隊萎靡不振的風貌,殘破不堪的旗幟和衣甲。旗幟上的圖案字樣,早已不能辨認。


  不知這支軍隊是何來歷的董亮,卻依然不敢怠慢,連忙令屬下速速返回大營報告。有一名騎卒已是下得山去,隨後打馬而行,直向大營方向而去。


  不知是之前偵哨的邵雷所部疏漏還是如何,這支軍隊,竟然行進至金城郡如此之進,方才被自己所部發現。


  若是再遲些,若直到他們抵近金城郡下,那麼,董亮真的不敢想象,身後那雖然反覆加固,卻仍然略有不足的金城郡與金城大營,會不會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擊,打一個措手不及。


  派出彙報情況的軍卒之後,董亮便只留一人在山頭,而後他自率餘人下山,找回各自軍馬,而後打馬出谷,根據山頂士卒的指示,出谷繞行,而後潛伏在南側谷地左近的一片林中,準備對這支來歷不明,敵友不辨的軍隊遂行跟蹤監視之責。


  說是敵友不辨,乃是因為董亮觀這支軍隊衣甲殘破,而且士卒精神萎靡不振。顯然不久前方歷戰陣。若此軍為敵,顯然不太可能。劉趙此次大舉西征,參與其中的劉趙將領,不論劉曜,還是劉貢、石武、平先等,皆是趙軍之中老將,又怎會令一支軍旅不振,衣甲不整的軍隊來擔當攻略金城的先鋒呢?


  然而若說此軍為友,董亮卻也並不能確定。此時友軍要麼在冀城與桑壁。大抵還在艱苦的守城。而其餘友軍,更是未聞有之。


  董亮等待了半個多時辰,看著那支軍隊行出谷口。他靜靜地潛伏在百步之外,那些兵卒,便紛紛自他面前不遠而過。


  從他們漠然的神色,踉蹌而虛浮的腳步之中,董亮已經看出,這支軍隊,必然是一支歷經苦戰,而後又敗退至此的軍隊。


  這支軍隊似乎已喪失了靈魂與信仰,所有人都只是在木然地趕路。他們或許壓根不知他們此刻趕路的意義是什麼,只知不要停下腳步,一直跟著前方同澤的腳步前行,直至行到此次的終點,去接受他們未知的命運。


  董亮待這支隊伍行遠,至五里之外,方才起身招呼自己部下,各自上馬跟蹤監視。


  騎卒們遠遠地吊在那支來歷不明的軍隊身後,過了約莫個把時辰,已行出六七十里的劉季武方才率部氣喘吁吁地返回。


  與董亮會合之後,劉季武聽其描述一番,心中也是疑惑。忙縱馬上前,而後棄馬爬上了一個小小山坡,向那支行進中的大軍觀望了一番。而後下山走到董亮面前,搖了搖頭,顯然劉季武對這支軍隊的來歷,也是不甚明了。


  兩人率部又跟隨那支軍隊行了約莫十餘里,劉季武方才響起了什麼,而後回身,令自己部下的數名什長率部,再向山中要道,以及幾條幹道之中派出了哨騎。


  劉季武已是將這些士卒的來歷,看出了些許端倪。他觀這些士卒行止,思慮半晌,終是基本確定,這些士卒,便是之前轉戰隴西的陳安余部。


  念及陳安余部潰逃過程中,定然有趙軍尾追,因此劉季武也是不敢怠慢,連忙派出部下騎卒前去各山谷要道以及幹道之上,查探劉趙軍隊的行跡。


  騎卒們遠遠跟著那支陳安余部,直行至日近黃昏,方才到達南岸金城郡左近。


  劉季武遠遠地看到,當那支殘卒出現之時,高聳入雲的金城郡城牆上,出現了一批持弓弩的金城軍士卒。他們握緊手中弓弩,弓臂前端,探出一截閃著幽幽寒光的三翼箭鏃。


  與此同時,聽聞董亮回報的金城大營,也是派出一千餘步卒與弩手,背靠大河,在河灘之前不遠,列好陣勢嚴陣以待。


  大河北岸,營中所余的兩千餘士卒,也盡皆是躍躍欲試姿態,彷彿隨時準備渡過浮橋,支援南岸的袍澤。


  遠遠望到金城城頭「張」字大旗的陳安余部們,本來皆是鬆了一口氣,然而當行至近前,望向城頭與河灘前,那些嚴陣以待的涼州兵,和紛紛指向他們的鋒利箭鏃,這些死裡逃生的軍卒們,開始亂糟糟地嚷嚷叫喊起來。混亂與絕望的情緒,攫住了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


  望著城頭女牆,以及河灘之上靜靜地指向自己的箭鏃,這支殘卒中那位領頭的將軍,終究是悲從心起。他仰天痛呼道:「文元!你可曾見?早知如此,何必阻攔我死戰?」


  而後那將軍面色悲戚,緩緩出陣行至金城郡下,將手中槍斜插於地,而後又棄了腰間弓刀,以示自己並無敵意。他仰頭對城頭高喊:「張府君何在?我等死裡逃生,前來歸降,為何待我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