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卒長宋慶
計劃了一番獎勵之後,李延昭最終還是將那批鐵甲,獎勵給了良等以上的士卒。剩餘那些發不下去的鐵甲,他便將之交由劉季武部下拿給軍中武吏,放置到武庫之中進行保管。
「諸位技藝,依然還是有待於提高啊!」望著眼下那些大部分垂頭喪氣的士卒,李延昭不由得心生不忍,也並未再多出斥責之語。而是語重心長地如此激勵道。
「我等技拙,令百人將見笑了。」李延昭望向說話的方向,卻是手下百人長宋慶。細細品來,這話中竟有那麼一絲怨忿意味。
方才看過那記載考核成果的冊子,宋慶此次成果是為合格,擊倒假人兩個,在三百來騎卒之中,尚算是較為前列。然而作為一個百人長來講,宋慶這種表現,顯然難以服眾。日後軍中那些表現優異的士卒,必會日漸心生不服之意。
如此一來,造成軍令不暢且不講。上行下效之下,宋慶麾下士卒也難免生出怠惰之意。《孫子》曾云: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意為士卒強悍,而將吏懦弱,將會導致失敗。這種失敗叫做「弛」。而將吏強悍,士卒懦弱,這種情況導致的失敗,叫做「陷」,皆為兵家大忌。
李延昭明白,今日之中,這支軍隊中已現出此等苗頭,殊非妙事。現今之下,此等情況尚還能算作是個例,然而日後,若手中統領更多兵將,這些事便會越來越多。
想明此節,李延昭自掛槍上馬,取弓在手,對宋慶言道:「校場之上,弓箭刀槍之技,皆可苦練而成。如若校場之上猶技窮三分,他日戰陣臨敵,又當如何以對?」
言罷,也不管宋慶漸漸鐵青起來的臉色,李延昭便撥轉馬頭,雙腿一夾馬腹,戰馬便開始向最近一排假人的方向賓士起來。
戰馬賓士近三十步左右,李延昭已是鬆開馬韁,取箭在手。上身也早已直挺,此時便虛坐在馬鞍之上。轉眼之間,手中弓已是倏忽如滿月,一箭射去,正中頭一個假人。
他的右手疾如閃電,迅速探回背後弓囊之中,又取出一支箭,搭在弦上。此時戰馬距那些假人已是進至十餘步左右。李延昭仔細地感覺戰馬的行跡,在馬背行至最高點之時,又是發力引弓,一箭而去,正中第二個假人。
李延昭右手稍顯笨拙,因此至今也不曾學會曹建與馬平那般一手執兩箭,接連引弓,極短時間便連出兩箭的神技。因此來回取箭的功夫,已是耽擱了不少。
見得已行近靶子所在區域,李延昭左手便迅速將弓收回弓囊之中,而後右手一撥馬頭,向假人方向直線馳去,手中已是執槍在手。
李延昭一夾馬腹,十幾步的距離上,馬匹已是挾風雷之勢,直衝向橫作一排的假人而去。轉眼已至近前。李延昭神色一凜,手中槍已是奮力遞出,正中第三個假人。
感到右臂上開始傳遞出刺中假人,長槍停止之後反饋回來的巨大衝力,李延昭已是鬆開右手,棄了長槍,轉眼之間便將腰中環首刀拔出,借著馬匹衝力繼續前行,隨後一刀斜斜劈出。那刀光在空中閃出一道流光溢彩的寒光,第四個假人方才勉強安好的頭顱,已又是滾滾落地。
李延昭刀勢未減,又是連人帶刀,斜劈向第五個假人。然而當刀刃砍到第五個假人身上時,巨大的衝力瞬間返回李延昭的右手,使得他不得不奮力將刀收回。馬匹和刀的巨大衝力,也使得那本來固定於地的假人,不住地晃了一晃,卻終究是沒有倒下。
李延昭又減緩馬速,賓士了十幾步,方才撥轉馬頭,向陣前緩緩行來。此時宋慶的臉色,已由方才的鐵青,轉而變得有些慚愧之意。
見識了百人將的精湛技藝,此時營中士卒也是嘖嘖驚嘆,無有不服。
能做到擊中五個假人的,此間僅有曹建一人。而命中四個以上的優等騎卒,全營三百餘人之中,加上方才演示完畢的李延昭,也不過僅僅八人。
李延昭最後一刀雖然劈中了最後一個假人,不過如若是在戰陣之上面對身著鐵甲的敵軍,其刀勢已減,殺傷力必然有限。未必就能對敵人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不過如果算擊中數的話,李延昭此時顯然能與曹建並列,成為營中唯二可以在一次衝鋒之中,完成五次擊中的人。見得主將身懷如此一番本事,諸軍卒也是皆自感佩,已無有不服。
就連宋慶,此時也是既有些慚愧,又有些憧憬之色望向面前這位縱馬而返的百人將。之前他多以此人出身寒庶,且入軍中時日未久。加之其就算帶士卒們去田中勞作,也是親執鍬鎬鐮刀,事事親歷親為,也使得宋慶對他又是低看了幾分。覺得此人生來就是如此一副勞碌命,難成大事。
然而親眼見到自己不大看得起的這位百人將,一個衝鋒間連斬五個假人,心中起初對他的輕視不由得自改觀了些許。
雖然由於士庶鴻溝的緣故。此時即使對百人將看法有所改觀,然而宋慶依然是抱持著觀望態度,雖打定主意對這位百人將客氣一些,然而仍是不欲與之深交。他心中明白,自己今後可是能夠憑藉家世與祖蔭,出任四五品文官武將。而這位百人長,也許就是再升一級,抑或兩級。他的仕途便算是達到了頂峰。
如此一來,自己與之已是註定成為兩個世界的人,心中高傲的宋慶,自然也不願刻意地去與這位日後地位必定低於自己的百人將去攀什麼交情。
李延昭又講了一番話,激勵諸軍認真操練之後,今日的操練便已告一段落。
然而當眾多騎卒們列隊徐徐離開校場的時候,校場上卻留下了幾個寥落身影。赫然便是宋慶,與其手下幾名士卒。
待得大隊回營之後,宋慶遂繼續翻身上馬,令留下的幾名士卒將假人再次樹立在校場上。他隨即便撥轉馬頭,對這些假人展開了新一輪的衝鋒……
————————————————————
二月初六,眼看便是到了。
前一日的時候,李延昭特意來到杜傑大帳中,為自己以及這幾位即將成婚的士卒們告假。並向千人督轉呈了幾位士卒的一片心意——幾壇上好的佳釀。
杜傑面上也滿是喜氣,不由分說地為幾人寫好了假條,並且蓋上了自己的印信。而後將假條遞給李延昭之時,也附上了一隻錢袋。並言明此為他自己一點心意,萬望李延昭替即將成婚的幾名將卒收下,萬勿推辭。
見杜傑誠心誠意,李延昭便也並未再行推辭,而是爽快地將千人督這份心意收下,而後向他道過謝。兩人又攀談了一會軍務方面的一些雜事,隨即李延昭便自行離開,只留下滿面喜色的杜傑在帳中,開了一壇佳釀,自斟自飲起來。
李延昭回到營中,自召集了將要成婚的這幾名將卒,分別是:隊率梁思秦、邵雷,什長吳彬,伍長李唯、秦川,士卒趙強、張成秀、楊鑫,計八人。
將假條遞給各人手上,李延昭先是恭賀各人新婚之喜,而後取出早已分裝好的八隻沉甸甸的錢袋,分給此間各人,言明此為軍主杜督與自己一同給大夥的一點心意。
八人接過那錢袋,錢袋入手,俱覺手中一沉,對百人將發自心底的尊敬之情,更是無以復加。這幾人大多都是軍中老卒,往日中各將驅使他們,皆是如理所當然一般。何嘗受到今日這般待遇,感佩之下,皆是抱拳叩地。
李延昭見得此狀,上前將這幾名將卒一一扶起,而後溫言道:「不必如此,成婚乃是人生大事,諸位皆是我麾下弟兄,略表心意,本是應該。惟望諸君日後家庭和睦,早日添丁。我見諸君如此,便也心滿意足了。」
當下,李延昭便也不再講什麼「戮力為國」之語了。經過這些日子的錘鍊,營中軍卒們早已對自己這些職責習以為常了。李延昭也並不是一個刻板的人,帶兵之法,無非以軍法律令約束,以恩義人情相結,以精湛技藝折服。而李延昭有把握使自己做到這幾點,從而將自己麾下這支廣武騎卒,打造成一支強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