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涼州辭> 第六十七章 鑄造之法

第六十七章 鑄造之法

  陸一的拒絕,並沒有讓李延昭感到非常意外。他只是覺得可惜,因為陸一的身體條件,和協調性都非常好。可是他卻偏偏沒有進行過任何訓練。足以稱得上是「天賦異稟」了。


  然而此時,看著眼前的這位怯怯的少年。李延昭卻生不出任何責怪的心思。他不過才十五六歲,就如同大多數百姓一樣,只想過幾天太平日子,決計是無法領會自己心中的那番抱負,以及招攬他入伍從軍的心情。


  陸一仍然是用手絞著衣角,怯怯地站在那裡,不敢抬頭,目光便一直盯著自己的腳尖。


  胡功曹見得這番景象,轉而對李延昭面露難色道:「李百人長,你看,這……」


  李延昭卻是嘆了口氣,揮揮手對陸一道:「去吧,來日若是生出從軍之念,不妨來大營找我便是。」


  看著少年如同一隻受驚的兔子般跑走了,李延昭轉頭看了看胡功曹,卻道:「功曹且將工匠召集起來,重新分配各人活計吧。」


  胡功曹聞言,點頭稱是,隨即便將工坊中的工匠都召集到了院中。


  他將工匠們按木匠、鐵匠、皮匠分開。而後對這三組工匠分別進行了安排。


  胡功曹顯然已是領會了李延昭的精髓。比如木匠之中分材,修型佔用工時較多,便安排木匠之中的大多數人進行分材、修型兩項工作,而拼合、打磨、上漆等佔用工時較少的工作,便由其餘的幾人負責。


  皮匠處亦然。只是鐵匠這邊。胡功曹思來想去,也沒什麼好辦法。只得找到李延昭,出言相問。


  鐵匠們製造馬鐙,都是採用鍛打之法。此法雖簡便易行,對條件沒有什麼要求,然而耗時耗力,產量也不高。


  李延昭倒是想到使用鑄造法。如此一來生產工序簡化,減短工時。無疑可以大批量製造馬鐙。


  然而鑄造法所需的大量耐火隔熱材料,以及煤炭等,在如今涼州所屬的這塊地盤上,可是難以尋找。


  然而馬鐙的產量,也便成了制約廣武郡新式馬具產量的關鍵因素。


  李延昭便出言詢問胡功曹,有關於耐火磚,以及煤炭資源的情況。並提出了自己所設想的鑄造法。


  他所講的情況甫一出口,胡功曹便意識到,這一設想絕對是能使得馬鐙產量翻上數倍的驚天計劃。


  胡功曹惶惑不安地望向一旁的辛太守,顫抖著聲音道:「府君,若是真能如同李百人長所言,尋來這兩樣物事,則坊中製作馬具的產量,再不可與當下同日而語!」


  太守雖然不知其詳,然而郡城之中的工匠作坊,又有哪間他沒去看過,考察過?各間工坊的匠頭,有有誰沒與這個平易近人的太守交談過,講述過一些工藝方面的事情呢?

  由此一來,太守雖然不解其詳,然而對於各種工藝技法至少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此時聽聞李延昭所說的種種,亦是未感驚訝。


  「李百人長所言的耐火黏土,大抵卻是不難找,不妨由郡府多派遣些人手,去得郡中各處採集黏土樣本,回來之後再將其燒製成磚塊,而後再進行試驗,找出合適製造耐火磚的黏土便可。只是李百人長所說的黑色可燃燒石塊嘛……辛某卻還真是聞所未聞。」


  李延昭覺得太守聞所未聞,一點也不奇怪。據他的了解,煤炭資源多分佈在如今關中、中原、太行山及幽、冀(今河北)二州。甚至再往北越過長城,這時被鮮卑族佔據的草原,也有為數不少的煤炭儲量。


  然而涼州地界的煤炭儲量嘛……相比於上述這些地方可就是蚊子腿了。不過李延昭覺得,這些煤炭拿來給廣武郡這間工坊里煉鍊鋼鐵,鑄造馬鐙,及至以後也許有可能大規模打制兵器,卻是絕對綽綽有餘的。


  前世李延昭的祖輩就是礦業工作者,因此對於煤炭的分佈也略知一二。他細細想了一番之後,卻對太守道:「府君,說到這煤炭,不妨遣匠人之中知者,去往姑臧附近山中找尋。」


  太守聞言,也是點點頭,應允了下來:「明日,某便吩咐郡府中書吏,去尋訪郡城之中的老鐵匠,不日便前往找尋。」


  辛太守越界找礦,自然是難免各方照顧打點打招呼。然而此事就不是李延昭一個小小的百人長所能操心的了。他此刻只想,若是能尋得煤炭,則廣武郡這邊的冶鐵業生產力便可上不知幾個台階。


  到時,莫說別的郡與其爭利,爭相製造帶馬鐙的新馬具了。廣武將在不論是質量,還是產量上,俱是甩出其餘郡府的工坊不知幾個量級,他們怎麼爭?

  樂觀了一陣子,李延昭又想到什麼,起身去得一旁地上,拾起一根樹枝,便回到太守及胡功曹一旁,喚過胡功曹,卻是用樹枝在地上畫了起來。


  李延昭畫出了一個簡易的模具,然後對胡功曹道:「李某方才思慮了片刻,此種鑄造法,須得制一模具,模具內是半個馬鐙形制。而後再制一模具,合起來可完全契合。」


  「將來若有條件行鑄造之法,便可多制些許模具。而後給一邊的模具中注入融化的鐵水。待其冷卻固定。固定之後,給另半邊模具中注入融化的鐵水,而後將定型完畢的半邊模具重合於上。待得冷卻定型,將模具打破,便可得一完整馬鐙矣。」


  胡功曹耐心聽完李延昭的這一番解說,而後仔細看過李延昭畫在地上的那模具圖型,驚詫不已,連連豎起大拇指贊道:「妙,妙。此法自胡某接管廣武郡城之內造作之事以來,尚且是聞所未聞。端得是妙!」


  李延昭心裡卻很清楚,之所以胡功曹聞所未聞,並不是他李延昭比別人聰明。而是涼州之地,之前並不具備施行鑄造之法的條件,因而胡功曹聞所未聞。與其說是他聞所未聞,不如說是由於各種客觀條件限制,使得其孤陋寡聞了。


  李延昭並不敢輕視勞動人民的智慧,反而,這種智慧讓他發自內心地感到敬畏。歷史上許多生產力的變革,都是由勞動人民的智慧來完成的。


  他深深地意識到,這種智慧是推進歷史車輪的加速劑。能否運用好這些來自底層的內因,便是涼州今後能否走向繁榮的關鍵。


  李延昭對著胡功曹謙遜了一番,而後轉向太守道:「府君,在尋得耐火土,與煤炭等物,行鑄造之法前,恐工坊之中,各式馬具製造比例,將發生失衡。」


  「鞍具產量或可直線上升,而馬鐙產量一如既往。如此一來,難免使得木匠與皮匠的人手多有剩餘。」


  聽聞李延昭的話,太守亦是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道:「某本也想到這問題。不若令木匠與皮匠趕製一批鞍具,而後抽調他處。只留下一部人手,繼續製造鞍具。待得他日尋得耐火土與煤炭等物,開展鑄造之法后,再行召集工匠。」


  李延昭聽聞太守的安排,卻是深深一禮:「府君英明。」


  見得日已偏西,太守吩咐胡功曹將他們帶來的那箱銅錢分發給諸工匠。胡功曹依言照辦。那些勞作了一天,略顯疲憊的工匠們被召集到了一起。聽聞太守與李百人長為他們發下賞錢。人人的疲憊之態都是一掃而空,雀躍不已。


  眾位工匠捧著發到手的銅錢,俱是跪在地上,感動不已地對太守與李百人長連連稱謝。


  這個時代,工匠的地位也普遍不高。這些之前甚少得到他人尊重的人。幹了一些在他們自己眼中不過是本職的工作,便得到郡府首官與軍中武官這等重視與尊重,也是除了捧在手中溫熱的銅錢之外,令他們覺得感動不已的地方。


  李延昭連忙走上前去,扶起前排幾名跪倒的工匠,實話說他這個來自後世的人,並不怎麼看得慣現今這種動不動就下跪的做法。然而這種敬畏權勢的思想,也不是此時他作為一個小人物能夠改變得了的。


  「諸位不必言謝!」李延昭扶起前排的工匠們,隨後用大家都聽得到的聲音大聲講道:「不管是今日發下的賞錢,還是某對諸位的敬重,都是諸位完全當得起的!只盼諸位能在今後,認真做事,勤於創造。做好自己手裡的活計,上無愧郡府與百姓的奉養,下能獲得豐厚收入,對得起家中老小。如此立於世上,還能有何憾!」


  那些工匠聽聞李延昭的話,俱是深以為然地連連點頭。前排有位年長的工匠,對李延昭及太守方向一抱拳,便道:「我等謹記百人長的話,日後必勤奮勞作,以期不負府君、百人長對我等的厚愛!」


  李延昭聽聞,亦是笑容滿面,連連誇讚了諸位工匠一番。而後見日頭已西,諸位工匠大抵也該下工了,便與太守及數位護衛一同,走出了這間工坊的院子。


  眾人又護衛著太守的車駕,向郡府折返而回。


  回到郡府,太守又不由分說留著李延昭用過晚餐。太守的晚飯倒也簡單,不過一碟豆腐,幾樣青菜,和著粟米飯便下了肚。


  見過辛太守如此簡單的日常飯食,李延昭也是頗為感慨。如此一郡首官都這樣清廉,廣武郡在自己的設想之下,富強亦只不過是早晚的事。


  吃過飯後,李延昭卻是看著那隻裝滿銅錢的木箱,卻是犯了難。這箱子,卻是搬到哪裡為好呢?

  倒可以喚曹建他們來,搬到營中,給自己屬下的騎卒們發賞錢。然而如今不同上次。既無戰事,諸軍亦無功於國。李延昭倒是更傾向於將這筆錢存放起來,日後再用。


  太守彷彿也是看出了李延昭的苦惱。卻是哈哈一笑,而後拍拍李延昭的肩膀,道:「是否苦惱不知往何處搬?某已令郡府出資,為君置辦了一處宅院。不妨便搬到那裡,君意下如何?」


  「啊?」李延昭聽聞太守的話,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