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水攻之謀
見得天降大雨,亦是暗自抱怨的馬平見李延昭異於常人,握拳大叫。心中卻知這小子又有鬼主意,於是便策馬來到李延昭身旁,問道:「見得天降大雨,李司馬又有何良策?」
李延昭興奮無比地回過頭望著馬平,波瀾不驚地道:「都尉,我等可用水攻!」
「水攻?」馬平聞言。瞬間來了興趣。
李延昭卻將馬韁交給身旁的曹建,下了馬。隨即將馬平也拉下馬,將他的馬韁交給身旁的軍士,拉著他便往城樓上而去。
「怎麼水攻?」馬平被李延昭拉著直往城樓上而去,他心中亦是沒底,便出言催促:「你倒是說說清楚啊!」
李延昭卻一副淡然的神色:「此計須得廖將軍配合方可施展。走吧都尉,見了廖將軍,我自會說個清楚。」
馬平雖然疑惑,然而李延昭所說的水攻破敵良策,他心中亦是好奇不已。於是亦步亦趨地跟著李延昭走上城樓。李延昭對西平守城軍士言有緊要軍情,請向廖將軍通報一聲。那士卒聞言而去。不久之後,廖虎便從城樓內轉了出來。
李延昭壓低聲音,對廖虎道:「事關重大,還望將軍允我等進去商議。」言罷指了指一旁的城樓。李延昭便見廖虎臉上那道肉蟲抽了抽,隨即他便揚起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見得他如此,馬平與李延昭便是一同前去。
推開城樓,內里的布置倒也簡陋。不過一張矮桌,幾張胡凳罷了。旁邊還有一個精巧的小爐子,上面溫著一壺酒。散發出一陣陣米香。
來到這個時代后,李延昭尚且不曾飲酒,更不知此時的酒尚且還都是一些低度數的米酒黃酒之類。雖然如此,不過軍中為防止誤事,平日依然禁酒。更遑論戰時。想必方才兩人言道要進來商議時,廖虎略有不情願的神色,便是不想讓旁人看到自己偷喝酒罷了。
廖虎不動聲色地取了三隻小碗,給三人分別倒了一碗米酒。隨後端起來,抿了一口,放下碗便饒有興緻地盯著李延昭看。臉上的肉蟲時不時地抽動兩下,直看得李延昭心中一陣陣抽緊。
「說吧,有何軍情商議。」廖虎盯著李延昭看了半晌,終於出口相問。
李延昭連忙起身,對著廖虎一拱手,隨即想了想便道:「今日天降大雨,末將預計湟水流域的汛期即將到來。賊軍尚且在臨羌,位於湟水上游,而昨日我軍襲營之舉,想必已令賊軍上下震動。賊軍不日必拔營而起,直趨西平郡城而來。蓋因臨羌所處湟水上游,完全不適合搭建浮橋以供賊軍萬餘大軍渡河。」
李延昭說著說著,便從懷中取出一卷地圖,那地圖是他這數日奔波之間抽空繪製的簡易地圖。然而此時其餘兩名將領看著那幅地圖,卻都是如獲至寶一般,欣喜不已。
李延昭在地圖上指出一段線路,對身旁兩名將領言道:「這段路途計一百五十餘里,然而適宜搭建浮橋供大隊人馬通過的,只有西平郡一處。」馬平定睛望去,李延昭所指的那一段路途,正是馬平領著眾多騎卒翻山之後直趨西平,然後再到臨羌的路途。
「賊軍順湟水而下,西平便是必經之地。賊軍到達西平,必然會嘗試攻城一兩日,然而定然不會得逞。賊軍見得西平難攻,必會搭建浮橋,以圖渡過湟水,直趨廣寧,而後到達廣武境內。賊仗其軍勢大,也勢必不會將西平守軍放在眼裡。他們一定會大搖大擺便在西平城外搭建浮橋。然而兩位將軍想想,如若賊軍有八千人,九千人過了河,此時浮橋被沖毀,敵被湟水截為兩段……」
「妙!」廖虎與馬平幾乎同時站了起來,兩隻大手俱是拍上了那幅地圖。
「待得賊軍被湟水截為兩段,我軍便出城,進攻被截留在湟水南岸的敵軍!」廖虎眼中泛著莫名的神采,臉上的肉蟲亦是不住地扭動,不由得看得李延昭又是一番惡寒。
「如此一來,我等騎卒可是要去湟水上游築壩蓄水?然而卻如何得知,該在何時掘壩放水呢?」馬平不由得疑問道。
「將軍何須多慮,只需留百餘騎在西平郡對岸監視敵軍,敵軍建成浮橋便派幾人到築壩之處報告敵軍進展,每過半個時辰便前來幾人,報告敵軍進度,分批來上兩三撥人,我等便可以推算出敵軍大概的渡河進度,然後在合適的時間掘壩放水便可。」
馬平與廖虎思慮了半晌,俱是覺得此計可行。
見得二將微微點頭,李延昭心下大慰,隨即對馬平拱手道:「還請將軍調五千隻布袋與我軍,以便築壩之用。」
廖虎點了點頭,隨即喊過門外一名護衛:「你去知會太守大人一聲,將官倉之中空餘的布袋全部搜集來,再去讓魏都尉將騎卒營中裝馬料的布袋全部找來,交給馬都尉。速去!」
那護衛領命而去。不到一個時辰,便有郡府的官吏拉著幾大車的布袋而來。西平眾騎卒亦是回到營地,去馬料庫之中取了空餘布袋便來。粗略統計下,居然有八千餘只布袋,遠超李延昭所求的五千餘只。
見得布袋集齊,李延昭與馬平使了個眼色,隨即兩人拜別了廖虎,走下城樓,見得眾軍士已是分別取過幾隻布袋攜帶上。官府拉布袋的牛車上已是一個都不剩,於是二人分別上馬。馬平響亮地大喝一聲:「出發!」自有西平的軍士上前打開城門。城門吱吱呀呀地打開,眾騎卒已是打馬衝出。到得河邊連夜搭建的簡易浮橋旁,眾騎卒隨即下馬,分批牽著馬走過了浮橋。
過了浮橋之後,范廷令手下騎卒將浮橋拆掉,搭建浮橋的船,自然有西平城內諸軍前來收拾。馬平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於是眾軍士戴好雨具,這近千騎卒便又直朝著湟水上游賓士而去。
走了約莫兩個時辰的樣子,前方回來哨騎報告說已見亂賊拔營而起,順湟水往下而來。馬平便令諸騎卒將馬匹牽到樹林之中,給馬戴上籠頭,諸軍士不得大叫喧嘩。在樹林的遮蔽之下向前方緩行而去。眾人又行了小半個時辰,便見得對岸之上,賊軍浩浩蕩蕩而來。眾人停下腳步,伏低身體,俱是屏氣凝神,生怕將自己的行蹤暴露給對面的賊軍。
賊軍沿著山下的河谷而來,蜿蜒數里。李延昭嘗聞言道:「軍隊過萬,無邊無沿。」今日一見賊軍萬餘人的陣仗氣勢,他才始覺此話絕非虛言。賊軍數千騎卒俱是騎著高頭大馬居前開路。隨後步卒俱是背負弓箭,腰挎彎刀。近萬步騎之後,便是眾多車馬輜重了。
此時天降大雨,諸賊軍也是不堪苦楚,行軍隊列里多有喧嘩抱怨之聲。李延昭看在眼裡,心知敵軍敗相已現。諸騎卒俱是靜靜隱匿,等待賊軍通過。
一個時辰之後,對岸賊軍最後一撥輜重才是轉過山腳,去得遠了。馬平見得敵軍通過完畢,方才命令眾人起身繼續趕路。為防敵軍在後方留有哨騎斥候,眾人仍然是在樹林之中小心行路。以掩行蹤。
如此行了半個時辰左右,臨羌縣城已是遙遙在望。眼見得臨羌黑煙衝天,想來便是賊軍臨走之時還放了一把火,然而天降大雨,火勢為雨水所撲滅。然而餘燼未了,所以依然滾滾黑煙不絕。
見得此景,李延昭喟然長嘆,臨羌縣的百姓家破人亡者不知多少。如今看來,即使倖存下來回到家鄉,也只能面對家園被毀的事實了。
馬平召過李延昭,以在何處築壩蓄水相問。李延昭思忖片刻,便道,須得地勢稍高,而河道收窄的地域為佳。馬平聞言,便令哨騎四齣找尋。不多時,便有哨騎回報,繼續往上遊走三里許,便有一處河道便於築壩圍水。然而那處尚且聚集了百餘百姓,在雨中難以棲身,瑟縮不已。
馬平聞言,鬍鬚都炸了起來。對李延昭道:「定是臨羌縣殘餘的百姓。」李延昭亦是認同,於是眾人上馬,一齊繼續往上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