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二 德運
「不過這樣說其實也不錯,人皇不知從何處得到了一個隕落神明的傳承,然後就踏上了修鍊之途。」
皇帝想了一會兒,沒想到更好的說法,話鋒又轉了回來。
「只是連那個留下傳承的神明都已經隕落了,人皇想立新神談何容易?前路已斷,人皇乾脆也就不再去做他想,至少,他憑著那時的修為順利的成為了部落的族長,然後,便開始了同其他部族以及神使的戰鬥。」
「後來的事人皇沒有多說,我只知道後來他就發現了所謂人之道的存在,他藉助天子龍氣成就皇道真身,打敗了早就已經奄奄一息的神明,號稱人皇,九州才開始有了如今的格局。」
「可這和你要做的事有何關係?人皇能藉助天子龍氣成事,難道你不能嗎?」謝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不錯,我不能,你可知道先天五德五運之說?」皇帝另起話頭。
謝潯不知道他這是何意,但想來必然與人皇之事有關。
他搖搖頭,表示對此並不清楚。
皇帝不覺得奇怪,凡間道門裡的確有此一說,但卻不怎麼受重視,其解釋也與他知道真相大相徑庭。
謝潯作為一個江湖人士,雖然不知道他後來從何處學來一身道法,可想來,他對道藏之類的東西定然不會有多少研究。
於是皇帝清了清嗓子,道:「簡單的說,天地初開之時,五德便應運而生,五德分別是聖德,福德,功德,陰德,道德,而五運則伴隨五德而起,五運分別是氣運,末運,殺運,截運,劫運。」
「一運克一德,亦復為一德所克,依人皇所言,他伴隨劫運而起,燭照眾生,所以能成就聖德,聖德為末運所克,我修鍊了人道之法,人道已然變更,末運將至,聖德不在,所以我必須順應新的潮流。」
謝潯大約聽懂了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人道一旦改變,那相應的成道之法也就會改變,人皇開啟了聖德時代,並藉此成道,如今聖德為末運所克制,皇帝再想要成道,就不能去走人皇的老路。
可有一點卻讓他很是不解:「依陛下所言,末運起,聖德不在,人道變更,所以你需要順應新的德行,皇帝乃是聖德的代表,新的德運必然就要有新的朝廷組織形勢來統治萬民,我說的對吧。」
皇帝點點頭:「不錯,你能這麼快就理解,我倒是沒想到。」
「可有一點我不明白,難道所謂人道,不就是九州百姓意志的集合嗎?他們依然需要皇帝,只是他們要的是一個聖明的皇帝,這與過去幾萬年裡的改朝換代沒有任何區別嗎,說明聖德依舊是人道主流才對,陛下為何卻說人道已經改變?」
皇帝對謝潯這個問題早有預料,道:「不錯,你能看到這一點,實在是厲害,我要不是有著人皇留下的遺卷,恐怕也想不到這麼深,至於答案,其實很簡單,聖德已經被取代,可這只是從大勢上來說,但在實際中,它仍然佔據著主要的地位。」
沒等謝潯開口說話,皇帝又道:「至於為什麼我只說他佔據著主要的地位,這卻是有證據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證據當然是我得到了傳國玉璽中的傳承,人皇當年留下傳承,其觸發條件就是人道被新的德運佔據。」
「這個證據我知道恐怕不足以取信與你,可另一個證據,卻是你再熟悉不過的了,魔教,他們的出現,便是新德運的最好證明。」
「魔教?你是說他們順應著新的潮流?」謝潯對此實在不敢相信,在他心中,魔教之人都是十惡不赦的瘋狂之徒,他們固然有些可憐之處,卻也難改其行為惡毒的本質。
「是,也不是,我只說他們是新的德運出現的徵兆,卻沒說他們就順應著新的德運,你知道魔教的目標是什麼嗎?」
謝潯自然知道,魔教徒是所有江湖人共同的敵人,謝潯從小就學習有關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口號有兩個,一個是改天換地,一個是眾生平等。」
皇帝點點頭:「不錯,這兩個口號當中就蘊含著新的德運,聖皇伴隨劫運而起,他推翻了神明的統治,神明代表的道德,聖皇建立了新的國家,部族不復存在,三皇五帝南征北戰,天下一統,可幾萬年來,不論王朝怎麼變更,九州的核心卻沒有改變。」
「不管是朝廷還是江湖,把持著權柄的永遠是世家大族們,普通人渾噩無知,就算有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卻都倒在了他們面前,若不成為世家大族的附庸,就會被排斥。」
「所以才有魔教的思想應運而生,他們的手段固然邪惡,其教派的目的也絕不良善,但他們在宣傳時卻很好的利用了人心的這一點,無數受限與資源或者資質的武者加入其中,不就是為了有一天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至少在那當中,不問出身,不問來路,只看本事,這是你熟悉的江湖的情況,至於朝堂我就不說了,情況比江湖更加嚴重,你謝氏在江陵也是一方豪族,可卻從來沒人入朝為官,你以為真的只是你謝氏先祖以武立家的遺訓在起作用嗎?」
謝潯沒想到皇帝會突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這番話的立場顯然站在了他謝氏的對立面,也站在了他皇帝自己的對立面,若說這天下最大的豪族,不就是他武氏嗎?江湖地位時有變動,世家大族也不可能一直把持朝堂,寶座上的人卻永遠屬於他武氏。
同時謝潯也吃驚與皇帝對魔教,對江湖的了解,他不過是一個弱冠少年,還從小接受著皇家教育,怎麼會有這樣的心思?難道人皇的遺書真的就有這樣的奇效?
至於皇帝的那番話,他雖然覺得很不舒服,卻不得不承認很有道理,九州江湖從來都是被武林世家們掌控的,哪怕是門派勢力中也有家族,只是這些家族勢力稍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