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兵作為以後的衝鋒主力,當然要培養之下攻擊力,象兵的防禦能力優秀,破壞力很強,踐踏的範圍傷害又很大。這種情況下,加點攻擊力,那真是如虎添翼。
魚鱗陣是遊戲能掉落的陣法之一,是主要用於進攻的陣法,行陣時,大將位居陣型中后,集中兵力在陣中,以魚鱗形小方針依次排列組成大陣,用來集中攻擊敵方陣型,屬於突破強攻類型的陣法。
張遙之前查過關於可掉落陣法的資料,一共有魚鱗陣、鋒矢陣、鶴翼陣、偃月陣、方圓陣、雁行陣、長蛇陣、衡軛陣八種基本陣法,八種陣法各有作用,如果所有武將都能學習,互相配合起來,那就更具威力。
不過,這些陣法再厲害,也不過是單人陣法。
在查看這些陣法的時候,張遙還注意到了另一種特殊陣法。這是官方在論壇中給出的一個遊戲介紹圖片,上面介紹了陣法的功能。
有眼見的玩家在圖片上,發現了一個大型陣法圖,這一個大陣由八個小陣組成。根據有考據癖的玩家推斷,這個陣法,叫做「八陣圖」。
提到「八陣圖」,很多人大概都會知道,這是諸葛亮發明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石頭擺出八陣圖,困住東吳陸遜的十萬大軍,這給八陣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其實那都是小說家所寫,八陣圖作為一種行軍布陣的陣法,那自然不會是固定不動的,所有陣法都要能變通,不變的那就不能稱為陣法。所以單單憑一堆石頭擺陣,想困住大軍,那是不可能的。
但既然是諸葛亮的研究成果,那放在這個行軍打仗的遊戲里,肯定不會是普普通通的東西。既然出現在了講解圖示中,那遊戲中很可能就存在。
關鍵是怎麼搞到手呢?莫非……現在還沒開放?
張遙思前想後,眼珠亂轉,思索著走來走去。徘徊了幾個來回,不經意間,目光落在了譙周身上。
嗯,譙周!?記得蜀國之中,譙周跟諸葛亮的關係是不是不錯來著?
如果關係不錯,有沒有可能知道諸葛亮的八陣圖怎麼搞呢?
就憑這AI,張遙完全有理由相信,譙周有可能知道線索。
「譙周?」張遙笑眯眯的問道。
「主公有何吩咐?」譙周不慌不忙的回答,給人的感覺比之前從容了許多。
「我記得,你是不是跟諸葛亮關係不錯呀?」
問題有些出乎譙周的意料,他詫異的看著張遙,略一沉吟,回答道:「丞相於我,那是知遇之恩,有此恩情,譙周對丞相是敬重之至,若說私交,那就比較少了。」
「少嗎?」張遙笑了笑,「我記得諸葛亮病逝的之後,後主劉禪不讓人去弔唁,偌大的蜀國,只有你去了。」
譙周點點頭,「沒錯,那時我去得急,在禁止令下來之前,就已經到了。」
「只是因為去的急嗎?」
「是的,真是因為去得急……」
張遙失望的搖搖頭,看來譙周是指望不上了。
「主公可有什麼煩惱之事?」譙周小心翼翼的問道。
張遙便直接跟眾人說了,「我之前在查看資料的時候,發現了諸葛亮的武侯八陣圖,這是一種強大的陣法,我想很可能是還沒有被發現獲取方式。所以我想問問你們,有沒有什麼線索。」
「武侯八陣圖?」譙周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緩緩答道,「丞相在世之時,的確有這一陣法,但是大陣太過複雜,後來漸漸失傳。」
李婉順問道:「主公的意思是,我們有沒有什麼關於獲取八陣圖陣法的線索,拜託,我們又不是諸葛亮,在這個歷史人物紛紛復活的遊戲里,你完全可以找他自己問一下。」
這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張遙拍著大腿,「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這麼多玩家,肯定有人抽到諸葛亮了啊!」
說干就干,張遙在論壇中發了一貼,詢問有沒有玩家抽到諸葛亮。
過了幾分鐘,沒人回復。可能這個帖子太不起眼了,別人懶得回復?
於是張遙又發了一貼,懸賞有諸葛亮玩家的消息!只要給個真實消息,就給二百五。
下面開始有人回帖了,但都是調侃的居多,什麼「樓主真有錢啊」,「樓主吃飽了撐的啊」,都是在湊熱鬧。
莫非到現在還沒有玩家抽到諸葛亮?
張遙失望至極,只好再想辦法,那就從打聽跟諸葛亮關係密切的人的消息下手。
嗯……有這樣的人嗎,是誰?一時間張遙還真是想不起來。
正在頭疼呢,然後魯智深突然粗聲粗氣的說道:「洒家記得,那諸葛孔明是不是號稱卧龍?」
李建成答道:「孔明的確號卧龍先生。」
魯大師繼續說道,「那個卧龍崗,是否便是他住的地方?」
李建成點點頭,「確實如此。」
魯大師瞪著大眼,問道:「你們既然要找人,為何不到他家裡去找?直接去卧龍崗找他,不比得在那大海中撈針更容易?」
「卧龍崗?」張遙皺著眉頭,「這是虛擬地圖,哪有卧龍……」
話沒說完,他猛然想起一件事,連忙打開副本列表,5級副本中,的確有一個叫做「守衛卧龍崗」的日常任務副本。
「卧龍崗,卧龍崗,難道諸葛亮本人,會在這卧龍崗里當NPC?等著玩家進入之後找到他,他再送上武侯八陣圖陣法,作為解密獎勵?」
這個想法帶來的預感越來越真實,張遙忍不住心臟怦怦跳,好像諸葛亮會真的出現在那裡一樣。
事不宜遲,馬上就試試。
這些個日常本可以進入所有武將,所以張遙在給他們安排好兵力之後,把他們統統丟進了副本里。不是為了去打仗,也不是為了去打劫。
只是覺得劉備都要三顧茅廬,才請的動他,自己帶的人少的話,排場不夠不太好。
「哎,希望諸葛亮他識相一點兒,自己出來,別太讓我費勁,不然就算挖地三尺,我也得把這個地方翻遍,把他找出來!誰讓它叫卧龍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