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高順> 第654章匆匆百年

第654章匆匆百年

  整個爪窪島被高順整合為一個王國,在那裡,他又建設了幾座大城,以及幾十座小城,使得他的玄孫能完全掌控整個島嶼。


  爪窪島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四季溫暖,非常適合發展農業,要知道,後世那個島嶼上可是生活著上億的人口。


  從爪窪島到達後世的加里曼丹島,這個島嶼面積巨大,已有此前建立的兩個小國,所佔的面積非常小,於是,高順準備在那裡停留幾年,好好的建設一下。


  只是加里曼丹島上的雨水量非常大,屬於熱帶氣候,然而土地卻比較貧瘠,而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等暫時無法利用;但是那裡大量的露天煤礦可以提前開發,造福人類。


  高順先在四周又建設九座城,皆為靠近大河的地方,相對來說,沖積平原上的土地還算肥沃,可逐漸向內陸發展,只是每處的面積都不大。


  回到國內后,讓李強等人各選一位後輩前往加里曼丹島擔任城邦國王,這讓眾人非常高興。


  時間匆匆而過,百年時間悄然流逝,周飛、房良等九位護衛已離去,現在只剩下李強和馬貴陪著高順了,再有就是換了一茬又一茬的道士陪著他們。


  就連皇帝都換了好幾位了,他們對高順和李強等人只有尊敬和害怕,而沒有了任何的親情了。


  即便高順等人不插手官府和皇宮事務,皇帝、太子以及諸大臣和地方官員皆無過分的爭權奪利和懈怠,更無出現叛亂等事。


  國內風調雨順,百姓繁衍很快,並大量向其他王國遷移人口,高順估計,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漢人人口數量已超過三億。


  長江以南地區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江南江北各有五千多萬人口,其他兩億人皆分佈在其他王國。


  後世印度地區的南漢國、西涼國等幾個國家的人口便超過三千萬;南洋地區的晉國、向魏、南越、南秦等國家的人口已超過三千多萬。


  即便遙遠的南魏洲的人口也超過千萬,每個小王國的人口皆超過百萬。


  航海事業和造船業的發展,是人口快速繁衍的功臣,否則的話,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僅僅靠中原地區根本無力養活這麼多的人口。


  發達的航海業把大量的剩餘人口送往世界上其他急需人口的王國,同時還緩和了國內耕地不足的矛盾。


  高順和李強等人就像是震懾般力量存在,不僅維護了魏國的穩定,連世界上他所冊封的其他王國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保證他們的國王不敢太過出格,大臣和百姓皆無人敢造反。使得世界戰火減少,皆致力於穩定發展。


  所有的封國,除美洲三王國外,皆存在著一個傳統,太子成年或者接任王位之前,皆到魏國接受冊封,並由高順賜給太子妃,在魏國晚婚後返回。


  這樣做不僅加強了魏國與世界的聯繫,而且還保證了各王國不受外戚影響,能保持穩定的傳承。


  魏國繼絲綢之後,茶葉和陶瓷成為大宗的出口物資,也是連接魏國和其他王國的紐帶。


  高順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維持好國內的發展,而是要讓漢人永遠稱霸這個世界,壓制其他種族的發展。


  所以,每年秋後,或者初春,李強和馬貴等人皆會帶領那些跟隨他們學藝的後輩到草原上打獵,所謂的打獵就是去抓捕蠻夷回來做奴隸,這成為一個習慣和傳統;其他大家族的後輩,以及其他王國,對這種打獵皆樂此不疲,戲稱為秋獵和春獵。


  棉花和棉布的價格不斷下降,成為普通人的服飾,這大大的擴大了人們的活動區域,高順從地圖上看到,北海道已在他後輩的控制之下,而國內的獵場已擴大的東北的三江流域;遼河流域成為北方主要的產糧區之一,甚至有百姓在後世吉林省所在地開荒定居了,他們不僅耕作,而且給打獵的小隊提供補給,或者擔任嚮導,也能獲得不菲的收穫。


  在這百年內,手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人們受到了很大的實惠;儒學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其它有些學科得到了飛速發展,成為社會必不可少的行業或者職業。


  比如醫學的發展,成為人人都會需要到的學科,而醫生不再是受歧視的職業。


  冶金行業飛速發展,高級工匠成為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而且受高順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服裝款式多樣化,裁縫不再受歧視,高級裁縫的收入非常高,且很受社會尊重;在高順的影響下,後世褲子、襯衣、上衣等出現,長袍大袖的衣服只有節日期間才穿。


  髮型也出現了多樣化,短髮也不再受鄙視,不再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不能損傷。


  桌椅板凳床等成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傢具,只是富貴人家的用料更好,做工更細緻,普通百姓家的材料差些,做工粗糙一些,但是功能卻幾乎沒有差別。


  其他方面高順也在努力改變整個社會,比如推廣儉葬,避免造成大的浪費,縮短守孝期等。


  還有一些嘗試,高順提出思路,大家逐漸改進,比如現在水車、水磨等推廣的非常好,大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而水力織補等則還在嘗試摸索中。


  四川的天然氣煮鹽的量已非常大,通過寬闊的大路,馬隊將他們販賣到南部諸多王國。


  至於車床、機床、蒸汽機等,高順只是給了大家一個理念,不是短時間內能達到的。


  不過高順提出的火車概念,雖然暫時不能達到,但是用馬車拉的軌道車卻已出現。


  用三合土打地基,上邊鋪上厚厚的石板條,把鐵軌固定在石板條上,而鋼鐵做的車輪可以卡在軌道上,用馬匹拖拽。


  為了各種水車、水磨和馬拉的軌道車等,在前人的基礎上,工匠們開發製作了多種軸承和相關附件。


  古人的智慧高的令高順汗顏,很多東西他都不懂,工匠卻能做的非常好,超出他的想象。


  修築的第一條軌道便是從安慶城南門到南湖碼頭,第二條軌道為大龍關到皖縣,然後分別向北到達舒縣、六安和合肥,向南達到尋陽縣和蘄春縣。


  這種有軌道的馬拉車,雖然基礎建設成本很高,但是載重量大,速度快,顛簸的輕,很快便受到商人和百姓的歡迎。


  眾人也相信了高順所說的話,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任何一個行業內都隱藏著眾多的秘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去破解,每破解其中的一個秘密,都能對人類產生很大的意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