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湯治療頭痛
例1:鄧某,女,38歲,岳池縣婦聯幹部,1984年3月15日診:頭頂偏左疼痛反覆發作18年,痛處有牽掣和跳動感,劇時卧床不起,兩三日一發;每次發作,必服去痛片才能逐漸緩解。曾經本省數家醫院檢查,未予確診;迭用中、西藥物,始終未能控制發作。刻診:近年來頭痛愈發愈頻,精神不振,顏面略帶虛浮,納食、二便尚可,月經基本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脈弱。
予服補中益氣湯合歸脾湯加川芎、菊花、蔓荊子6劑無效。
考慮頭痛有年,或宜緩圖,囑其每日朝服補中益氣丸,晚服歸脾丸各10g。連服一月,面色轉紅潤,精神亦振作,而頭痛發作如故。
余頗茫然,不得已再詳詢病史,當問及「頭痛時噁心嘔吐否」時,患者答:「不嘔吐,只覺噁心,痛劇時吐出清水少許。」余茅塞似開,復察其舌脈,固無寒象,然亦無任何熱象。遂放膽書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党參、大棗各30g。囑其試服一劑,少量頻服,如有不良反應,立即停葯。
一周後患者來告:「服完一劑,無不良反應,頭痛已六日未發;今日痛一次,甚輕微,亦不噁心,未服去痛片,約半小時痛漸止。」效不更方,續予上方三劑,觀察一月,頭痛未發。為鞏固計,本方小其制:吳茱萸、生薑各10g,党參、大棗各15g,勸其再服6劑。患者於6月30日返回岳池。同年12月底余曾專函追訪,知其半年間安然無恙。
按:本例頭痛,實無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全身證候和舌脈,卻有氣血不足之象。但補益氣血,頭痛依然如故;獨投吳茱萸湯,竟獲痊癒。辨證之關鍵,在於抓住特徵性證候——頭痛伴噁心、嘔吐清水。
例2:劉某,女,32歲,樂山長征製藥廠工人,1985年6月2日診:頭頂偏右脹痛反覆發作15年,感冒必發,平時發作無明顯誘因,每次發作之初,頭痛不甚,嘔惡亦輕微,急服麥角胺,可漸漸緩解;如不服,則持續不止,愈痛愈烈,嘔惡增劇,頻吐稀涎,痛處起包塊如拇指大,質軟。本院腦血流圖提示:腦血管緊張度增高。刻診:其人胖壯,面微發紅,急躁易怒,血壓有時偏高,納食、二便、月經基本正常,舌嫩紅無苔,脈弦。曾八方求醫,迭服疏肝解郁、清肝瀉火、平肝潛陽等方葯近百劑乏效,極度悲觀失望,痛劇時常號啕大哭,欲自尋短見。
余有鑒於鄧案之得失,乃放膽直書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党參、大棗各30g。囑其預備藥物,頭痛發作時試服1劑,並停服麥角胺。數日後頭痛發作,急急煎服,才服頭煎即漸緩解,服完1劑頭痛若失。患者大喜過望,要求多服鞏固療效。竊思頭痛用本方速效如斯,豈是肝鬱或肝旺!慮其經常感冒,感冒必發,遂用本方小其制,合玉屏風散:吳茱萸、生薑、防風各10g,党參、大棗、白朮各15g,黃芪30g,連服20劑。至今將近三年,極少感冒,血壓一直正常,頭痛僅發過三次,且明顯輕於往昔,亦不嘔惡,而照服初診方一劑便可息止。
按:本例頭痛,亦無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全身證候和舌脈。患者之性情、舌脈等頗似肝鬱或肝旺;從經常感冒,感冒必發,以及服本方合玉屏風散20劑基本治癒等綜合分析,顯然兼挾衛陽不振之病機。然反思初服吳茱萸湯一劑頭痛若失,疾病之本質便昭然若揭矣。辨證之關鍵,亦在於抓住特徵性證候——頭痛伴噁心、嘔吐稀涎。
例3:陳某,男,16歲,樂山六中學生,病歷號:住院9066、門診48009,1988年1月2日診:半年前開始頭昏頭痛,兩月前因感冒高熱(39℃),頭痛陡然加劇,伴昏睡、嘔吐、瞳孔散大、視物模糊、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急入我院搶救。西醫診斷:①病毒性腦炎;②顱內佔位性病變?(后經華西醫科大學、CD陸軍總院CT掃描否定)住院半月間,曾兩次下達病危通知。經竭力救治,以上危象消失,但頭痛未止,乃出院服中藥。當時主要證候是:兩側太陽穴、眉棱骨、眼眶脹痛;一晝夜發作3次,每次約2小時,疼痛時頻吐稀涎,伴咽痛。先服丹梔逍遙散合銀翹散加減17劑無效,改服蒼耳散、升麻葛根湯、小柴胡湯合吳茱萸湯加味(復方藥物多達19味,其中有吳茱萸、生薑各3g,党參、大棗各10g)20劑,亦無明顯效果。刻診:證候如前,近來更增煩躁不安,口乾,連連飲水不能解渴,納差,大便偏稀,舌質紅,邊尖密布小紅點,苔白微黃厚膩,脈弦滑略數。
竊思頭痛、嘔吐稀涎,乃運用吳茱萸湯之客觀指征,可惜前醫小其制,又混雜於龐大復方之中,扼腕掣肘,宣其少效;曷不讓其脫穎而出,任重力專以建功?然而四診合參,明明一派熱象,如何用得?用不得,方將安出?
一籌莫展,只好重詢疼史,刨根究底,竟漸漸問出了所以然:患者近幾年3月至10月每天堅持下河游泳,常食水果、冰制食品;又因功課緊,常飲濃茶以提神。至此余意已決,毅然出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党參、大棗各30g。囑其試服兩劑,如服后口乾、咽痛加重,亦須堅持服完。1月4日複診,恰余他適,由江爾遜老中醫接診:服1劑,太陽穴、眉棱骨、眼眶脹痛及咽痛均大減,已不嘔吐稀涎,口乾、煩躁亦減輕;服完2劑,疼痛基本消失,但腹微滿悶。江老將党參、大棗各減至15g,加厚朴15g,法夏10g,續服3劑,疼痛完全消失,納開,腹寬鬆,大便轉正常。余復視其舌,舌質仍如前,苔白微黃薄;診其脈,已無數象,仍弦而帶滑。乃書六君子湯(常用量)加桂枝(寓苓桂術甘湯意),囑其多服以資鞏固。因相距不遠,一周追訪一次,至今三月未複發。
按:本例頭痛,不僅無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全身證候和舌脈,反而呈現一派熱象,最能令人目眩。根據病史和藥效推測,大約是寒凝冷結長期留著,體內陽氣不能暢舒,轉郁而作熱,或陰霾寒氣迫陽氣上浮,故而呈現一派浮熱上沖之象。其辨證之關鍵,一是抓住特徵性證候——頭痛伴嘔吐稀涎;二是結合病史綜合分析,透過浮熱之現象,暴 ** 寒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