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文華閣建設中
第173章 文華閣建設中
「宿主,你記得在地球的時候,剛跟著周梁胤他們考察完文華閣。」胖球努力回憶著,唉,早知道會有今天,當時就該跟著宿主一塊去考察了。
石頭有點驚訝:「也就是說,文華閣確實存在,而且還存在了至少幾千年?所以他沒騙我們?」
「不知道,我們那時的文華閣是公元一萬一百年重建的,因為受到戰爭影響,文華閣被炸毀重建了好幾次。」胖球在奚珞準備考察文華閣前,仔細查過這裡的資料,所以現在回答起石頭的問題很有底氣。
說完這些,胖球已經能猜出自家宿主下面要問的問題了,乾脆一口氣回答掉了:「據史書上記載,最早的文華閣建立於公元六千年前後,我們現在處在的時間段是公元5988年。我剛才查過了,這裡在地球上的經緯度與在未來能找到的文華閣遺址定位完全一致,所以吧,剛剛那個男人說的話還真可能沒騙人。」
「未來的文華閣的作用也是保護文物嗎?會不會還有其它的用途?陰謀論呢?」石頭不死心的問道,軍師所說的話她半點都不信,很明顯是挖坑讓清寧村的人往裡跳,還是心服口服往裡跳的那種。
「額,這個……史書上還真沒寫。不過從宏觀的史學上來看,文華閣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保護作用。」胖球揉了揉自己腦袋,突然間靈光一閃,「宿主,我想起來一件事。你當時是和聞星熠一起離開文華閣的,你回基地是為了處理靈犀星的事,但是聞星熠好像是為了取什麼山體探測儀,文華閣又建在山裡,你當時會不會已經發現了些什麼?」
石頭主動跳過了人名,撿自己能聽懂的地方聽:「你是指這座山有問題?」
「也許現在沒問題,但可能在文華閣的建造過程中出問題了呢?他們之前還說了要把清寧村的人最後都關進密室餓死。對了,山裡會建密室!密室來藏寶藏!這樣事情就能串聯在一起了!」自從奚珞沒了記憶,胖球就學著靠自己動腦子了。
「可以這樣解釋。」石頭說著重新回到了村民里去,她的存在感不強,離開的時間也不長,所以也沒什麼人注意到,「一位亂世軍閥的首領找地方藏下掠奪來的財寶的情況,並不少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文華閣的建造工程量不會小,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裡,清寧村的村民們都是安全的。
這麼想完,石頭安心多了。
為了款待這些外來客人,村裡子的每個人都忙碌了起來,燒柴的燒柴,抓魚的抓魚,就連那隻被圈養了很久的下蛋母雞都被燉成湯放上桌了,這頓飯菜可以說是石頭這一年多時間以來見過最豐盛的了。
吃完飯後,那些軍裝的人便在附近駐紮下來,還時不時有小兵拿著圖紙到山底附近比對起來。村子里只有老爺子一人有幸見到那群人的圖紙,其餘人得知的情況,都是靠老爺子的口頭描述,石頭算是這群人當中聽得最仔細的了。
這次的建築總共分為兩個部分,在懸崖峭壁上砸出一條上坡的路,路盡頭建設的就是文華閣。在建造文華閣的同時,山底下也同時要鑿洞,做個防空洞當文物臨時存放地,萬一有敵人發現這裡,也好在第一時間把閣樓里的寶貝撤離到洞里去。
接下來的日子裡,老爺子每次作為代表過去參與討論都笑呵呵的,回來時還不忘給大家帶來好消息:「兩位軍官人都特別好,還說等文華閣建好之後要立一塊紀念石碑,將我們每個出力人的名字都刻上去,說不定咱們還能流芳百世呢!」
看著清寧村村民們聽完后樂呵不已的樣子,石頭莫名的想嘆氣,她記得墓志銘好像也是會把人名字刻在石碑上的吧?
漸漸地,那幫軍人開始不斷地往清寧村運入工具,這些工具普遍有些年頭了,外表都很簡單樸素,不會引入矚目;但這樣的缺點就是,這種老式工具使用時得依賴更多的人力,但誰叫清寧村的人們各個都熱血高漲,壓根沒在乎這個細節。
石頭慢慢發現,軍師之前許諾的糧食和衣服都沒帶過來,甚至他們自己的兵都吃的都是清寧村存下的糧食,她找了個機會把事情事情告訴呂醫生后,呂醫生也為此找過老爺子。
老爺子卻是笑眯眯的叫他們別那麼見外,戰爭年月,一切從簡,能理解能理解。
所有人都好像被軍師畫的那張大餅吸引住了。
這時候,石頭倒是開始擔心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了,等那群軍人真的放鬆警惕時,她再讓村子里的人離開,他們大概也不會願意信自己吧?
這分明就是在溫水煮青蛙。
石頭也沒辦法,沒恢復記憶前,她只能暫時服從,每天幫忙搬搬石頭,運運貨物。除了文華閣工程的建築外,她晚上還要跟著村民們繼續種地,日子過得一言難盡。
到了冬天的時候,老爺子為了激發大家熱情,特地在村子里舉辦場頒獎儀式,石頭更是以四分之三票數的壓倒性優勢獲得了『文華閣建設優秀員工獎』。這差點沒把胖球笑死,這裡最不希望文華閣建好的大概就是自己宿主了,簡直造化弄人!
令石頭鬱悶的事,也不止這一件了;更令人心累的是,她臉上的傷疤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胖球還給她到外界找了個面具帶上。石頭用了點無害的樹膠在臉上塗了層遮擋,這樣即便面具掉落也不會太快被人發現。
#
來年開春,山底長滿了蒲公英,風一吹,到處都是白色絮絮。經過了村民們大半年的努力,崖下的防空洞也算鑿出了個雛形,軍官們也漸漸開始往清寧村運送一些珍貴寶物了。
自從寶物運來了后,清寧村外的防守又加重了幾層,但是村子里的人沒想過要離開,自然沒在意這些細節。運送東西過來的,是一對笑起來很和藹的老夫妻,據說他們年輕時都分別當過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和副館長,對文物的認知遠超一般人。
之後,清寧村的人對軍師的話,更加深信不疑了,對著對老夫妻也是貴賓之禮供著,有時候還會邀請他們給孩子上課,老夫妻很好說話,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晚上12.00以後,還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