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孫悟空為什麼要夜闖三清觀?
三人帶領一眾小徒弟明火執仗地衝到大殿當中前後照看,卻見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尊塑像端坐如儀,大殿當中並無什麼異樣。
鹿力大仙斥道:「什麼呼吸聲?就是你慌裡慌張沒有章法失了法度。」
那小道士遭到斥責,越發不敢出聲了,低眉垂首乖乖聽訓。
虎力大仙卻突然說道:「不對,不對!」
羊力大仙問道:「大哥,哪裡不對?」
虎力大仙指著供桌說道:「兩位賢弟請看,我們的供獻都被吃了。」
鹿力大仙忙湊前去看,卻見本來擺放整齊的水果如今已經凌亂不堪,滾落得四處都是,還有幾個果子上明顯有咬過的痕迹,他蹙緊了眉頭,說道:「有皮的都剝了皮,有核的都吐出核,卻怎麼不見人影?」
眾人驚疑不定,尤其一群小道士更是慌裡慌張的,卻聽羊力大仙說道:「師兄無需疑慮,這一定是因為我們虔心敬意,在此晝夜誦經,前後申文,又是朝廷名號,斷然驚動天尊。想是三清爺爺聖駕降臨,受用了這些供養。」
此話一出,小道士們便不再驚慌害怕,反而急切地四處尋找,希望能見到天尊爺爺的真容。
虎力大仙也說道:「或許是天尊有新的旨意給我們。」
羊力大仙繼續說道:「趁天尊未返,鶴駕在此,我等不如拜告天尊,懇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卻不是長生永壽,見我們的功果?」
虎力大仙說道:「說的是。」又吩咐徒弟們取來他的法衣,然後哦兩班兒擺列齊整,當的一聲磬響,開始齊念一卷《黃庭道德真經》,大殿之中嚶嚶嗡嗡之聲不斷,虎力大仙披了法衣,擎著玉簡,拜伏在三清塑像前,朝上啟奏道:「三清在上,容臣細稟。我們三兄弟自修道以來,始終將學習宣傳貫徹三位天尊的重要思想當作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這些年來,我們孜孜不倦,發揮帶頭作用、表率作用,示範帶動車遲國君臣百姓將學習三清道法的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切實把三清思想貫徹到三清觀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一直以來,我們帶頭持續深入學習,切實把三清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帶頭反覆學長期學,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學,反覆琢磨、深入思考,溫故知新、常學常新,帶頭全面系統深入學,把三位天尊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實際工作,一體學習領會、整體貫徹落實;帶頭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今後,我們將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工作重點、完善工作措施,真正把學習成果體現在車遲國的思想建設工作中,我們還將帶頭強化責任擔當,奮力推動三位天尊的重要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切實把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扛起來,帶頭加強學習、增強本領,帶頭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推動道教思想在更廣闊的天地開花結果。今夜,三位天尊視察三清觀,未返仙車,望再發表重要講話,並賜些金丹聖水,進與朝廷,壽比南山。」
虎力大仙並沒指望三清聖人真的會施捨什麼金丹聖水,向來都是太上老君有事找他們,他們若想見到老君卻是難如登天。但是在徒弟們面前,他們自然要表現極為虔誠,儀式感有時候也是控制人心的利器。
但是,虎力大仙卻沒想到,元始天尊竟然開口說話了。
元始天尊說道:「晚輩小仙,且休拜祝,我等自蟠桃會上來的,不曾帶得金丹聖水,待改日再來垂賜。」
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從未現身過,如今卻開口說話了,這讓三位大仙大喜過望,小道士們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一個個抖衣而戰道:「爺爺呀!活天尊臨凡,是必莫放,好歹求個長生的法兒!」
鹿力大仙上前,禱告道:「天尊在上,我們自得道以來,始終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按照天尊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成功地使道教逐步成為車遲國的國教。對三清思想,我們始終心存敬畏,今天我們還要繼續帶頭學深學透、融會貫通,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反覆學、持續學、逐字逐句學,不斷加深對三清思想核心要義、精髓的理解。我們還要把學習三清思想與建設三清觀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推動車遲國成為彰顯道教思想強大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實踐力量的重要窗口。如今,天尊不棄,千里迢迢前來視察三清觀,臣等俯求垂念,是必留些聖水,與弟子們延壽長生。」
鹿力大仙說完,三清塑像似乎在竊竊私語了一番,最後元始天尊說道:「那晚輩小仙,不須拜伏。我欲不留些聖水與你們,恐滅了苗裔;若要與你,又忒容易了。」
眾道士聞言,一齊俯伏叩頭道:「萬望天尊念弟子恭敬之意,賜些聖水。」
羊力大仙說道:「三位天尊的重要精神,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為車遲國的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弟子定當廣宣道德,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天尊思想的熱潮,以高度的責任感來謀划推動今後工作,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學,突出廣度、深度和「溫度」,分層次、分階段舉辦傳達學習貫徹報告會、讀書班、培訓班,把車遲國臣民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天尊重要思想上來。」
元始天尊說道:「我看你們如此誠信,既然如此,就取器皿來吧。」
道士們一齊頓首謝恩,三人立即出去尋找器皿,虎力大仙力氣大,就抬了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了一個砂盆安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則把花瓶摘了花,移在中間。
元始天尊說道:「你們都出去吧,把門關上,不可泄了天機。」
三人歡喜不盡,帶著徒弟們離開大殿,關好門,一齊跪伏在丹墀之下,只聽大殿之中傳來水響之聲,三人對視一眼,越發充滿期待,長生不老,就在今朝。卻聽元始天尊喚道:「小仙,進來領聖水。」
三人立即推開門,走進大殿,磕頭禮拜謝恩,虎力大仙說道:「徒弟,取個盅子來嘗嘗。」
一個小道士即便拿了一個茶盅,遞與虎力大仙,他從大缸中舀出一盅來,咕咚喝下口去,抹抹嘴唇咂咂嘴,鹿力大仙忍不住問道:「師兄,好吃么?」
虎力大仙皺著眉頭,猶猶豫豫說道:「不太好吃,有點騷味。」
羊力大仙說道:「等我嘗嘗。」也喝了一口,說道:「感覺像豬尿啊。」
靈寶天尊一直沉默不語,此時也開口了,問道:「你這小仙,為何說像豬尿?難道你以前喝過豬尿?」
羊力大仙說道:「沒有。」
靈寶天尊說道:「那你怎麼知道豬尿什麼味道?」
羊力大仙說道:「以前我隔壁住過一頭豬,聞過豬尿味。」
元始天尊說道:「不要跟他們胡纏了。」
虎力大仙說道:「天尊有何旨意,請明示。」
元始天尊說道:「道號道號,你好胡思!哪個三清,肯降凡塵?吾將真姓,說與你知。大唐僧眾,奉旨來西。良宵無事,下降宮闈。吃了供養,閑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哪裡是甚麼聖水,你們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這三清正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變化而來,專為戲弄三位國師。
原來,唐僧師徒四人住到智淵寺之後,孫悟空卻遲遲睡不著,一眾僧人如大旱盼甘霖一般期待著自己,他當然很開心,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同時他也感到疑惑,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為什麼要告訴僧眾取經團隊會解救他們?六丁六甲是玉皇大帝的人,護教伽藍是如來佛祖的人。既然知道僧眾正在受苦受難,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為什麼不出手相救?
只有一個原因。
三位國師一定大有來頭,就連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都不敢輕易得罪。
連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都忌憚的人,只怕滿天神佛中也沒幾個。
更讓孫悟空納悶的是,僧眾受苦,護教伽藍替如來佛祖安撫信徒,還可以理解;為什麼六丁六甲也出面了,難道玉皇大帝也對車遲國的僧眾有了慈悲之心?
這些年來,天庭的權力格局,孫悟空漸漸參透了。
天庭始終是道派的大本營,但是玉皇大帝作為天庭主宰,卻又不僅僅倚靠道派,還時常藉助佛派力量,而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基業長青,他就必須維持道派和佛派之間的平衡,任何一方勢力突然變強,強得失去控制,都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如今,玉皇大帝派出六丁六甲與車遲國的三位國師做對,說明他對國師背後的勢力頗為忌憚。
而無論是玉皇大帝還是如來佛祖,他們都想藉助孫悟空之手,滅掉三位國師。
干,還是不幹?
這是一個問題。
國師背後的勢力非同小可,自己未必是對手。
可如果不幹,如來佛祖會放過自己嗎?
更納悶的是,自己打殺了兩個小道士,那三個老道竟然不聲不響,沒有興師問罪。他們悶葫蘆里到底在賣什麼葯?
孫悟空思來想去睡不著,只聽得鼓打二更,遠處傳來吹吹打打的聲音,他悄悄地爬起來,穿了衣服,跳在空中觀看,只見正南方向燈燭熒煌,低下雲頭仔細再看,卻是三清觀道士正在做法禳星,但是靈區高殿,巍巍壯似蓬壺景,福地真堂,隱隱清如化樂宮。
他隱了身形,按落雲頭,來到三清觀,只見大殿門前掛著一聯黃綾織錦的對聯,綉著二十二個大字,云:「雨順風調,願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餘年。」大殿正中供奉著三尊塑像,卻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七八百個道士在三個老道士的帶領下,正在念誦《消災懺》和《道德經》。
孫悟空心想:「難道這三個老道是三清的徒弟?若果真是三清的徒弟,我若打殺了他們,元始天尊處,我如何交代?若問起罪來,所有人都可以推作不知。」
沉思半響,孫悟空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干,必須干,往死里干!但是,絕不能自己干。要背鍋,就一起來!
於是,他轉回智淵寺,徑至方丈中,豬八戒與沙和尚正睡得香,他看著沙和尚那副看上去似乎很憨厚的樣子,真想一巴掌拍死他。
但是,時機不成熟,他必須忍。
他將沙和尚叫了起來,沙和尚問道:「哥哥,你怎麼還不曾睡哩?」
孫悟空說道:「你起來,我帶你去吃點好東西。」
沙和尚問道:「半夜三更,口枯眼澀,到哪兒有好吃的?」
孫悟空說道:「這城裡有一座三清觀,觀里道士們修蘸,三清殿上有許多供養,饅頭足有斗大,燒果有五六十斤一個,襯飯無數,果品新鮮。」
他一邊說著,一邊覷眼看著豬八戒,果然那獃子睡夢裡聽見說吃好東西就醒了,問道:「哥哥,有好吃的,你怎麼不帶我啊?」
孫悟空說道:「兄弟,你要吃東西,不要大呼小叫,驚醒了師父。快,都跟我來。」
豬八戒和沙和尚便套上衣服,悄悄地走出門前,隨孫悟空踏了雲頭,跳將起去,來到三清觀上方,豬八戒看見燈光,就要下手,孫悟空扯住道:「且休忙,待他散了,方可下去。」
豬八戒說道:「他才念到興頭上,卻怎麼肯散?」
孫悟空說道:「等我弄個法兒,他就散了。」只見,他捻著訣,念個咒語,往巽地上吸一口氣,呼地吹去,便是一陣狂風,徑直卷進那三清殿上,把花瓶燭台,四壁上懸挂的功德,一齊颳倒,燈火無光。
經念不成了,果然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