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天界帝國志> 462,鎮元大仙的小算盤

462,鎮元大仙的小算盤

  黎山老母萬萬沒有想到,她跟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四人在萬壽山東麓舉行的所謂丹元小會的秘密,竟然被王靈官探聽到了,王靈官手下有五百靈官,日日夜夜在四大部洲暗中尋訪,所以便探聽到了此事。


  玉皇大帝笑眯眯地看著黎山老母,看得黎山老母莫名其妙,但是她畢竟有數千年的修行,所以面不改色心不跳,你不說話,我也沉默,以不變應萬變,看你想怎樣。


  玉皇大帝只好開口了,說道:「黎山老母近來可好。」


  黎山老母答道:「承蒙陛下洪恩,一切安泰。」


  玉皇大帝又問道:「萬壽山的風景一定很不錯吧?」


  黎山老母心中一動,這才知道玉皇大帝召見自己的用意何在,只是不知道玉皇大帝到底知道多少,便答道:「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此時正是萬壽山最美的季節。」


  玉皇大帝說道:「黎山老母近來跟佛派走得很近啊。」


  黎山老母說道:「佛道同源,又何必分得那麼清楚?佛派有些教義的確高深,所以我才向三位菩薩討教。」


  「結果如何?」


  「波瀾壯闊。」


  太上老君忍不住說道:「比天庭道派還要高深?」


  黎山老母不卑不亢地說道:「如果天庭道派少一些權力爭鬥,多一些勤學苦修,或許也不會被靈山佛派後來居上。」


  玉皇大帝說道:「依你看,靈山已經居上了?」


  「起碼也是不遑多讓。」


  太上老君怨毒地看了她一眼,說道:「哼,信口雌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黎山老母反唇相譏,說道:「威風不是叫出來的。」


  太上老君怒道:「說什麼討教佛法!為何不正大光明地去,卻偷偷摸摸到躲到荒郊野嶺深山老林里?分明是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黎山老母心中一盤算便知道,四人在萬壽山東麓到底做了什麼,玉皇大帝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四人住了下來而已。這時候,她才念起觀音菩薩的好來,如果不是她的錦囊妙計,此時還真的難以應對。


  黎山老母朗聲說道:「我們的確有一些勾當,卻也並非見不得人。」


  玉皇大帝說道:「說說看。」


  黎山老母說道:「南贍部洲大唐皇帝派出一位得道高僧前往西天取經,這事天上地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路,萬水千山,磨折重重,誘惑多多,如果道心不堅,唐僧寸步難行。所以,觀音菩薩約上我們幾人,在萬壽山東麓設下一局。」


  「哦?」


  「我們四人化作母女四人,以財色誘惑,要招贅他們四個為婿。」


  太上老君不屑一顧,說道:「自然是他們都通過了考驗。」


  黎山老母笑道:「並非如此,那豬八戒就留下來,準備給我做女婿。」


  玉皇大帝冷冷地笑了,說道:「天蓬元帥下凡之後,怎麼變得如此不堪!」


  黎山老母說道:「至於那個唐朝的和尚,雖然沒有留下來,但是卻也流露出幾分嚮往之意來。」


  太上老君冷笑道:「得道高僧,也不過爾爾。」


  黎山老母說道:「我們本來要試試禪心,結果卻沒有試出來。」


  玉皇大帝問道:「為什麼不繼續試下去呢?」


  黎山老母說道:「因為觀音菩薩意識到,如果再試的話,就不好收場了。如今豬八戒略加懲治,足以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玉皇大帝說道:「從此之後,唐僧在取經路上再遇到美色誘惑的話,都會以為是仙佛所化,不敢越雷池半步了。」


  太上老君說道:「這個觀音菩薩,別看她長相年紀輕輕,心機卻極其深沉。」


  黎山老母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這一關總算過去了,正在這時候,王靈官匆匆忙忙闖進了凌霄寶殿,開心地大叫道:「陛下,查到了!」看到黎山老母,他立即閉上了嘴,滿臉都是尷尬。


  玉皇大帝問道:「查到什麼了?」


  王靈官看了看黎山老母,欲言又止。


  玉皇大帝說道:「黎山老母乃是我天庭耆宿,你但講無妨。」


  王靈官這才說道:「啟稟陛下!」又對太上老君拱拱手,說道:「微臣已經查出了靈山佛派長生的真相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無不動容,就連黎山老母都覺得奇怪,靈山佛派五百年沒有吃王母娘娘的蟠桃,為什麼直到現在也沒有一位佛子死亡?在萬壽山下的歲月里,她也曾旁敲側擊地打聽過,但是三位菩薩諱莫如深,哪怕是在最甜蜜的時候,文殊菩薩也依然守口如瓶。


  王靈官說道:「如來佛祖座下有位弟子喚作金蟬子,他本是個知了猴,高蛋白,高營養,純天然,無公害,本就是一道葯膳上品,可以益精壯陽,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辛涼解毒,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


  太上老君說道:「我怎麼聞到一股濃濃的綠毛藥酒的味道,王靈官,你收了多少廣告費?」


  玉皇大帝也說道:「撿重點說。」


  王靈官這才繼續說道:「這金蟬子後來修鍊成人,跟隨在如來佛祖跟前修行,後來被打下凡間。」


  玉皇大帝說道:「這個,我們不是都知道嗎?王靈官啊,你是不是綠毛藥酒喝多了?」


  王靈官呵呵一笑,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金蟬子修鍊成人後,自身的藥用價值非但絲毫不損,反而越發功效強大,竟能延年益壽。」


  「什麼?」玉皇大帝吃驚地問道。


  太上老君也說道:「真有此事?」


  「千真萬確!」王靈官斬釘截鐵地說道,「而且是南極仙翁提供的藥方。」


  黎山老母不敢相信,說道:「一個金蟬子能有幾斤幾兩?靈山佛派佛子眾多……」


  太上老君譏諷道:「一人一口塞牙縫都不夠。」


  玉皇大帝也有此疑惑,卻聽王靈官說道:「金蟬子投胎轉世了十次,靈山佛派吃了他十次!」


  此話說完,凌霄寶殿闃寂無聲。


  過了很久很久,幾個人才回過神來,黎山老母已經眼眶濕潤了,她想起了那個溫溫潤潤的光頭和尚陳玄奘,此時她竟恨不得立即將他擁在懷裡。


  與性無關。


  她的心中涌動著巨大的悲憫!


  她想不到他的身世里,竟藏著如此慘劇人寰的故事。


  玉皇大帝喃喃道:「投胎轉世,六道輪迴,當年靈山覬覦幽冥鬼界的時候,就已經在布局此事了,只是那時候我們根本看不到這麼遠。」


  在經過了短暫的震驚之後,太上老君穩住了心神,說道:「此事事關重大,王靈官從哪裡探聽的消息?」


  王靈官得意地說道:「三百年前,如來佛祖借口金蟬子不專心聽講,當眾將他貶下凡間。當時,毗藍婆菩薩也在現場,跟如來佛祖意見不合,一氣之下,離開靈山。但是如來佛祖並沒有放棄她,有一年給她送來一塊肉,說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毗藍婆菩薩心中起疑,卻暗中打探,得知了真相,她無法接受吃人的現實,便閉門不出,從此在紫雲山千花洞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太上老君說道:「她把此事告訴了昴日星官?」


  「正是!」王靈官說道,「前不久,昴日星官去探視母親,毗藍婆菩薩知道了金蟬子已經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忍不住把來龍去脈告訴了兒子。」


  玉皇大帝說道:「論功行賞,靈官第一。這昴日星官也算立一奇功,不知道該以何封賞呢?」


  王靈官說道:「昴日星官神職本是司晨啼曉,卻一直住在西天門外,他肯請陛下允許他住到東天門。」


  原來二十八星宿,分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


  雖說各司其職,但是位居東方的七宿,無論是地位還是權勢,都要更大一些。昴日星官要求入住東天門,其實就是要求晉官加爵。


  玉皇大帝猶疑片刻,說道:「東天門就東天門,不過東方蒼龍七宿卻是不變,依然是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另起一座光明宮,著昴日星官居住。」


  擺明了,只給待遇,不給名分。


  太上老君說道:「啟稟陛下,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玉皇大帝問道:「如何將計就計?」


  太上老君說道:「我們立即將此事散布天下,這樣一來,各路妖魔都會前去攔截唐僧,用不著我們出手,他也到不了靈山。」


  玉皇大帝剛想說什麼,黎山老母卻笑了,說道:「天尊,敢問佛派從何而來?」


  太上老君不語。


  黎山老母繼續說道:「都知道,靈山佛派乃是你化胡為佛創立的門派,所以三界內外都知道佛道同源。如今,佛派卻靠吃人度日,你讓眾人怎麼看道派?無知小兒自然要問一句:佛派吃人,道派是不是也會吃人?再說了,王靈官已經查清楚了,吃人的方子,正是南極仙翁提供的。你讓眾人如何看待我們?」


  幾句話一說,把太上老君擠兌得無言以對。


  玉皇大帝說道:「黎山老母說得也有道理。」


  王靈官說道:「陛下,微臣倒是有個主意。」


  「說!」


  「我們就在西去路上散播消息,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至於為什麼如此,我們一概不說。」


  玉皇大帝問道:「你覺得那些妖魔會相信嗎?」


  王靈官說道:「當年南贍部洲的皇帝嬴政、劉徹之流,到處尋仙問葯,想要長生不老,哪怕被人騙了一次又一次,也依然執迷不悔。陛下,只要有一線長生不老的希望,他們都不會放過的。」


  玉皇大帝點點頭,說道:「好,好!就按靈官說的辦!」


  王靈官立即離開凌霄寶殿,駕起祥雲飛向西牛賀洲,遠遠地看到莽莽蒼蒼群山一片,正是萬壽山地界,他凝神細望,卻也看不到唐僧師徒的蹤影,萬壽山古樹參天鬱鬱蔥蔥,他站在高空又怎能看到樹林草叢間辛苦穿行的師徒四人?轉眼間,祥雲離開萬壽山,王靈官在白虎嶺上按落雲頭,在一個山洞裡,找到了他救下的那個美麗的白骨夫人。


  白骨夫人臉色蒼白,但是卻楚楚動人,見到王靈官便盈盈下拜,說道:「恩公。」


  王靈官將她扶了起來,說道:「請起。近來感覺如何?」


  白骨夫人答道:「多謝恩公相救,已經大好了,平日抓幾隻獐鹿虎豹裹腹,元氣已經恢復了。」


  王靈官笑道:「你呀,此處本來喚作白虎嶺,我這次來卻一隻老虎都沒看見,想來都被你吃光了。」


  白骨夫人羞赧一笑。


  王靈官說道:「這並非長遠之計,你本來是白骨幻化的精靈,光吃這些不能長久,需得一些靈丹妙藥,才能固本強元。」


  白骨夫人說道:「請恩公指點迷津。」


  王靈官說道:「我聽說有個唐朝來的和尚,乃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只要吃他一塊肉,就可以長生不老。」


  白骨夫人問道:「他在哪裡?」


  王靈官說道:「過幾天,他就會經過這裡,此刻正在萬壽山中。」


  「萬壽山在哪裡?」


  王靈官笑了,說道:「你在白虎嶺多年,竟然不知道萬壽山就在東面?」


  白骨夫人說道:「多謝恩公!」


  王靈官說完之後離開了白虎嶺,他還要繼續西行,但凡見到有妖魔所在的洞府,便化作山精小妖,散播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消息。


  白骨夫人卻坐不住了,既然長生不老唐僧肉已經到了萬壽山中,她為何還要繼續等待?想到此處,她便立即駕雲東行,不消片刻,果然見到莽莽蒼蒼一片群山,只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崖前草秀,嶺上梅香,高山峻極,大勢崢嶸。


  但是到哪兒才能找得到唐僧的蹤影呢?


  正疑惑間,突然見到山腰間香煙裊裊,隱隱約約露出飛檐斗拱,細細看去,卻是松篁一簇,樓閣數層。白骨夫人按落雲頭,停了下來,只見松坡冷淡,竹徑清幽,門前池寬樹影長,宮殿森羅紫極高,真箇是福地靈區,蓬萊雲洞。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庄觀洞天」。


  白骨夫人情知此處乃是道門重地,也不敢造次,便使個隱身法,化作一團黑雲,躍進了山門。她也不識路,只是一味亂撞,突然見到一棵大樹,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子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白骨夫人往上一看,只見樹上掛著一個個三朝未滿的娃娃,四肢俱全,五官咸備。白骨夫人大驚失色,不知道來到了一處什麼邪祟之地!她正欲抽身離去,卻聽一人大喝一聲:「哪裡來的妖魔!」


  白骨夫人吃驚地回頭一看,卻是兩個童子大踏步而來,她連連後退,說道:「不,不,我不是妖怪。」


  一個童子說道:「不是妖魔,怎麼來偷吃我們的人蔘果?」


  另一個童子說道:「明月,不需廢話!我們把她抓了交給師父發落。」


  兩個童子作勢撲了上來,要將白骨夫人生擒活捉,白骨夫人怎肯束手就擒?大袖一揮,便舞動了一團黑氣,迷住了兩個童子的眼,她心中暗道:「原來這兩個童子如此不濟!」她正要離開五庄觀,卻突然發現身子動彈不得,彷彿僵住了。


  待黑氣散去,只見一個白須老者吟吟笑著出現在兩個童子身後,說道:「清風,明月,我教你們看守果園,卻怎麼如此不濟?」


  清風說道:「師父,我們抓到一個偷果子的妖精。」


  白骨夫人要辯解,卻無法開口。


  明月說道:「師父,你看!她已經動不了了。」


  白須老者嘆口氣,說道:「唉!算我眼瞎,收了你們兩個夯貨!」他手中拂塵一揮,解除了施在白骨夫人身上的定身術。


  白骨夫人一得自由,立即說道:「你是誰?」


  白須老者哈哈笑道:「你來偷我的果子,卻來問我是誰?」


  「我不是偷果子的。」白骨夫人說道。


  「那你來做什麼?」白須老者問道。


  「你到底是誰?」白骨夫人問道。


  「我是鎮元子。」白須老者說道。


  清風立即說道:「我師父乃是大名鼎鼎的地仙之祖。」


  明月跟著說道:「五庄觀的主人,鎮元大仙。」


  地仙之祖,鎮元大仙,這是何等響噹噹的名頭!三界之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是,白骨夫人不是人!


  她懵懵懂懂,自修鍊成人形之後,便一直在白虎嶺,從未出過遠門,自然沒什麼見識,所以不管什麼地仙之祖還是什麼鎮元大仙,對她來說都很陌生。


  於是,她就說了:「地仙之祖?」


  清風說道:「對啊!」


  她又說了:「鎮元大仙?」


  明月說道:「對啊!」


  鎮元子對清風明月的表現很滿意,這兩個小徒弟還是沒有白收的,這些話,其他徒弟就沒辦法說得這麼順暢。


  這時候,一般來說,對方的反應應該是震驚加崇拜的,鎮元子已經做好了被崇拜的準備,卻沒想到白骨夫人直截了當地說道:「沒聽說過。」


  鋪墊了這麼多,卻來了這麼一句,鎮元子很是氣沮,但他是師父,不能表現得小家子氣,便說道:「貧道本就是山野鄙夫,區區賤名本就不足掛齒。如今,你已經知道我是誰了,那麼可以告訴我,你到底來這兒幹什麼嗎?」


  白骨夫人說道:「我來找唐僧的。」


  「唐僧?」鎮元子狐疑道,「可是西天取經的唐僧?」


  「就是他,他已經到了萬壽山了。」


  「你找他做什麼?」


  「我要吃了他!」


  「姑娘,你真坦白!」


  「我聽說只要吃他一塊肉,就可以長生不老。」


  這句話竟把地仙之祖鎮元子鎮住了!他連忙問道:「你聽誰說的?」


  「我的恩公。」


  「你的恩公是誰?」


  「我不知道。」


  鎮元子只以為白骨夫人不願說,卻不知道她是真的不知道她的恩公竟是天庭重臣王靈官。


  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這句話,如果別人聽了或許會覺得是無稽之談,因為沒有任何人吃過唐僧肉,此事如何驗證?


  但是鎮元子信了。


  因為靈山佛派五百年沒有吃蟠桃卻依然很興旺,他早就起疑心了。


  難道,他們竟然是靠吃金蟬子而延年益壽的嗎?

  鎮元子想起了上次參加盂蘭盆會時的情景,那時候,大雄寶殿亂成了一團,老鼠偷油,蠍子蜇佛祖,金蟬子不專心聽講,被打下凡間。


  鎮元子記得清楚,當時他心中對如來佛祖很瞧不起,一次盂蘭盆會都能搞得一塌糊塗,這組織能力簡直差得一塌糊塗。後來,竟因沒有專心聽講,就把自己的徒弟貶下凡間,鎮元子覺得如來佛祖小題大做,簡直跟暴君無異。


  本來天庭步步緊逼,他已經想投靠佛派了,但是看到此番情景,他又打起了退堂鼓,覺得跟這幫禿驢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三百年了!


  他突然從一個迷路的妖精嘴裡知道了真相。


  原來如來佛祖一直都是運籌帷幄,步步為營的。


  如今,唐僧師徒已經到了萬壽山,他該怎麼辦呢?


  清風問道:「師父,你在想什麼呢?」


  鎮元子沉吟道:「我覺得我該出趟遠門。」


  明月問道:「這個妖精如何打發?」


  鎮元子看了看白骨夫人,說道:「此妖也未作惡,放她去吧。」


  白骨夫人聽罷,只是微一行禮,化作一團黑雲逃離了五庄觀。


  清風又問道:「師父為什麼突然想出遠門?」


  明月跟著問道:「師父準備去哪兒?」


  鎮元子說道:「我剛才接到了元始天尊的簡貼,邀請我到上清天上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


  清風說道:「師父,可以帶上我嗎?」


  明月也說:「師父,我也想去。」


  鎮元子卻說道:「不行,你們兩個留下來看門護院。」


  清風問道:「師父,為什麼只留下我們兩個?」


  明月也說:「師父,其餘四十六個師兄都跟你去嗎?」


  鎮元子說道:「是。」


  清風明月滿心不悅,卻也無可奈何,只聽鎮元子又吩咐道:「過幾天,唐朝有個和尚取經會經過五庄觀,你們不要怠慢了他,把人蔘果打兩個給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清風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師父怎麼跟那和尚有什麼舊日之情?」


  鎮元子說道:「你哪裡知道,那和尚乃是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的第二個徒弟。我與他在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給我,所以是故人。」


  明月笑道:「師父也太大驚小怪了吧?我們這人蔘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而且一次只結得三十個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你怎麼竟把如此珍貴的果子,拱手送給一個幾百年前的小二?」


  「什麼小二?」清風問道。


  「傳茶遞水,可不就是小二嗎?」明月說道。


  清風幫腔道:「師父最近手鬆。」


  鎮元子說道:「爾等休要聒噪!」


  明月說道:「給就給吧,還一下給兩個!有必要嗎?」


  鎮元子微微一笑,這兩個小東西怎麼可能猜到自己的用意呢?如果只給一個果子,金蟬子一個人吃了,三個徒弟絕對不會有任何異議。但是給兩個果子,如果金蟬子全吃了,徒弟們肯定會對師父有意見,而且金蟬子應該也做不出這種事情來。所以唯一的可能是,金蟬子吃一個,另外一個給徒弟們吃。


  三個人,一個人蔘果。


  怎麼分?

  南贍部洲曾經有位大臣,用了兩個桃子就殺了三位猛士,留下了「二桃殺三士」的千古陰謀。


  如今,鎮元子將此計活學活用。


  當然,他並不想殺掉孫悟空等人,他只是知道人蔘果樹就在附近,他料定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之能,偷摘幾個果子絕不成問題。


  而鎮元子需要的就是弄丟人蔘果。


  對鎮元子的安排,徒弟們是有意見的,比如讓清風明月兩個人看守果園,他們本領低微,如果遇到強盜來襲,他們根本不是對手;比如,清風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一千二百歲,實在太年輕了,根本不知道待客之道,萬一得罪了唐僧師徒怎麼辦?

  但是,鎮元子力排眾議,還是安排清風明月留了下來,他知道清風明月脾氣不好,情商又低。而之所以讓這兩個寶貨負責接待唐僧師徒,是因為鎮元子一門心思想留下取經團隊,逼得靈山高層出面。


  此時的鎮元子,太想投靠靈山了。


  從陳玄奘西出長安的那一刻起,三界內外就開始議論紛紛,大家都說天庭與靈山之戰不可避免。


  在這亂世危局中,鎮元子選擇了靈山。


  他帶領這四十六個弟子浩浩蕩蕩地離開了萬壽山,說是去聽混元道果,其實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他和徒弟們遊山玩水,就是為了把五庄觀交給清風明月去打理。


  自從師父走後,清風明月就翹首以盼,他們都很好奇,這個讓師父大動干戈的和尚,到底長什麼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