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激戰小白龍
東海龍王敖廣按照觀音菩薩的吩咐,將孫悟空勸了回去,然後便立即啟程奔赴北海,此時北海龍王乃是他的親弟弟敖閏,見到哥哥突然來訪,敖閏有點意外,忙問道:「大哥,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何不用金鐘鐵鼓?」
敖廣說道:「金鐘一響,鐵鼓一敲,四海皆聞,而此事與他人無關。」
敖閏疑惑道:「大哥,到底什麼事?」
敖廣問道:「你多久沒見到你的三兒子啦?」
敖閏嘆口氣道:「自從被觀音菩薩救走之後,也有幾十年未曾謀面啦。」
敖廣說道:「我記得觀音菩薩曾說要讓敖烈給取經人做副腳力,如今取經人已經出發,敖烈需要早做打算。」
「取經人出發了嗎?」敖閏問道,「是誰?」
「乃是南贍部洲李唐王朝的一位僧人,行至五行山時收了一徒弟,你可知道是誰?」
「五行山。難道是孫悟空?」
「正是。」
「這孫悟空的本事我們都是知道的,而且他的來頭絕對不小,否則如來佛祖也不會對他如此寬大,觀音菩薩也不會這麼器重他。」敖廣叮嚀道,「你跟敖烈賢侄說,千萬要隨著孫悟空的性子,不要得罪了他。」
敖閏略有點不爽,說道:「大哥也不必一心向著外人吧?」
敖廣笑了,說道:「賢弟啊,你是有所不知,孫悟空這人恩怨分明,你若敬他一尺,他必你一丈,但同時也是睚眥必報的。跟他搞好關係,對我們都有好處。」
敖閏點點頭,說道:「大哥,我記下了,我這就去鷹愁澗找我那孽子。」
敖閏駕雲而去,片刻功夫來到蛇盤山鷹愁澗上空,但見此處涓涓寒脈穿雲過,湛湛清波映日紅。千仞浪飛噴碎玉,一泓水響吼清風。敖閏心道:「觀音菩薩果真救苦救難,沒想到給小兒覓了這麼一處洞天福地。」
敖閏按下雲頭,落在水面之上,朗聲叫道:「敖烈!」
話音剛落,水波蕩漾,水面下躥出一條小白龍來,見是父王駕到,敖烈欣喜異常,變作人形,跪倒在敖閏面前,雙目含淚道:「父親,想煞兒子了。」
「起來吧!」敖閏說道。
敖烈站起來,問道:「父親怎麼來了?」
敖閏忍不住看了看兒子,似乎也未見清瘦,便問道:「這些年,你在此間以何為食啊?」
敖烈說道:「父親,此處水潭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鴉鵲不敢飛過,因水清照見自己的形影,便認做同群之鳥,往往身擲於水內,故名鷹愁陡澗。我在此處,是不是吃一些鳥獸,日子倒也逍遙自在。」
敖閏說道:「菩薩讓你在此處等候取經人,你可記得?」
「一時不敢或忘。」
「如今,取經人已經出發了,這幾日就會經過鷹愁澗,你不要錯過了他。」
「兒臣謹記。」
「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如今做了他的徒弟,將來你要跟他齊心協力護送取經人到達靈山。」
「孫悟空?」
「是,你可千萬不要得罪了他。」
小白龍笑了,心中不以為然,嘴上卻說道:「兒臣知道了。」
自此,小白龍便日日在鷹愁澗底等待著,這天,岸上突然傳來了人聲。
一人說道:「悟空,是那裡水響?」
一人答道:「我記得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澗里水響。」
小白龍心頭一動,這一天終於到了。為了這一天,他已經等了幾十年了。他在水底暗中觀察師徒二人,只見那取經人唇紅齒白面色光潤法相莊嚴,的確一副得道高人的樣子。而那孫悟空尖嘴猴腮,渾身上下似乎沒有二兩重。小白龍有心炫耀本事,突然間分開水面,推波掀浪,躥了出去。
只見孫悟空慌慌張張地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小白龍嘿嘿一笑,也不去抓拿唐僧,只是一身爪子,將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然後又躲回鷹愁澗底,豎起耳朵聽著岸上的動靜。
只聽孫悟空說道:「師父,那孽龍也不見蹤影,只是驚走我的馬了。」
小白龍暗自發笑,心想:「孫悟空啊孫悟空,你的眼神也忒不濟了,你的馬何曾被驚走?」
只聽取經人接著說道:「徒弟啊,卻怎生尋得馬著么?」
孫悟空說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來。」然後,他打個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涼篷,四下里觀看,更不見馬的蹤跡,按落雲頭報道:「師父,我們的馬斷乎是那龍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見。」
取經人說道:「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細看看。」
小白龍聽到此處,有意賣弄本事,身子一聳,將一顆馬頭吐了出來,然後拋到岸上,血淋淋的滾到了取經人腳前,只聽得取經人驚呼連連,直叫道:「啊,罪過罪過,善哉善哉。」接著又說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
小白龍不禁氣沮,心想:「我要馱的,就是這麼個膿包師父嗎?」
只聽孫悟空也很焦躁,發聲喊道:「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么!你坐著!坐著!等老孫去尋著那廝,教他還我馬匹便了。」
又聽取經人說道:「徒弟啊,你那裡去尋他?只怕他暗地裡攛將出來,卻不又連我都害了?那時節人馬兩亡,怎生是好!」
接著是孫悟空越發焦躁的聲音:「你太沒用了!沒用,太沒用了!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那就坐在這裡看著行李,我們坐到老罷!」
聽到此處,小白龍暗暗發笑,心中對這個孫悟空竟又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
接著,空中又傳來一陣言語:「孫大聖莫惱,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祇,特來暗中保取經者。」
小白龍恍然大悟,心想:「觀音菩薩安排得甚是周密。」
小白龍凝神細聽,原來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共三十九人一齊現身,金頭揭諦說,他們各各輪流值日聽候。
孫悟空問道:「今日先從誰起?」
眾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藍輪次。我五方揭諦,惟金頭揭諦晝夜不離左右。」
孫悟空說道:「既然如此,不當值者且先退下,留下六丁神將與日值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師父。等老孫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賠我馬來。」
小白龍見狀,知道馬上就要有一場惡戰,眼見著孫悟空束一束綿布直裰,撩起虎皮裙子,揝著金箍鐵棒,抖擻精神,徑臨澗壑,半雲半霧的,在那水面上,高叫道:「潑泥鰍,還我馬來!還我馬來!」
小白龍略一猶豫,並未出水相見。他自然不是不想服侍取經人,而是他明白待價而沽的道理。做牛做馬,本已是賤役了,如果不顯示點本事,將來的取經路上,只會讓師父和孫悟空瞧不起。
小白龍縱身躍浪翻波,跳將上來道:「是那個敢在這裡海口傷我?」
孫悟空大吒一聲:「休走!還我馬來!」輪著棍,劈頭就打。小白龍張牙舞爪去抓。兩人在澗邊一場賭鬥,果是驍雄,龍舒利爪,猴舉金箍,小白龍鬚下明珠噴彩霧,美猴王手中鐵棒舞狂風。來來往往,戰罷多時,盤旋良久,小白龍打一個轉身,又躍入水內,深潛澗底,再不出頭。
孫悟空在岸上一頓臭罵,小白龍只裝作沒聽見。剛才一番打鬥,小白龍氣喘吁吁,力軟筋麻,他知道這猴子的確本領高強,自己遠遠不是敵手。但是此刻若想上岸說明情況,只怕更會被人瞧不起,需得贏上幾個回合,自己加入取經隊伍才能有點臉面。
孫悟空對陳玄奘說道:「師父,這個孽龍被老孫罵將出來,他與我賭鬥多時,怯戰而走,只躲在水中間,再不出來了。」
陳玄奘說道:「你前幾天打虎的時候,還曾說有降龍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簡簡單單一句話,把孫悟空羞臊得滿面通紅,原來他最吃不消的就是激將法,被師父如此搶白,他就發起神威道:「不要說了!不要說了!等我與他再見個上下!」
孫悟空拽開步,跳到澗邊,將金箍棒晃一晃,拋進江中,大叫一聲:「長,長,長。」那金箍棒越變越粗,越變越大。孫悟空跳到半空中,握著金箍棒的一端,使出了翻江攪海的神通,把一條鷹愁陡澗徹底澄清的水,攪得似那九曲黃河泛漲的波。
小白龍贊道:「果真好本事。」他跳去水面,罵道:「你是那裡來的潑魔,這等欺我!」
孫悟空道:「你別管我從哪裡來,你只還了馬,我就饒你性命!」
小白龍說道:「好呀,那你隨我到水下打一仗!」
孫悟空每次入手都要掐著避水訣,而一旦掐訣了,金箍棒用起來就不順手,戰鬥力將大幅下降,所以他當然不會入水拚鬥,但又絕不能自曝其短,便說道:「打你用不著到水裡去,在這裡一樣可以了結了你。」說罷,金箍棒瞬間變小了,他握在手裡,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小白龍打去,小白龍不敢硬拼,將身一幌,變作一條水蛇,鑽入草窠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