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鴻蒙元仙>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慧心,僧賢棋局論人世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慧心,僧賢棋局論人世

  畢先生對李塵不滿,雖不能罔顧事實,一言蔽過三重觀近些年佈道施醫,甚有功德,但亦視為外道,不為正宗。


  其實也有道理,儒門一直掌治世之尊,道家隱辟世外,追求長生仙道,很少與人前顯聖,世間雖有不少道觀廟宇,但大都為求神拜佛,祈願祭祀之用,難免落在儒門眼裡,成了禮樂之所,難登正道。


  顧裕之不想再過多與其糾纏這個問題,轉過話題說道:「畢先生,且不論其他,眼下時機並不成熟,三十六州災情平復,那樊奎雖掌控了江州,但也並不敢反叛朝廷,只是勾結呂相,又兼任了州刺史和州牧,一人身兼三職,徹底做了江州王。但我朝地域廣闊,江州不過彈丸之地,其他諸州現下其實仍是安穩,雖因西北戰事吃驚,有些動蕩,但並未動搖根基。不過經此荒洪水患,朝運由盛轉衰,加之聖上一心求仙,迷入膏肓,不理朝政,天下大變不遠矣,你我還是稟明山長,靜明修德,從長計議吧。」


  他這般一說,畢先生倒聽進去了幾句,其實最近思定,的確尚未至良機,只是不欲順那李塵意思,顧裕之等同給他個台階,自然樂的從其意,點了點頭,與他一同前去拜見山長。


  東林書院乃雲州十六家書院之首,幾經沉浮,創與前朝,歷代出了不少賢儒名臣,治國安邦,影響深遠。


  當今的山長更是世所公認的大鴻儒,喚做碧雲先生,曾為太子太傅,論起來是天子之師,后告老還鄉,便做了東林書院的山長,門生故吏遍布大梁九十九州,被東林黨推舉為魁首,可謂當世儒門第一人。


  兩人來至明聖堂前,得知碧雲先生正在與姑山寺的微德大師對弈,兩人不好打攪,便與門前等候,足足一個時辰,才聽傳入內。


  一老僧,鬚鬍如銀,大耳長垂,福光滿面,親和雅智,高坐上首,見兩人進來便自笑道:「文達來了,這位想必就是江州司馬顧國章的小公子顧裕之吧?」


  顧裕之趕忙大禮參拜,此乃高僧大德,盛名遠播,更受皇家冊封,地位極高。


  雖非第一次見,但畢先生也不敢怠慢造次,書院中,除了極有數的幾位長輩敢直呼其名,其外便只有這位常來找碧雲先生下棋的微德大師了。


  「你們此行可曾見到那位三重觀的李仙師?」


  碧雲先生亦是年增華髮,日益垂老,精神雖朔,卻不似微德大師那般自在,畢竟憂心國事,大患時局。


  顧裕之和畢先生對視一眼,他便回道:「我那世兄尚在閉關修道,只讓那位鼎緣觀主與我說現下時運未至,尚需三年光景。」


  碧雲先生點了點頭,微德大師笑道:「三年光景,倒也不差。」


  「大師也乃方外之人,可與這位三重觀的仙師有過往來?」


  畢先生屈身問道,微德大師輕輕搖了搖頭,道:「老僧也是慕名已久,不過這位仙師道行極高,確非欺世盜名之輩,甚至曾與羅漢爺一同聯手,阻擋荒洪海災,雖未盡全功,可也見其德行高遠,只是不累俗名,似合道家無為,上善若水,並無刻意顯聖,所以你等不知。他既判言三載,想必不差,剛才老僧與碧雲居士手淡,對了兩局,其實亦將世局融上棋羅,雖未推出年數,卻也大致應在將來,時下絕非良機,萬不可冒然行事。」


  碧雲先生也道:「不錯,我雖無超世法力,但大師他以佛家神通,慧眼觀心之術,將我平生所學精義,化為佛光,與大師慧眼相合,推演棋局,確實窺出一絲變化玄機,尚在未來,你二人還需好生靜篤觀卷,達悟經義,修得有用之身,方可一展胸中抱負,不失我儒家所學。」


  顧裕之和畢文達自然屈身應是,見兩位大德高賢無意再與他們多說,便自告退離去。


  碧雲先生閉目靜思許久,才醒神對微德大師道:「大師,這位李仙師真有那般超拔本領?」


  微德大師笑道:「居士並非俗人,也曾見過我等化外之人,絕不輕易展露神通,實是一舉一動毀糟萬類眾物,易生惡業,便是左道邪門,妖魔鬼怪,平日里亦不敢為禍世間,除非時逢天地動亂,亦或是人道演變,等諸般劫數來臨,才敢白日顯形,作亂人世,乃劫運使然。那時節便要我等修行之人入世歷劫,成者道業更進一步,仙佛可期。敗者灰飛煙滅,一生修行落為畫餅,復歸天地萬元。」


  碧雲先生雖不修性命,但乃儒門大賢,智慧超人,讀書已達觸類旁通之境,聽罷略為一想,便知了個七七八八,明曉其中精要,深色凝重起來。


  再加之他平日里讀歷代史集,均是孤本,其中記載不少野史秘史,多有佐證,並非空穴來風,千萬年人道皇朝中,不少仙佛雜談,神魔誌異,劍仙隱現,光怪陸離之事數不勝數,起初他並不為意,直到回到雲州,與微德大師相交近十多年來,才屢屢見其高深佛法,果有無量神通,雖不顯世與眾人,但其來去如雲,神鬼莫測之能,他已信了個七七八八。


  就連顧裕之前來投奔書院,他都不全然看著顧國章的面子,而是因微德大師極力好言推勸,言此子日後大有展望,萬不可讓其離去,后聽顧裕之談起他那位世兄,正是近年來聲名漸顯的那位三重李仙師,心下好奇,也盼有一會,但他自持身份,又因年事已高,絕不可能親自去拜會,正好派得意門生畢文達與顧裕之一同前去拜會,結果無功而返,只得了一句偈語,有些故弄玄虛之嫌。


  不過剛才與微德大師推演,又確實如其所言,只是年數是否真確,眼下肯定無從得知,有微德大師如此推崇,看來不假。


  但其談來天地變動,諸般劫數臨世,他也聽的有些心慌,感覺並非危言聳聽,似乎都能與他曾讀過的那些史集相互印證,各有評述。


  尤其前幾年湘洹二流改道,沿河兩岸不少郡縣城鎮遭天災覆滅,存疑太多,雖然朝廷極力掩蓋,但騙騙百姓尚可,他們這些儒者,怎會輕易相信。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無人問管罷了,如今一想,便令他這位當世第一鴻儒都毛骨悚然。


  「大師,若如你這般說,那前不久的荒洪大害,豈不是你所說劫數將臨的前兆?」


  微德大師不由神色一變,這位儒門大賢雖非修行中人,但其滿腹經綸,讀書這麼多年,其實已自生靈慧識神,若有與其相應的法門指引,其必可一步升天,甚至就算死後,又因生籍雲州,怕是可立時封神,掌一方神權,業位絕不在自己之下,甚至超出。


  「居士真乃賢達智者,貧僧不敢打誑語,不過徵兆早起,荒洪天災,其實亦是人禍,至於其中緣故,恕貧僧不敢亂語輕泄,但以居士大才,想必日後自有機緣知曉。時下居士掌東林書院,乃雲州聖賢儒首,大梁浩氣長存之地,正宜醞釀潛藏,亦可與惠山三重觀多多走動,日後大有用處,老僧說不定日後還要靠居士避助一劫。」


  微德大師說的隱晦,碧雲先生卻深明其意,勾想前因,連通十來年變化,宿根追源,發現一切都起自聖天子好道長生之始,而其失心失德便自任用閹人掌權,禍害忠良賢達,首當其衝主者便是常州刺史李封!

  而那位三重觀的李仙師,多有傳聞便是李封三子,尤其自顧裕之來了之後,更得到確鑿證實,不疑有變,這一干造變相印,委實可怖!

  微德大師看在眼裡,洞察入微,發現碧雲先生一眾神色連變,已知他心中所想,更加吃驚,論心術靈慧,此人已肉體凡胎,能推算至此,簡直不可思議,果然世人不可小看,縱然自己修行佛法,有些廣大本領,但儒門治世如此之久,必有其神異之處,並不在於自身,而在於其文道、德行,治論等萬世功德,氣運長盛不衰。


  碧雲先生想通關隘,深吸一口濁氣,嘆道:「大師慈悲為懷,未來縱有劫數,也自可逢凶化吉,若真有用到老朽的地方,絕不敢推辭。」


  微德大師大喜:「居士信達賢士,一言作諾,貧僧先行謝過。」


  老和尚站起躬身一禮,極是鄭重,令碧雲先生錯愕愣神之間,顧不及反應。


  待微德大師說罷,碧雲先生趕忙起身將其扶住,大呼曰:「怎敢受大師如此至禮,豈不折煞老朽?」


  碧雲先生不過古稀之年,雖已近人終沒之歲,但比起微德大師一百五十多壽歲,他便完全如稚童一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