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大軍對壘
徐鎮南仍堅守不動,繼續消磨他們士氣,正午時分,溫度極高,濕度也大,走幾步都是渾身汗水,更不要說披甲執銳的兵士,更是迅速的脫力。
等到敵人勢疲力乏,想要退卻時,他才傾巢而出。
炮響三聲,三面大門洞開,城頭石頭勁弩齊飛,遮攔的對手無法近前,追夢軍團趁機出城,在城外布成早先定好的陣勢。
魔教大軍此時雖不願意作戰,但因不想放過會戰良機,更懼怕被銜尾追來,亦在另一邊布下戰陣。
陸雲一和朱書清御空而起,觀察敵方布置。
此刻並非是高手過招的場合,但是觀戰自然是允許的。正邪兩道還是能很好的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執行,不像是妖族,絲毫不講規矩,肆意破壞約定。
一輪明日逃離大地,直掛蒼穹,陽光普照下,雙方兵器甲盔閃爍生輝,寒芒點點,漫布整個戰場,瀰漫著大戰一觸即發的氣氛。
相比正道大軍近乎傾巢而出,魔教大軍的兵力明顯只出動一部分,約有十萬,分成三大陣。
兵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以重裝步軍為主,前方是衝鋒陷陣的象軍,后陣為騎兵,成前中后三小陣。
左右兩陣則是快速騎兵,不過因為魔教領地偏西南,馬匹多矮小,沒有追夢軍團那麼高大神駿。但是眼神中的殺氣依舊能顯現出他們身經百戰的模樣。
中央的重裝步兵又分作幾個小陣,最前三陣是盾牌兵和輕步兵,其他陣都是攻擊主力的重裝備步兵,分持弩、弓、劍、矛、戟、投槍等遠程防禦或攻堅的武器。
朱書清嘆道:「陸長老料敵如神,像眼前般避開敵人中央的主力,把重兵置於兩翼,確是高明之致。現在即便魔教知道不妥,亦難以變陣。何況他更不知我們的騎兵重新裝備厚重大刀,而非是之前的馬刀,保證可讓對方兩翼持劍作戰的騎兵吃上大虧。「
「希望如此吧,窮奇老奸巨猾,說不定也有什麼后招。」
咚咚咚咚咚!
戰鼓忽轟天而起,集結在前陣的數千象軍,在步兵的緊隨下,齊聲嘶鳴,開始推進。
數千大象躲起來,直如地龍翻身,聲勢了得,如果不是久經戰陣之人,只怕看見這局面就會掉下馬來。這也是為什麼不讓新軍上戰場的理由。
徐鎮南下令堅守,鼓聲立響,特定的韻律傳出,傳訊兵再以旗號知會兩翼騎兵。領軍的軍官看到旗號則大聲嘶喊著告訴自己的士兵們,整個戰場緊張而又有條理。
就在快將進入射程時,象軍中的前三排忽地加速,以一種絕不似大象的靈巧身形朝前衝來。
大象都是成年的戰象,平日里伙食極好,潔白的象牙冒著寒光,一看就是強力的敵手。
每個大象除騎手、弓箭手和長矛手外,還有一名預備士兵,各有職責。
騎手駕乘,弓箭手則配備弓、弩,長矛兵負責矛、戟等兵器,預備士兵則視情況而定,距敵遠時用弓弩,近戰則以矛、戟格鬥,四人常年在一起生活、訓練,密切配合,互相掩護,以擴大殺傷和防禦力。
形影不離之下,很多時候不需要語言,一個眼神甚至一個音調,都能有效傳達彼此的意思。
御手和戰士因不用步行,均戴重盔穿堅甲,不怕一般箭矢。戰象亦然,本來象皮就堅韌,在披上厚甲,等閑拋射的弩箭幾乎如同撓痒痒一樣,在戰場上確有任意縱橫無人可擋的氣概。若給它們沖入陣來,隊形休想再能保持完整,此時若對方後援繼續攻來,幾乎沒有能夠站住腳的對手。
這在冷兵刃作戰當中,簡直是所向披靡的存在,當年人族與妖族大戰之時,象軍在攻破四組戰獸軍團的戰鬥中,充分證明了他們存在的價值。
象軍進入射程,一時箭矢交飛,殺聲震天。
敵方兩翼騎兵亦各分出一部分,掩護兩翼。
大戰終告拉開序幕。
徐鎮南待對方完全進入射程里,才下令城上的投石機和八牛弩發動。漫天巨石不時往敵人衝來的戰象投去,如蝗的巨箭不要錢一樣的呼嘯而出。
人仰馬翻下,前三排仍有近百戰象沖近陣前來。
徐鎮南一聲令下,中軍潮水退後,露出後方無數陷馬深坑,敵人那想得到有此一著,登時象翻人陷,被八牛弩定點狙殺。
城上箭如雨下,失去戰象掩護的徒步兵卒紛紛倒地,慘狀令人不忍直視,但又無可奈何。
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來婦人之仁容身之地。
此時敵方兩翼騎兵殺至,徐鎮南再打出旗號,左右兩翼騎兵殺出,人人手持大刀、重矛,把持劍的敵騎砍劈得潰不成軍,人仰馬翻,狼狽不堪。
重騎兵的鐵騎一向都優於魔教士卒,更不用說還有騎乘戰獸的龍騎兵,沒有勢均力敵的象軍,加上最利馬上攻擊的新武器,龍騎兵更是勢不可擋。
徐鎮南中軍在粉碎敵人首輪攻勢后,開始推進,向敵人第二輪攻來的戰象步卒推進數百步,又布成陣勢,以投石機和箭矢對敵人進行遠距離攻擊。
此時敵方兩翼騎兵狼狽潰敗,敵方中央軍怕失去兩翼掩護,陷進三面受敵的窘境,連忙撤退。
豈知戰象動起來容易、轉身難,在前沖時雖勢不可擋,但轉動卻不靈活,近半在急忙掉頭下碰撞一團,混亂之極,一下就亂成一鍋粥。
這也難怪魔教大軍,誰能預料到兩翼敗得如此迅速和慘烈。
徐鎮南知道時機來了,下達全面進攻的命令。
首先是左右兩支騎軍咬著敗軍的尾巴由兩翼殺去,接著是兩翼的步兵隨在騎兵後由兩側向敵陣推進。
徐鎮南由步兵、騎兵和部分龍騎兵組成的中央軍,亦開始對敵人後撤的中軍加以衝擊,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厲至極。
兩翼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破入敵陣,魔教大軍立時慌亂起來,亂勢像波浪般擴展,波及全局。
大祭司亦知不妙,擂鼓鳴號,下達全軍繼續挺進抗敵,但卻已由主動變成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