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大軍集結
「臣等拜見陛下!」
御書房內,徐達,岳飛,徐晃,蒙恬,李靖,衛青全都聚在了一起。
「平身吧!」
「謝陛下!」
「這次召你們來是有些事情要問的。」劉辯沉聲說道。
「臣等知無不言!」
眾臣齊答。
「各地兵馬聚集,招攬的怎麼樣了?」劉辯回到。
眾人相互看了幾眼,李靖第一個站了出來,
「回陛下幽州招兵是最容易的地方,但幽州符合陛下要求的男子,卻是最少的地方,這一年半時間幽州招兵也就一萬人左右。」
劉辯對於徵兵控制的非常嚴重,年齡低於十八歲,高於三十五歲不收,家中獨子不收,另外按照各地人口,只取其中一成入伍,看似簡單,但符合要求的也是是有限的,像幽州其實早已過了十中取其一的界限,只不過這些年幽州恢復得快,並沒有出現問題而已。
「幽州的徵兵可以停下了,軍中的一些老兵可以發放錢糧安排一些回家了。」劉辯吩咐道,雖然知曉老兵對於大軍的重要性,但是以如今劉辯手下的實力,更加要注意的是未來。
「臣明白!」李靖答道。
……
「司隸,涼州這段時間招收了兩萬兵馬。」第二個站出來的是蒙恬。
相較於幽州,蒙恬那裡招兵就容易了很多,不過因為在攻打曹操之前大肆徵兵,導致這裡兵源也是不足的,特別是涼州。
「司隸那邊的百姓遭受過苦難,一定要讓歐陽修他們妥善治理,徵兵不必強求。」劉辯囑咐道。
「微臣明白!」蒙恬答道。
……
「南陽徵兵一萬!」
接著衛青也開口了,衛青還有御林軍並沒有返回燕京,而是依舊停留在南陽與張綉一道防備荊州。
南陽雖然只是一郡,但其中卻是極為富庶,甚至可以說整個涼州都不如南陽富庶。
「南陽那邊的徵兵必須仔細,畢竟那裡原本是屬於荊州的,恐其中混入不軌之徒,另外那邊的徵兵可以暫時停下來了。」劉辯對衛青囑咐道。
「臣記住了!」衛青點頭。
……
「豫州,兗州,徐州收攏曹軍殘部共十萬人,徵兵三萬餘人。」
接著開口的是徐達,如今徐達和岳飛基本是混在了一起,兩支兵馬共同處理著徐州這三州之地。
「這三州的人必須妥善處理,切記不可擾亂普通百姓,不可欺壓降兵,明日早朝朕會重新安排,爭取將三州安排妥當。」劉辯臉色凝重的說道。
「諾!」
徐達,岳飛同時答道。
……
「回陛下青州,冀州,并州總共徵兵三萬。」徐晃說道。
冀州一直都是就是劉辯的主要兵源地,其中并州,青州相對人口稀少,雖然這些年發展的不錯,但終究還是差了些,能夠招攬的士兵並不多,而冀州則是因為以前過分的徵兵導致了如今合格的兵源並不多了。
「青,冀,並三州的徵兵也可以停下來,他們需要修養生息一段時間。」劉辯沉聲說道。
「臣明白!」
徐晃答道。
……
如今加上各地徵收的兵馬,還有南陽張繡的兵馬,劉辯麾下新增了二十五萬兵馬左右。
當然除去傷亡,劉辯手下增加兵馬實際上只有十二萬人左右,與曹操一戰,與荊州一戰,與益州一戰,與唐國一戰,劉辯麾下總共損失了超過十萬兵馬。
「接下來岳飛帶兵前往南陽,衛慶則帶御林軍返回并州。」劉辯又吩咐道。
「遵旨!」
衛青,徐達沒有多問直接就應了下來。
「徐晃領兵鎮守兗州,徐州北部隨時待命。」
「遵旨!」
「徐達部鎮守廣陵至汝南一帶,岳飛鎮守南陽至汝南一帶。」
劉辯又繼續吩咐道。
「諾!」
「朕想知道現今你們各部的具體兵馬。」劉辯沉聲說道。
「臣所部如今有兵馬九萬人左右!」第一個回答的是蒙恬。
「御林軍有四萬兵馬,原南陽大軍後有四萬兵馬,南陽總共有八萬兵馬。」接著是衛青。
「右北平有四萬大軍!」
「臣所部有大軍十萬!」
「臣所部有大軍十三萬。」
「臣所部亦有大軍十三萬。」
「岳飛先抽出兩萬兵馬交給徐達,然後與原南陽軍匯合,以十五萬兵馬防備荊州。」劉辯吩咐道。
「臣遵旨!」
「徐達以十五萬兵馬防備曹操!」
「諾!」
「徐晃抽出三萬大軍派往長安,與蒙田匯合,抽出一萬兵馬交給衛慶,再抽出一萬大軍交給李靖。」劉辯吩咐道。
「臣遵旨!」
徐晃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蒙田麾下史進,徐寧入徐達軍中,蒙田部楊延輝,楊延安入徐晃部,徐晃部楊再興入徐達部,徐晃部王彥章入岳飛部,徐達部秦瓊入岳飛部。」接著劉辯又下達了命令。
「諾!」
劉辯部下武將對於劉辯的命令,幾乎是沒有反駁的。
「兗州,豫州,徐州,南陽還是需要繼續徵兵的,唐國一戰不會太久,蒙田,徐達,岳飛你們的兵馬是不能動用的,如此一來攻打唐國的兵馬就極為有限,所以朝廷需要更多的兵馬。」劉辯對眾將囑咐道。
「臣等明白!」
這些武將雖然沒有文臣的政治頭腦,但是他們有強大的戰略意識,自然能夠明白劉辯的意思。
按照劉辯的意思,劉辯麾下大軍將會變成:
蒙恬領十二萬大軍鎮守長安一帶,衛青領五萬御林軍鎮守并州一帶,隨時支援長安,禁軍鎮守涿郡,廣陽郡一帶,李靖五萬大軍全部鎮守在右北平,
徐晃領五萬大軍鎮守在兗州一帶可南下,可北上,岳飛領十五萬大軍鎮守南陽一帶防備荊州的劉備,徐達率十五萬大軍鎮守徐州附近防備江東的曹操。
……
翌日,如劉辯所說他召集了群臣進行早朝。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自將曹操驅趕至江東后,已經有兩年時間了,朕一直沒有安排兗州,徐州,豫州的事宜,這次朕打算妥善安排一次。」
「請陛下吩咐!」
「岑文本任徐州刺史,徐光啟任兗州刺史,范仲淹任徐州刺史,杜如晦任并州刺史,魯肅任青州刺史,歐陽修任司隸刺史,上官儀任涼州刺史,張居正任幽州刺史,趙普任冀州刺史。」
這次劉辯是直接將各州的刺史全部安排了一遍,其中上官儀正是上官婉兒的父親,雖然上官婉兒完了,但是上官儀的才能還是得到了劉辯的認可。
「其中兗州,徐州,豫州三地需三位卿家多多費神。」劉辯客氣的說了一句。
「陛下言重了,此乃臣等分內之事。」范仲淹主動說道。
「若三州有需要,朝廷會竭盡所能提供幫助的,三位大人行事無需顧及,只要能夠有助於三州心向朝廷,心向朕,那就去做。」
劉辯又一次叮囑道,兗州,豫州,徐州都已經習慣了曹操的統領,特別是兗州,更加是如此,他們的心更多是在曹操的,劉辯想要收攏三州的人心很麻煩,但是劉辯迫切的需要拿下三州的民心。
……
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劉辯的大軍再次增加了十萬人,其中五萬人是從兗州三州招來的,另外五萬人則是劉辯直接從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司隸州臨時從各地鄉兵,民兵還有退伍兵中徵調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
……
PS:回答一個問題之所以選劉恆而不是劉病已,那是因為我覺得劉恆更適合……嗯,沒毛病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