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廢帝
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9月28日。
江峰已經第二次來到三國時代三天了,今天這個日子很不尋常,是改元換代的日子。
經過一番爭鬥,朝中大臣已經完全向董卓妥協,同意了廢除少帝劉辯。
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後下詔書立劉協為帝,廢黜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
這個步驟是要明確的,一定是要通過太后的旨意廢除皇帝,因為按照祖制,只有太後有這個權利,雖然這隻不過是表面上的權利而已。
然後,再由太后還政給劉協,稱為漢獻帝。
「愛卿,由你來宣讀詔令吧。」何太后將早已擬好的聖旨遞給太傅袁隗,由袁隗親自宣讀聖旨。
「奉太后詔,先靈帝駕崩,應祖制由長子劉辯承繼大統。然,少帝劉辯輕佻無威儀,德行不足,恐上不能承天之命,下不能順民之心。陳留王,素有大德,名聞四海,天下臣服……」
文武百官都在殿下聽旨,江峰自然也在。董卓與袁隗站在殿上,江峰則站在董卓的身旁,俯視著殿下的文武百官。不得不說,從這個視角來看人,竟然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江峰這還是第一次見到何太后的模樣,之前她都是垂簾聽政,看不清面目。年過三旬何太后依然是花容月貌,有著傾國傾城之姿。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妖媚動人。
何太后是典型的天生妖魅的女人。一雙桃花眼,睫毛修長,眼角微翹,眼瞳大而黑亮,流轉之間,似是傳情;瓊鼻高挺,嘴唇小巧,恰好符合了狐狸精的特點。也難怪她能在漢靈帝眾多的嬪妃只能怪脫穎而出成為皇后了。
只不過這個時候,何太后的面色顯得有些憔悴。
這也是必然的,自己的兒子被廢,自己也從皇太后變成了太妃,辛辛苦苦十幾年宮闈的爭鬥化為泡影,這樣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更何況,從此之後,自己的性命都無法自己掌控,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殺人之禍,讓她如何不心力衰竭、心灰意冷。
詔令頒布之後,太傅袁隗上前,將少帝劉辯扶下龍椅,再將劉辯腰間的璽綬解下,進奉給陳留王劉協。劉協繫上璽綬,象徵著皇權的更替正式完成。
江峰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何太后此時已經眼角含淚,傷心欲絕,看著董卓的眼神,恨不得將董卓生吞活剝了一般。
倒是劉辯和劉協兩人,作為皇權更替的主角,神情反而都沒有太大的波動。也許是他們年紀還小,不明白皇帝的意義;也許是他們知道,無論誰做皇帝,都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而朝下的文武百官也都是唉聲嘆氣,但是沒有一人敢大聲說話。
突然,江峰眼角一掃,發現殿下有一處寒光閃過。呂布的眼神是非常敏銳的,更何況呂布人高馬大,看人的角度往往更高一些,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憑藉呂布的經驗,江峰立馬判斷出這種閃光是兵刃折射陽光產生的。
江峰心中一凜,難道有人要在此刺殺董卓?
這倒不是不可能,但是想來是不會成功的。江峰逆著陽光找到了兵刃的主人,這個人江峰認識,算是他的同事,越騎校尉伍孚。
越騎校尉與呂布所任的騎都尉職責差不多,都是統御皇城的騎兵,這可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江峰想起了高山流水的話,洛陽軍有一部分是朝中大臣統領,要儘可能的收為己用,而這個越騎校尉正是屬於這一行列的。
「恭賀新皇登基,吾皇萬歲。」漢獻帝劉協登上皇位,群臣祝賀。
劉協操著還有些稚嫩的聲音道:「眾卿平身,宣旨。」
一個太監再一次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聖旨開始宣讀:「司空董卓,救駕平亂有功,拜為相國。封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董璜為侍中。封……」
董卓現在是大權在握,自然是將自己的親信全都加封了一遍。
詔書念完,文武百官再次齊聲道:「臣等恭賀相國。」
董卓哈哈大笑,走下殿來接受眾位大臣的恭賀之詞。而越騎校尉伍孚此時面帶殺氣的朝著董卓緩緩靠近,江峰不動聲色的的走到了伍孚的身邊,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另一隻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伍孚此時精神高度緊張,手臂被抓住,嚇了一跳,剛要掙脫就聽著呂布在他身邊低聲道:「別動,你要暴露出來必然會死無葬身之地,跟我走。」
伍孚見自己的行動被呂布識破,本想一鼓作氣衝過去,和董卓拼個魚死網破。奈何他面前的是戰神呂布啊,一隻手壓住他的肩膀就已經讓他沒有還手的能力了。
這時候,伍孚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殺死董卓的機會了,輕嘆了一口氣,隨著呂布來到了大殿之外。
到了殿外,江峰找了個隱蔽的角落。
伍孚傲氣的道:「哼,你何不直接押我去董卓面前請功。」
「是啊,我拿去你請功多好,何苦要在此受你白眼,正是好心沒好報啊。」江峰面帶惋惜的道。
伍孚一愣,聽呂布的話難道要放過自己的意思?不解的問道:「你要放了我?你不是董卓的人嗎?」
「伍孚,你可知道你的想法是多麼的糊塗?你這是害人害己啊,我不及時制止你,你要闖出大禍了。」江峰語重心長的道。
「哼,董卓行廢帝篡逆之事,人神共憤,我誓殺董賊,何惜一死。」伍孚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的自己似乎已然超然物外似得。
江峰知道這個人既然敢刺殺董卓,想必也沒打算活著出去,這種視死如歸的人就算是救他一命估計他也不會感激你的,說不定還會怪你壞了他的好事。
但是,江峰是打定主意要讓此人為自己所用了,所以這個人情一定得讓他明白。
江峰冷哼了一聲道:「你真以為你能殺得了董卓?就算沒有我阻攔,你也不可能殺得了他。董卓身上常穿著一件貼身的鎖子甲,你這匕首根本傷不到他的要害,你看到這殿中的御林軍了嗎,只需片刻就能將你碎屍萬段。你只不過為了逞一時之快,卻白白葬送了自己一條性命。」
伍孚更是不屑了,鄙視的看了一眼呂佈道:「我就算是死,也不會屈身事賊,背負這千古罵名。像你這等貪圖榮華富貴之輩,安能懂得我捨生取義之舉。」
江峰看他牛逼的樣子,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但是還是強行壓下怒氣道:「你這一死,自己是痛快了,難道就不想想你的妻子兒女,父母家人?他們都要被你連累,說不定要誅連九族。」
誅連九族想必大家都聽過,
九族包括父族四族,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包括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
母族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
妻族包括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里裡外外算下來少說也有幾十人,甚至數百人,所以每一次誅九族都會是一場殘忍的大屠殺,目的就是斬草除根。
親人永遠是人們最在意的人,江峰這麼想就是想讓伍孚知道,自己不單單是救了他,還救了他一家人的性命。這下,伍孚總該感恩戴德了吧。
可是,令江峰再一次大跌眼鏡的是,伍孚仍然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自古忠孝兩難全,在國家大義之下,安能顧及兒女私情?就算是要被滿門抄斬,我也願意跟董卓拼個魚死網破。」
這伍孚非但沒有感激呂布的意思,反而言辭之中充滿了鄙視與埋怨之意。
江峰恨的牙根都痒痒了,真是活久見,史上還真有這種忠君愛國連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他的腦袋是讓驢踢了嗎,難道眼裡就有一個皇帝?
想到皇帝,江峰心中又有了主意,眼珠一轉,再次嚴肅的道:「你還知道國家大義啊?你這麼做豈不是將皇上陷入險境?你想想,少帝剛剛被廢,你就要在大殿之上刺殺董卓,你死了不要緊,董卓會怎麼想?董卓會以為這是你一個人的想法嗎?董卓一定會以為這是少帝對董卓廢他之事懷恨在心,所以派人刺殺他。試想,董卓又會怎麼對付少帝呢?」
這一番話的效果可就非常顯著了,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伍孚聽了之後,竟然額頭上都見汗了,說話有些結巴的道:「難,難道,董卓還敢弒君不成?」
「弒君個屁,少帝現在已經不是皇帝了,是弘農王。而且又是勢單力薄,忠心的人都愚蠢的自投羅網被董卓殺掉了,誰還能保護他不成?」江峰道。
伍孚自然知道呂布說的愚蠢的人是誰,他現在也發現自己的作法很愚蠢,竟然險些害了少帝,真是罪該萬死啊。
「那我該怎麼辦,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董卓禍亂朝綱?」伍孚的語氣已經從鄙視變成了尊敬,還有些感激。
這樣效果就起到了,江峰是真的沒想到,這些可以對自己的老婆孩子無情無義,卻對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的皇帝奉若神明,這也許就是封建思想的厲害之處吧。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忍耐,等待最好的時機。我先已經初步的取得了董卓的信任,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找到合適的機會殺掉董卓迎回少帝。」江峰道。
聽了呂布的話,不用呂布拉攏,伍孚已經把江峰當成了是忠君愛國的有志之士,立馬應和道:「將軍思慮深遠,真乃社稷之棟樑,在下佩服。如果將軍有需要,儘管差遣,伍孚一定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江峰完全相信他會萬死不辭,心中大喜,沒想到一個忠君愛國的口號就能收攏一個人為自己賣命。
江峰道:「會的,你一定能有大作用,只是在此之前千萬不可再意氣用事,一定要聽我的計劃行事。」
伍孚重重的點點頭道:「知道了,我一定為將軍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