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海商帝國> 第五十七節 立威和易服

第五十七節 立威和易服

  「哈,我看到那條泊著的船,就知道是青哥兒你來了。怎麼樣,變化大不?這些軍服可是我偷偷從招寶搬來的。」


  隨著一陣咚咚的腳步聲,應元偉興沖沖的從門外沖了進來,看見章旻青立刻獻寶似的表著功。


  聽到這句話,章旻青心裡僅存的一絲疑慮也徹底消除了。要是給島上這些人換軍服是應如海的主意,或者是應如海暗中指使的,說明應家還是有吞併之心的。


  現在,既然是應元偉瞞著應如海做的,應該確實想章添丁說得那樣,這僅僅是出於應元偉單純的好意。


  「應家少爺,剛才我們在這商議了一下,從治軍的方面來說,以後我家少爺到島上,要統一一個稱呼『少帥』。老奴正想派人去問問你呢,沒想到你卻正好來了。」


  既然應元偉也到了,章添丁作為章旻青不在時的島上最高首領,就先開了口。他的話說得很委婉,確是在宣布一個事實。至於派人去問應元偉,那純粹就是客氣話。


  「不管在島上,凡是以後類似的場合,都要這麼叫。」


  沈國模又在一旁及時補漏。以他的意思,只要是在屬於章旻青的地盤上,或是在這個團體之中,都要按這個稱呼來叫章旻青。就象是三國時,所有的屬下輔臣,都要叫首領為主公一樣,在根本上確立章旻青的領導地位。


  「少帥?嗯,這個叫法不錯,威風響亮。那添叔,咱們是不是也該有個正式稱呼啊?」


  應元偉對怎麼稱呼章旻青一點都不在意,他在心裡服了章旻青,也早和章旻青表明過心跡,說話依舊有點沒正型。


  「元偉兄這個提法提的好,既然以軍規治軍,確實都該有個正式的名稱。我想,這個營地,就叫軍官教導營吧。添叔為坐營都司,元偉兄屈尊為坐營同知。以後成軍,凡軍官,必須在這裡進行過實訓方可充任。眼下這批人,就稱之為學兵一期生吧。」


  章旻青給章添丁安了個坐營都司的名義。這個都司,與浙江都指揮使司的都司是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浙江都指揮使司的都司是個機構名稱,主官官銜其實是浙江都指揮使。


  坐營都司的這個都司,在明朝軍制里,只是個將軍之下的營兵制的武官官銜,地位略高於守備和把總。和衛所制中的千戶相當,或者略高。放在後世,大約就是上校級別的軍官。


  按理來說,眼下島上只有五六十人,章旻青把章添丁和應元偉定了個這麼高的級別,有點過份拔高。但這卻表明了章旻青對設在大菜花山島上這個命名為教導營的營地的定位,那就是他的初級軍官學校。


  正是他的這個定位,以及今天確定下的「凡軍官,必須在這裡進行過實訓方可充任。」原則,使得日後章旻青的軍隊里,軍官來源大部分出自這裡。


  而眼下這些來自海賊和部分官軍的一期生,大部分成為章旻青手下的高級將領。當然,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哈哈,那我豈不是比我爹官級都高了?」


  應元偉依然沒個正型的嬉笑著說。


  「嗯,現在你降為坐營僉事了。」


  章旻青看著應元偉,劈頭給了澆了盆涼水。


  「不是吧?青哥兒,哦不,少帥,我錯了!」


  看到章旻青眼都不眨的,就給自己降了一級,應元偉醒悟過來。在這商議如何以軍紀治軍的嚴肅話題時,他這樣嬉笑的態度可不合適。立刻收起了玩笑的態度,老老實實的認錯。


  原本章旻青這次來大菜花山島上,是準備給島上的人講話,灌輸一些理念的。但他看到島上的人都改穿了水師軍服后,他改了主意。


  在叫來徐子謙,詢問了文化課的進度,要求他加快這批學員的識字速度后,就和沈國模先行離開了大菜花山島,回了龍山。


  回家之後,章旻青連夜畫了幾幅圖樣出來,第二天一早,就叫來了章財生,讓他去找裁縫匠,按他畫的圖樣去製作新軍裝。


  新軍裝在布料採用上,依舊使用了眼下明軍用來製作胖襖的絲、棉混紡的雙斜紋絨面布。不同於原有胖襖衣長及膝的長度和斜襟,採用了後世衣長及胯的對襟立領樣式。下體也改為長褲,擯棄了現在明軍軍服中的襖裙。


  上衣顏色採用現在明軍使用的大紅色,但在衣襟和領子上加了黑緞滾邊,在肩部加了肩袢,同樣使用黑緞滾邊。這是章旻青為了下一步加配軍銜標誌以及出於實用的目的加上的。褲子的顏色選用了黑色,但在兩邊的褲縫上,加上了紅色鑲條。


  此外,就是配套的黑色皮製裎帶和黑色皮製短筒靴。在設計皮短靴時,很是費了不少心神。這個年代可沒有橡膠可用,一般人穿的鞋,分為布底、皮底和木底。


  皮底太不結實,平時在室內行走倒還將就,用于軍中,一旦是長途跋涉或者遇水,皮底很快就會損壞。木底太過僵硬,不利於奔跑。可布底同樣有不耐磨的缺點,而且粘上泥水后容易打滑。


  不過章旻青很快就想到了辦法,在布制的千層底上,前後腳掌部位,各加釘了三排鐵釘,把短靴變成了皮面布底的釘靴。這樣一來,耐磨和打滑的問題就解決了。再考慮到平日行軍容易踢到東西和戰場上搏鬥的需要,在靴頭部位,他又加上了鐵制內襯。


  唯一沒做改變的,就是頭盔了,眼下明軍,平日戴的寬邊范陽笠,戰時戴的六邊寬沿黑鐵盔,他覺得都還不錯。


  「這條狀之物,是布帶?」


  衣服、褲子和鞋子的圖樣,章財生一看就能明白,只是對章旻青畫了兩條七尺長的布帶,有些看不懂。


  「這叫綁腿,用來綁紮小腿。軍士長久站立,或是長途行軍,血氣下行,雙腿易於腫脹。綁上這個,可以避免此弊。此外,遇攀登下緣,還可以連接當做繩索。」


  章旻青解釋道。


  「哦,原來就是行滕啊,這一改,可比以前麻煩多了。」


  章財生的話讓章旻青有些啞然。古代人慣於長途行走,他們早就發明了類似綁腿的行滕。行滕是用布做的,兩邊有兩排小洞。要走長路的話,用這個布裹住小腿,用細繩抽緊,就把小腿包緊了,起到的作用和綁腿是一樣的。


  「軍中攀援、扎筏、捆綁等等,用到繩索的地方很多,此物一物多用,雖然綁紮稍顯繁瑣,但卻省了每個軍士多帶一樣物事。」


  設計綁腿時,還以為這是後世的紅軍八路專利的章旻青,真沒想到古人早就有了類似的東西,只好強調一下這東西能一物多用。


  聽章旻青這麼說,章財生也就不再言語,拿著圖樣去找裁縫匠和皮匠。


  「呵呵,你這可是又犯了一條『擅改祖制』的大罪啊。」


  聞訊而來的沈國模看著章旻青畫的這些圖,笑著對章旻青說道。


  「先生沒覺得,現在軍中的軍服,太過寬大羈跘,不利行軍作戰么?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而強趙,學生只是效法先賢而已。此服只在軍中穿著,外出的話,易服便是。」


  「遇戰如何?此軍服能避箭矢?」


  顯然,沈國模對這個改變還是不以為然的。這改過的軍服,到了作戰的時候,不還是要穿上傳統的布甲?這改與不改,本質上是沒差別的。


  「以眼下我們的實力,當然遇到戰事,還是要穿布甲。但改變是需要一步步來的么,先生也看到了,我讓老齊在試製新式火槍和火炮。只要老齊的新火槍和新火炮做出來,這戰場上的作戰方式就與過去大不相同了。現在的軍隊,刀牌、長槍、弓弩、鳥銃齊備,學生設想之軍,僅火槍與火炮,不復裝備刀牌、長槍和弓弩。」


  章旻青和沈國模兩人之間的對話,實質上有些雞同鴨講的味道。


  沈國模心中軍隊的概念,依舊還是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概念。軍隊為了防箭矢和刀槍的傷害,給士兵和將領配備笨重的甲胄,著眼點還是面對面刀槍的拼殺。


  章旻青心中的軍隊概念,卻已經是熱兵器的概念了。面對火槍的槍彈和火炮,原有的那些笨重的甲胄,不再能有效的抵擋熱兵器的傷害,所以他注重的是輕便和快速的機動。他要的是,在單位時間裡,士兵的雙手儘可能的靈活,能多射出幾排子彈來有效的殺傷敵人。


  當然,近戰的時候,有無甲胄的防護,還是有很大區別。但章旻青心目中,合適的甲胄之選,依然把傳統的布甲擯棄了,他傾向於只防護身體軀幹部位的板甲,解放士兵的雙手和腿。


  不過,眼下他還沒有能力給他的士兵配備板甲而已。要製造板甲,最簡便的方式,就是鍛壓成型。只是這種技術目前還不具備。


  好在他近期的目標並不是陸上的作戰,而是要先稱霸海洋。從海戰的角度來說,近身搏戰的概率就小多了,火炮和火槍的裝備,才是海戰致勝的關鍵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