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劫後餘生
大雨過後,碧空如洗,森林變得更加翠綠,只是在地面上堆積了一層半米厚的淤泥,這些都是自上游地區衝下來的,很多動物都躲在樹上,不敢踏足這足以令它們喪命的厚厚淤泥。
在淤泥里,不時可以看到一隻只窒息而亡的動物屍體,足以令倖存的動物感到敬畏。
一條水蛇緩慢的游過,淤泥雖然不會威脅到它的生命,但也足以使他速度減緩,因為淤泥比清水更多了一種粘性。
「嘩啦!」
淤泥一陣翻滾,一隻泥人自淤泥中站起。很難想像,人類居然沒有在淤泥中窒息而亡,這極不科學。
一道水光閃過,泥人身上的淤泥被迅速沖洗掉,露出樣貌,正是姬思明。
「幸虧有聖光蟲在,大大提高了我在極限狀態下的生存能力,至少人類無法像我這樣,即使在淤泥中也能夠吸收到氧氣進行生存。可惜,每隻聖光蟲在植入人體之後只有三天左右的壽命。現在,我要在三天內找到老鷹和大鳥,希望他們兩個還活著。」
姬思明喃喃自語,非常慶幸自己在晉陞三等巫師學徒后,又從賈維斯那裡交易了幾個需要靈魂之力才能夠激發的手段,不然這次還真要掛掉了。
不過,至於李雁鳧和聞仁英,姬思明只能夠確認他們兩個體內的聖光蟲還沒有死亡,兩人生存下來的幾率極大,而且能夠感應到,說明兩人距離他不超過一千公里,最近的聞仁英甚至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
休息了一會兒,姬思明從時空寶珠的儲物空間裡面拿出一些食物和水填飽肚子,然後他就淌著半米厚的淤泥,向著數十裡外聞仁英的位置艱難的走去。
當他找到聞仁英時,頓時哭笑不得,因為聞仁英正站在一棵樹上,捧著一窩鳥蛋在吃。
看到姬思明的那一刻,聞仁英頓時就哭出來道:「小明,大鳥沒了!」
「行了!有點兒出息行嗎?哭什麼哭?大鳥還沒死呢!」姬思明沒好氣的說道。
「什麼?」聞仁英頓時不哭了,滿臉吃驚的問道:「你怎麼知道?」
「你不會以為自己沒死是因為運氣吧?再說,我能夠找到你又怎麼用運氣解釋?」姬思明反問道。
聽姬思明這麼一說,聞仁英頓時想到了不對,因為他對於自己怎麼來到這裡毫無印象,只是醒來之後就發現自己被掛在一顆卧倒的大樹樹枝上沉睡。
現在想來,自己近乎毫髮未損,簡直就是超級奇迹,他可是看到了森林被肆掠后的狼狽景象。
「那!你……」聽到姬思明這麼說,聞仁英又不傻,知道這肯定是姬思明的手段。
「放心吧,大鳥應該沒掛掉,我帶你去找他。你鳥蛋也別吃了,我這裡有餅乾、麵包、巧克力,還有水,一起走吧!」姬思明拍拍自己身後的巨大背包道。
聞仁英這才發現,姬思明居然連自己的背包都還在,這讓他徹底看不明白這位熟悉的好朋友了。
做為一個聰明人,聞仁英什麼都沒有多問,只是接過姬思明遞給他的一小背包食物和飲水,吃喝不停,然後跟著姬思明向一個方向走去。
很快,他們逐漸脫離了淤泥覆蓋的區域,兩人的速度加快,全力奔跑起來,終於在天黑之前遠遠看到了一座建在兩山之間的高大古城牆。
古城牆下面由石頭砌成,足足超過十米高度,上面還有木質的瞭望塔、箭塔和閣樓,三塊巨大的石頭上刻著古老的象形文字,做為牌匾。
「這是天雲寨!」聞仁英激動的說道。
因為三人的目的地就是這裡,所以自然看過這裡的俯拍照片,包括那三個大字,這裡正是天雲寨。
當然,這座山族最大的古寨其實位於城牆後面的一座巨大的山谷之中。據說山谷深達二十餘公里,寬十餘公里,裡面生活著超過十萬的山族之人。
「站住!你們是什麼人?哪裡來的?」城門口居然有人把守,兩個拿著老式步槍、身穿山族特色服裝的山族漢子自旁邊一座警戒用的石屋中跑出來問道。
此時的城門雖然半開,但沒有一個進出的人,兩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外來者自然分外醒目。
聽著來人不太純熟且帶著方言味道的規範話,姬思明露出微笑道:「我們是遊覽大山的旅者,因為昨夜的暴雨和山洪落難,還有一個同伴失蹤了,所以希望能夠向山族的兄弟姐妹尋求一下幫助!」
「哦!那你們可真不幸!不過,今天阿竹好像在天雲河河邊救回來一個外來人,很可能就是你們那一位失蹤的同伴。對了,他穿著的衣服和你們身上的一模一樣。」
兩個山族漢子一個是四十多歲的壯年,一個是看起來不到二十歲的青年,此時那位壯年大叔放下槍,同樣開口笑道。
「大叔,不知道能不能帶我們去見見我們的同伴?我們這身衣服屬於定製的,如果那人和我們的衣服一模一樣,肯定就是我們要找的人。對了,他現在怎麼樣了?」聞仁英急切的問道。
「好的,我讓阿瓦帶你去阿竹家!你那位同伴情況不太好,撞斷了一條腿,救回來的時候還在昏迷之中。不過沒有關係,我們部落有巫老大人在,一定能夠治好你們的同伴。」壯年大叔說起巫老非常崇敬,還很自豪,似乎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姬思明暗暗地記在心上。
聞仁英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卻又對這種部落裡面的巫醫、土醫生不太相信,不過也不敢當面質疑打臉。
「那麼麻煩阿瓦小兄弟了!」姬思明道謝道。
「你們跟我來吧,我們去河邊,我撐船帶你們去阿竹家,天徹底黑下來之前我應該還能夠趕回來。」阿瓦似乎還在變聲期末尾,他的年齡比姬思明想象的還要小一些,看來屬於長相比較滄桑的類型。
天雲寨的山谷非常奇特,中心地勢最低,是一座方圓三里的小湖,然後密密麻麻的人工或天然河流聯通到中央的小湖上,山族人沿河而居,同時修建水田,形成了特殊的聚落。
在這裡,小船和竹筏的確是最主要的一種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