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烽煙萬里> 第404章 治揚州劉馥顯幹才

第404章 治揚州劉馥顯幹才

  追查唐瑛的線索斷了,雖然知道她是從水鏡山莊而出,但山莊暗藏奇門,凡夫俗子是絕不可能找到的,甚至就連闇月司的遮雲蔽月也不例外。


  韓煒召集了闇月司骨幹力量,展開了討論。


  「主上,去問一問水鏡先生司馬徽不就明白唐瑛的去向了嗎?」胡車說道。


  賈穆看了看他,不屑一笑:「何其難哉?!連水鏡山莊的下落都查不出,談何見水鏡先生?」


  趙昂跟王異站著也不作聲,顯然是習慣了這二人鬥嘴。


  韓煒閉目養神,也不答話,只是靜靜的思索著。猛然間嘆了一口氣:「唉,且隨她去罷。爾等聽真!」


  四人躬身應命:「主上!」


  「唐瑛的下落不必在追查了,闇月司全線投入荊揚二州,給孤弄清楚劉民到任之後接觸的每一個人!絕不可再出任何差池!明白么?!」韓煒厲聲下令道。


  「我等謹遵上命!」四人齊聲道。


  韓煒拍了拍腦門,想起了什麼,又說道:「哦,待伯凊歸返,讓他一道去。」


  賈穆與胡車相互對視以後,就知道闇月司又回到了韓涼手裡。


  四人紛紛退下,韓煒看著四人的背影,淡淡說道:「涼兒,若是你此次處理不好劉民,那便是為父看錯了你。」


  劉民是隱患,而劉民背後那個人,則是隱患之中的大患。這次闇月司的行動,韓涼絕不會輕鬆。那個人,韓涼絕不是他的對手。若非有諸葛亮在側,韓煒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子置身險境。


  話分兩頭,卻說劉民領了揚州兵馬大都督一職,隻身來到揚州赴任。壽春令劉馥出城迎接,讓劉民深感欣慰。


  然而,好景不長。劉馥見劉民獨自一人而來,就黑著臉問道:「大都督,如今揚州四分五裂,您竟然只身前來?!朝廷為何不發一兵一卒?難不成您是萬人敵?!單憑一人之力便可退劉表、孫策兩路人馬?!」


  劉民本就不善言辭,被劉馥拿話一堵,更是無言以對。


  再韓煒離開揚州之時,命劉馥假揚州牧事,行便宜之權,不用向朝廷奏表。故而,單論行政長官的級別,劉民還不如劉馥。


  「大都督為何一言不發?!武成公離開揚州時,曾言道會遣一員上將率重兵而來,既然大都督來了,在下自然要問上一問。在下自知大都督與武成公不睦,然而此乃私事;於公來講,揚州乃朝廷重鎮,沒有兵馬如何收復失地?大都督乃陛下親侄,陛下如何不調撥兵馬呢?!」劉馥的態度十分惡劣,有些譏諷劉民的意味。


  劉民還能說什麼?!除了憋屈,就是對韓煒的切骨之恨。平復了心情之後,他暗道:這揚州兵馬大都督,怕是難當矣。


  「府君,末將不才,難堪大任。然而,卻無法違逆天子聖意,這大都督之位是不得不坐,兵馬之事還請府君不必憂慮,末將自有辦法。」劉民說完,揚長而去,不再理睬劉馥。


  劉馥大袖一甩,冷冷的說道:「哼,豎子,不足與謀!」


  隨著韓煒的撤兵,揚州必然不會平靜。故大成司空閻象,自領揚州牧,擁兵固守廬江。


  說起閻象,算是袁術手下的智囊。楊弘死後,袁術更加器重閻象,登基之後拜其為司空。這便很耐人尋味了,本來以閻象的才華,丞相之位是當仁不讓的。袁術為何寧願讓丞相的位置空著,卻只給了閻象司空之位呢?

  原因便是,袁術登基之前,閻象曾諫言曰:「昔周自后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


  袁術沉默不語,臉色驟變,不予理睬。


  閻象引用周文王雖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還向殷稱臣的故事進行勸諫,袁術勢在必行的登基大典即將來臨,滿朝文武翹首期盼,唯有閻象反對。這豈能讓袁術念他的好?然而袁術的謀士質量低下,不得不重用閻象,故而拜為司空。


  如今固守廬江的閻象,已然深陷圇圄。作為一個反賊,是絕不會有人馳援他的。


  孫策遣李術攻打廬江,李術圍城半月,城中無糧,引起嘩變,閻象就此死於亂軍之中。


  又半月,淮南巨匪雷緒、梅乾收攏袁術潰敗的兵馬,約七八萬人,攻廬江,殺李術。孫策獲悉之後,親自領兵而至,殺得雷緒、梅乾大敗,率殘部三萬人敗往壽春。


  劉馥見狀,驟然大喜,此時揚州紛亂,正是用人之際,自然要安撫收留二將,二人皆乃江湖義士,視劉馥為恩公,從此為劉馥馬首是瞻。


  有了人馬,劉馥開始著手重建壽春。他率領雷緒所部,建城築壘以作屏障,積聚木石、以草和棕櫚葉編織大量草苫、儲存數千斛魚膏、桐油等物以作戰時準備。


  僅用幾個月時間,壽春城已然固若金湯。就連劉民見后都不得不佩服劉馥的手段。


  劉馥又在當地大行恩惠與教化,百姓非常滿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數萬名以前因避亂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隨著人口漸長,劉馥又匯聚儒人雅士,興辦學校和進行大規模屯田,修建芍陂、茄陂、七門、吳塘等土壩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糧食儲備。


  韓煒得知劉馥功績,即刻擢升劉馥為揚州牧,加封建成鄉侯,並以劉馥為百官表率。


  連荀彧也稱讚道:「元穎(劉馥表字),能臣幹吏矣!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


  而劉民也並沒有閑著,他果然招募了三千人,這讓劉馥萬萬沒有想到。


  大校場之上,劉民神色得意,炫耀著自己的募兵成果。


  劉馥帶著心腹四將,戚寄、秦翊、雷緒、梅乾前來檢閱。四將對這三千人讚不絕口,皆稱精銳。


  事後,劉馥心事重重,覺得劉民這三千精銳來得太過於蹊蹺。


  雷緒率先發現劉馥神色凝重,便問道:「使君,為何閱兵歸來,如此不悅?!」


  「對啊,使君理應高興才是,這三千兵馬可比俺麾下的小子們精神多啦!」梅乾是個壯漢,心直口快。


  劉馥連番搖頭,遂言道:「唉,就是太過精銳,故而才讓我覺得異常。」


  四人不明白,紛紛等著劉馥分說。


  「試想,自袁公路篡逆登基,揚州善戰者皆奔赴徐州,大多數銳卒不是戰死,便是投降朝廷被武成公收納。如今的壽春,絕不可能再募出如此之多的精銳健兒。那唯有一輒,這三千人絕非淮揚本地人氏!劉民劉由之還真不簡單,卻是我小覷他啦!」劉馥分析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