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四國演義系統> 第371章 第20路諸侯蘇寧—3

第371章 第20路諸侯蘇寧—3

  於扶羅,全明欒提於扶羅。東漢末年,南匈奴單于。因為幫助朝廷平定叛亂,而進入中原,期間,他的父親老單于被殺,他也因為這次叛亂而不得不滯留在中原,軍閥割據叛亂開始之後,他也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不久之後的將來,他將先後與袁紹、張揚、袁術等人聯合在一起,此後兩次迎戰曹操,但是都被曹操擊敗。他所率領的南匈奴各部,曾經一度控制關中大部分地區。即便是在他在去世之後,南匈奴的勢力範圍更是就此停留在并州地區一帶,並為後期劉淵政權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但是劉淵建立前趙,以及氐族首領李雄建立成漢,都能算得上是五胡亂華的開始。而五胡亂華,則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不堪回首的階段之一。從夏商周三代開始,中央朝廷都是在與游牧民族的對抗當中逐漸強大起來的。周朝更是通過分封制,將自己所貫徹的農耕文化擴散到了邊疆地區。即便到了周室衰微的春秋時代,也有齊桓公跳出來嚷嚷著尊王攘夷可見。與游牧民族的關係史,貫穿了中華文明的先秦時代。


  即便到了秦漢時期,中央朝廷佔據了軍事上的優勢,也沒有忘記,時刻將北方的匈奴當作國防安全上的頂級隱患,為此,漢武帝甚至不惜傾盡全國半數財力物力,也要將兇悍的匈奴人,驅趕到大漠之北。這樣的歷史進程一直持續到了東漢中期,才勉強算得上是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當時的北匈奴被東漢王朝打得潰不成軍,而南匈奴則乾脆成為了東漢王朝的傀儡政權。


  可是正是屈服於東海王朝的這些少數民族部落,在農業文明在治亂興衰的規律之下,逐步走向衰微的時候,趁亂髮起了爭奪權力的叛亂。


  東漢末年是這樣,隋唐末年也是如此。五代十國的征戰,竟然也沒有歷練出一個北方強大的帝國,以對抗契丹人和党項人的崛起。大宋王朝距離近代文明或許只有一步之遙,但卻毀在了北方游牧部落的彎刀弓箭之下。


  而蘇寧現有的藍圖之一,就是防止華夏文明走上任何可能的歧途,他不希望中華文明在一次次的涅槃之中重生,而是直接奔下那蔚藍的偉大理想,所以,潤和可能為將來的文明發展埋下禍患的種子,都會遭到它最為無情的打擊。


  為此,他甚至丟下了對農民起義軍白波軍的同情,直接向白波軍的盟友南匈奴軍隊發起了進攻。期間,前任河內郡太守,也就是那位因為蔡邕的到任而不得不離職的王匡,也參與到了討伐南匈奴的戰鬥當中去。


  王匡原本應該回到他的家鄉去,而不是在河內郡停止不前,不過他對董卓專政一事心懷義憤,所以早就準備起兵討伐董卓,他甚至在蔡邕來到河內郡上任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一支軍隊,可是蔡邕來到這裡之後,卻立即解散了,他召集起來的這支軍隊,這讓他感到十分不滿,並依舊在私底下維繫著這支軍隊的指揮體系。


  可是這樣一來,這支軍隊就無法擺到明面上來,更無法名正言順的同各處得到軍餉和糧草的補給,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趁著蘇寧討伐南匈奴的機會,出兵幫助蘇寧進攻於夫羅。


  他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如今的河內郡太守蔡邕,明顯就是他蘇寧的部下,而且河內郡之中還助長了他蘇寧的兩個縱隊,在他擔任河內郡太守期間,他沒有像這兩個縱隊要過一丁點的好處,甚至為了維持地方上的治安,他還曾經多次懇求這兩隻縱隊出兵幫助他維持秩序,雖然大多數類似的要求,都被這兩隻縱隊斷然拒絕,理由是是不應該干涉屯駐地的政治事務,但有幾次比較規模龐大的盜匪行動,還是遭到了這兩支軍隊的強力打擊。一來二去之間,他與蘇寧體系之間的關係,也變得不再像明面上那樣生疏了。


  當然實際情況也沒有親密到哪裡去,所以他還需要做出點樣子來,讓蘇寧同意他可以以河內郡為基地,進行物資和軍餉的補給。所以,他和蘇寧東西夾擊,向河東郡及其附近的匈奴軍隊和白波軍聯軍發起了兇猛的進攻。


  王匡暗中訓練士兵已經有段時間了,所以他的士兵在戰鬥力上,甚至不會遜色於蘇寧剛剛召集起來的幾支軍隊,因此,他們的作戰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展。大部分河東郡的白波軍,都已經選擇了向北撤退,而於夫羅所統率的匈奴士兵,更是已經向北撤向了西河郡。


  并州是面對北方強敵的重點防禦州,所以他所統轄的各個郡縣,劃分的都比較細緻,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屯駐的兵力按照道理來說是應該不少的,可惜的是,隨著胡人的逐漸內附,這些原本的邊境地方,早就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活動領域。


  蘇寧對這種邊境胡話現象是保持著較高警惕心的,要知道唐朝統治的300年間,包括西北和東北附近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胡化現象,甚至北京附近一度也成為了胡人的牧場,要不是劉仁恭那爺倆還算能打,恐怕契丹人早就已經趁勢崛起了。


  而這一次,蘇寧更是準備把他們趕出雁門關去,雲中郡,定襄郡,五原郡,全部都在他的收付計劃之中。


  不過王匡可不準備一直跟隨著蘇寧打回到呂布老家去,所以,在經過第一階段的戰鬥之後,他就向蘇寧提出了他的要求。


  沒有想到的是,他得到的卻是蘇寧易乎尋常的支持。


  蘇寧不再認可,他可以將河內郡當做擊斃來獲取足夠的糧食和軍餉,同時還願意從涼州體系當中,調撥一部分糧食給他,這讓王匡欣喜莫名,知道自己討伐董卓的大業,有了一個強硬的靠山。


  只可惜的是,蘇寧在短時間之內並不准備集中優勢兵力,與袁紹等人組成的關東聯盟,從東西兩個方向共同夾擊洛陽城。


  他現在的重點目標是克服病豬取得包括西河郡、上郡、太原郡等重要地與盤的控制權。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當中,這些郡縣不是被起義軍所控制,就是被當地的軍閥勢力或者北方蠻族所控制。不過由於當地勢力過於分散,並沒有哪一支能夠代表并州殺出重圍,達到統一北方的歷史效果,所以并州的這些勢力們,最終還是被曹操逐步掌握。


  而今曹操恐怕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將它的觸手伸到這裡來了,至少蘇寧搶在他之前完成了這個戰術目標,并州的戰略位置實在太過重要,他是關中糧倉的北方屏障,如果想要關中地區的老百姓們,安安份份地進行農業生產,就必須將這道北方屏障為他們樹立起來。


  蘇寧顯然是有這個覺悟的,所以他在第一時間並沒有選擇出潼關攻擊洛陽,而是向北拓展自己的戰略縱深。對於這樣的選擇,董卓其實早就在預料之中,即便是身處洛陽的她,也時刻感受著來自北方的威脅,就算是揭竿而起的白波軍,由於人數實在過多,也足夠對洛陽城造成威脅,他甚至還一度想派遣自己的女婿牛輔出征定州,可惜的是,以他現在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在經過洛陽之亂以後的軍事實力,恐怕無法發動那種大規模的遠征了。


  如今的他雖然得到了呂布的幫助,但即便是對付關東聯盟的那群烏合之眾,都顯得有些麻煩,更何況是挑戰來自北方的威脅了。在某種程度上,董卓其實已經意識到他的失敗,如今已經是時間問題了,如果蘇寧順利的掌握了北方的局勢,並且揮師南下的話,那麼在洛陽城中的他,也只有自縛出降的份兒。


  好在多年擔任并州刺史的歷史經驗告訴他,想要統一整合併州的戰鬥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恐怕會花費蘇寧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他能夠有幸擊敗關東聯軍的話,那麼說不定還能夠與蘇寧一戰。


  話說關東聯軍之中,距離自己最近威脅效果也最為突出的,無疑就算的上是剛剛卸任河內郡太守的王匡了,這個傢伙竟然在卸任太守之職以後,依舊保留著一支強悍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還在前不久的戰爭當中,擊敗了強大的南匈奴軍隊,這就意味著這個傢伙早就開始訓練這支軍隊了。換而言之,他對於自己的不滿,可能萌生的比蘇寧還要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更無法容忍它繼續存在下去了。


  不過從河內郡進攻洛陽,必須要越過了一條天塹,幾乎是近在面前的黃河。


  董卓決定,以優勢兵力正面撲向河內郡,爭取與王匡形成隔河對峙的局面。根據懂得的推測,形成這一局面,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在孟津。因為這裡是渡過黃河的重要渡口,王匡那個書獃子大概也就知道那麼幾個比較常用的渡口而已,至於另外幾個比較險要的渡口恐怕他是沒有了解的,而董卓恰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從附近的另外一個叫做小平津的渡口越過黃河,繞道奔向王匡軍隊的後方,繼而兩面夾擊,將這支軍隊一網打盡。


  不得不說的是,董卓在軍事構想上的部署能力是不遜色於遍觀歷史的蘇寧的,至少他心中所蘊藏著的那些鬼蜮伎倆,是熟悉三十六計的蘇寧,也不見得能夠活學活用的。


  在他的這次軍事部署之下,僅僅憑藉一小股迂迴偷襲的士兵,就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王匡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這支軍隊,竟然在孟津附近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全軍覆滅的王匡狼狽的逃出,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不過這個傢伙討伐董卓,匡複漢室的意志,倒是非常對得起他的名字,沒過多久時間,這傢伙就從自己的老家又拉起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並且再一次投身到了淘寶董卓的隊列之中,為此他還專門去詢問蘇寧是否仍然可以以河內郡作為他的根據地,而蘇寧的回答則乾脆利落得允許了他的這一請求。


  位於河內郡的兩支縱隊,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董卓和王匡之間的戰鬥當中去,他們一直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修築的堡壘之中,除了保護著幾條交通要道之外,從來不關心其他的事情。這讓坐著在河內郡的太守蔡邕,都有些驚訝莫名,不過他對蘇寧的用兵策略,一向都是非常佩服的。所以他也沒有任何干涉這次軍事部署的意思,與此同時,蘇寧在北方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很快通過涼州體系的各種消息渠道,傳遞到了河內郡的士兵們面前,並且在他們當中引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討論。


  「主公還是打得太慢了,今天排收復太原郡,預計一個月之後才能向朔方郡繼續進攻,照這樣打下去,等到他們將并州北部邊境的幾個郡縣全都收復之後,估計我們已經吃上新年的水餃了。」


  躲在堡壘里的教官和士兵們,嘿嘿笑著討論著正在北方發生的戰爭,似乎那些充滿了殺意和血腥的場面,在他們面前只不過是談笑風生的趣聞而已。


  關中子弟,尤其是漢唐兩朝的關中子弟,對於征戰於外的事情,似乎格外的熟稔。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也不把這種事情看得太重。這一點,在蘇寧主張建立的軍事民主制度以後,更是有了新鮮的變化,幾乎每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會在他們當中引起各種各樣的討論。比起涼州體系之內,各路正規軍的聲嘶力竭的爭吵。他們的評論往往就要詼諧的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曾經滄海的緣故,至於這幾滴小水滴在他們面前也著實拿不出手。


  就連董卓似乎也認為,這群傢伙實在是難於對付,所以他在擊敗了王匡之後,並沒有貿然向河內郡進攻,當時的蔡邕其實已經嚇到要向蘇寧求救的地步了,可是,董卓最終還是沒能下定決心,啃向這塊堅硬的骨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