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四國演義系統> 第173章 北宮伯、北宮玉、北宮伯玉

第173章 北宮伯、北宮玉、北宮伯玉

  「這幫人,簡直就是玩忽職守!」


  聽說蘇寧已經進軍酒泉郡,韓遂等人便立刻開始了破口大罵。蘇寧是令他們無可奈何的存在,所以他們露出了對象,也就變成了酒泉郡的當地官員。


  他們不是在指責他們無能,當然另一種形式上也是在指責他們無能。群主的無能是相對於朝廷而言的,那群官吏顯然沒有將地方治理好,但後者的無能,是相對於政治智慧而言的,因為這群人給了蘇寧向酒泉郡進軍的借口。


  然後接下來傳回來的消息,更讓他們吃驚不的是,敦煌郡的世家大族張家,竟然直接向蘇寧的軍隊發起了邀請!他們對外公開的措辭是,家中佃戶的莊稼,遭到了土匪的劫掠,損失的,不光有糧食,還有很多佃戶的生命,以及他們對朝廷的信任。


  「對朝廷的信任?這是什麼話?」


  已經成為兩種形式的王國,雖然在過去的一年間,遺留了不少的政治經驗,但他的政治智慧,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多少,他對這句話還不是太理解,反正在之前的一年當中,他沒有見到過這樣的表述。


  但是對面的韓遂,給他說清楚那句話當中的玄機。黎民百姓在統治者眼裡,原本是草芥一樣的存在,然而自從蘇寧出現在涼州之後,有很多東西發生了奇怪的改變。比如有些老百姓的觀念里,他們在勞動之後,就該得到屬於自己的勞動果實。如果得不到,那他們就會記恨,將不給他們勞動果實的人稱之為剝削者!

  雖然在以前,雇傭勞力也是要給予報酬的,但那都是賜予一樣的存在,從來沒有一個人,敢把名正言順的道理教給老百姓們。


  這下可好,以前對朝廷敢怒不敢言的情緒,現在也說成了對朝廷失去信任,而朝廷聽到這句話之後,是有七八會像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喏喏不敢言聲,那些清流名儒們,更是會吹響進攻的號角,將朝廷現行的政策,攻擊成殘暴害民的舉措。一個仁慈的政策,可不會讓百姓失去對朝廷的信任。


  蘇寧這是想讓朝廷,至少是讓涼州刺史梁鵠,推出一系列更加仁慈的政策,而這個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民間頗有仁義名聲的蘇寧,顯然理當有著巨大的發言權,或許整個涼州都將與他的管理方式為模板,創造出一套新的租賃體系。


  他把自己的想法分析給了在座的兩位,聽完之後,他們紛紛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因為那意味著,蘇寧在涼州民政事務上的發言權,也達到了他在軍事事務上的同等地位。同時,推行一套的管理方式為模板的政策,意味著他們的地租收入也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這個改變具體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沒有良種的情況下,地里莊稼的總體產量不會有明顯的提高,那些佃戶們辛辛苦苦將自己農田裡的莊稼最後出個好收成來,得到了更低的地租比例,但卻沒有將總產量明顯提高,這意味著,第一股民損失的可能遠遠大於他們得到的。


  這個變化的最終結果就是,地主沒在同等土地下,收穫的帝都數量會明顯下降,這將削弱他們儲備糧食的速度,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儲備糧的總量。


  沒有足夠儲備的糧食,戰爭機器是無法開動的。韓遂等人似乎已經意識到,蘇寧似乎已經將矛頭對準他們。


  宋建對於他的這個想法卻是嗤之以鼻,從他的角度看來,沒有糧食的積累,正好可以慫恿將士們以搶奪糧食為借口發起戰爭。著名的志向不是正在大豐收嗎,那剛好成為他們慫恿的借口。


  韓遂在心裡暗暗罵這個蠢貨不長腦子,搶奪糧食的人是什麼下場,蘇寧已經通過自己的軍事行動告訴了全世界,目前,敦煌郡和酒泉郡的游牧部落,已經遭到了蘇寧的重點打擊,借口自然是大部分的盜匪都有那些部落而出,而實際的情況,其實也並沒有冤枉那些部落。


  如果說自家掌握的軍隊,遠遠超過那些西北蠻子的話,那蘇寧所建造的堡壘群,也足夠讓他們放緩前進的腳步了,一旦戰爭的時間拖延下去,那麼糧食的短缺就會造成飢餓,那些盜馬賊美在迷宮當中的遭遇,並很充分的說明了這一切。


  所以,與蘇寧之間的較量,必須以充足的糧草儲備作為基礎,穩紮穩打的寸土必奪,用傳統的漢人戰爭方式來解決,否則的話,必然會受到大規模的失敗。


  那種規模的失敗,必然能夠將幾個世家大族連根拔起,那意味著,他們祖祖輩輩的經營,將斷送在他們這幾個不肖子孫手裡。


  韓遂不想讓那樣的事情發生,他必須繼續積攢自己的力量,有限的幾個盟友,也應該繼續拉攏才對!話說坐在他面前的這幾位,還不是他的所有盟友,與他結識最早,淵源最深,感情也最穩固的,是那個叫做茹饒克的傢伙。


  說起茹饒克,他才想起自己已經許久時間沒有與他交流了。這些天,那傢伙也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上次鮮卑人突襲涼州城的時候,他的兒子因為一塊玉佩而意外的揭開了身世之謎,原來他竟然是湟中義從的老首領北宮伯玉失散多年的孫子!這麼說來,那傢伙正是老東西,失散多年的兒子。


  眾人紛紛感到驚訝,沒想到罕種羌的首領,竟然是北宮伯與失散多年的兒子北公玉!


  可是從那以後,那傢伙便再也沒露過面,似乎他不想認下這個親戚。老傢伙雖然多次找上門去,但不是撲了空,就是碰了壁,總之沒有和對方說上幾句話,也沒有將斷了二十幾年的父子情份,重新續回去。


  不知道情由的人還在感慨親情的荒疏。但知道此中情弊的韓遂,卻清楚兩個草原首領心裡究竟是什麼個狀態。


  茹饒克手裡掌握著罕種羌,雖然實力上比不了湟中義從,但在涼州也是個極其有分量的存在。他的族人們在他的帶領之下,早就在涼州打出了赫赫聲威,一旦他認下北宮伯玉這個親爹,那麼他們,恐怕就要成為湟中義從的附庸。這可是他的族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而且,他的部落之中,對於他的血統問題早就有所非議,這是親爹找上門來,更是讓幾位野心家看到了奪取他首領位置的好機會,現在,他不但不適合對外表露態度,更需要抓緊時間解除內患,否則,他的性命能不能保住,還是個很難說的問題。


  而北宮伯玉方面的想法,都比他還容易確定,那老傢伙不但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兒子,還意外的發現兒子竟然是,涼州舉足輕重的一部之首領。他當然想要在撿回兒子的同時,也將這一部落劃歸到自己帳下,這樣,他在涼州的地位,就算是徹底的鞏固了,無論是哪一支武裝勢力,都不能輕視他的存在。


  說不定,他還可以想一下涼州之主的寶座,如果時機合適的話,整個天下說不定都要在他的組織下顫抖。


  北宮伯玉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慈祥的老者,但是他從不曾隱藏自己的真實野心,韓遂對這一點便是十分的清楚,就連王國和宋建,對這一點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


  說起來,宋家也曾經和他走得比較近,甚至有部分湟中義從就曾在宋家效力,他們拿著宋家優渥的獎賞,做著的卻是為宋家剷除異己的勾當。


  宋家將他們視作鋒利的刀劍,而他們也沒有流露出任何的怨言,這個部落的文化有著比較高的服從性,對於宋家來說,他們原本可以幫助家族獲得更大的利益,可惜,千不該萬不該,宋建那個小兔崽子,竟然得罪了蘇寧,結果蘇寧在營救冷征的過程之中,將那支湟中義從收拾了個七七八八,其餘的殘部,在蘇茲薩克的慫恿之下,加入了茹饒克的部落。


  自那以後,宋家便失去了自己的尖牙利爪,成為了只能龜縮防守的一支世家豪族力量,他們的勢力,也因為在與蘇寧的對抗當中落敗而一蹶不振。


  所以,宋家將蘇寧當成了此生最大的仇敵。在凡是關於蘇寧的問題上,他們往往保持著反對的立場。


  其實和他們一樣,對蘇寧的迅速崛起持反對態度的人,在涼州並不少見,比如說北宮伯玉的大兒子,那個叫做北宮伯的傢伙,便是其中之一。


  從武威郡傳來的消息證明,北宮伯手下的一支力量,也假扮成道北的樣子,試圖在武威郡陷入混亂的時候分一杯羹,然而,他們也毫不例外地遭到了當地駐軍的猛烈打擊。蘇寧剛剛組建起來的第二縱隊,待他們剛剛陷入迷宮陣的時候,就開始不斷騷擾,直到他們隨身攜帶的乾糧耗盡之後,才一鼓作氣的發起進攻。


  這場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北宮伯損失掉了手底下最為忠誠的一隻士兵,他對此十分憤怒,並要求他的父親立即出兵為他報仇。


  然而老東西此時並不想挑起任何戰爭,他還想著花費兩年的時間,將自己二兒子及其部下併入自己的麾下,他知道短時間內恐怕很難完全征服那些人的人心,所以,他不準備在這兩年裡,製造出任何戰端,以免在部落內部造成不可估量的內訌!

  但是他的大兒子卻不這麼認為,自從二兒子失蹤之後,他北宮伯就作為唯一的部落繼承人,享受著數萬人的景仰。這讓他的內心迅速膨脹起來,往往做出很多頤指氣使的決定,時間久了,他連老邁的老爺子都不在放在眼裡,他認為自己這個年富力強的年紀,需要聽從一位老不休的指派,本身就不太利於部落的發展。


  不過,他自以為很聰明的將這樣的想法埋在了心底深處,並不曾告訴過任何人,然而,他周圍那些觀察力敏銳的傢伙,早已經領悟到了他表情當中所能流露的信息,所以,他們時不時都要攛掇這個傻孩子,挑戰一下他父親的位置,他有時候忍不住,也會按照手下人的意思那麼做,只是大多數時候,都會遭到父親的強力彈壓。


  不過這一次,他的心腹們終於給他出了個還算不錯的意見,這讓他終於可以在父親面前挺著腰指責對方。遇見來源於幾個月前剛剛投奔他的一支部落的小首領。那支小部落因為先被人洗劫了他們的牧場而無家可歸,最終只能前來投奔於他,希望他能夠給他們安置一個好的去處。


  北宮伯為了招攬人心,壯大實力,從自己的地盤上劃分了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交給了他們去打理,這很快得到了這家小部落的忠心。


  北宮伯毫不懷疑的開始執行這條建議,他站在父親的面前,大義凜然的說道:「父親可知,我們借給蘇寧的那兩萬兵馬,已經成為了盤古教重點宣傳教育的地方。我們湟中義從,自有我們擁護的神靈,還不需要他們給我們帶來一個,如果繼續讓那兩萬騎兵掌握在趙雲的手裡,早晚有一天,他們都會被同化掉,從此成為忠於蘇寧的騎兵。到時候父親您的損失,可就大了。」


  被兒子這麼一頓聲嘶力竭的叫喊,北宮伯玉這個老東西也開始意識到事情的不妥之處。他家那兩萬騎兵借給蘇寧,本是看在蘇寧是他孫子老師的份上。奈何在後來的調查之中,他慢慢發現,他的那個小兒子,其實和金城郡的韓遂走得比較近,至於把孫子送到蘇寧那裡求學,多半是為了打探蘇寧掌握的核心機密。


  將兒子派去做刺探敵情的活計,可見茹饒克的心中也非常清楚,以他的實力,目前還不是蘇寧的對手。那麼這樣看來,蘇寧也是個科技與他北宮伯玉,一較高下的人物,那麼這兩萬騎兵就絕對不能掌握在他的手裡,否則,對自己而言就是個巨大的威脅。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將大兒子的建議聽了進去,並準備就此作出自己的反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