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送走了這幾波人後,周徽嵐對她爸和她叔說,稻穀的賣價他們大興村一定得對外統一了價格,否則不然不利於他們村以後的發展。


  周徽嵐估計著,島國那邊對大米應該還能有一波採購。


  周永正狠吸了一口旱煙說道,「侄女,你這要求,短時間可以做到,長期怕是不行。」


  大興村畢竟還有別的姓,不是他們周家一言堂。


  沒有轄制他們的手段,想讓他們一直乖乖聽話,除非用利益一直吊著喂著。而且人心都是不足的,由別人分配的利益,哪有握著在自己手裡舒爽呢。


  周永善不語,默認了他的看法。


  周徽嵐沉吟,轄制的手段,她不是沒有。大興村能有此際遇,皆因她先前大湖滴入了一滴靈液,而他們村用大湖的水澆灌農田,才有了這一季農作物的豐收。


  大湖不是一個死活,即使流速緩慢,仍有外流的。隨著湖水的使用還有上流流水的流入以及湖水的流出,湖中的靈液必然會日漸被稀釋減少。而且靈液本就是江河湖海的精華,同樣會隨著水蒸氣回歸到大自然中。總而言之,湖中的靈液肯定是越來越少甚至消失的。


  屆時,即使來年繼續澆灌大湖的水作用也不大甚至沒有作用了。除非她還像之前那樣默默做著好事。


  她當時給大湖滴靈液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多,只想讓自家葯田裡的藥材長得更好一些,讓她爹的勞動獲得更多的收穫。至於惠及全村,那只是順帶的。


  現在不一樣了。


  對上韓海,甚至隱約與鍾樹鴻及韓惠竹都成為敵人,她需要更多的資本。這資本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應該包含了政治資本,因為她的敵人都不是普通人。


  對於他們,她一直都未曾放鬆警惕。


  她回歸之後,似乎將韓氏兄妹以及鍾樹鴻都弄得灰頭土臉,實則並未讓他們傷筋動骨,甚至說起來鍾樹鴻夫婦幾乎沒吃虧,僅韓海的工程隊損失較大。


  鍾樹鴻,現在明顯是選擇了保韓家的。所以即使不正面對上他,他是韓家的後盾亦是不爭的事實。


  她不去公安局工作的一個原因也在此,機關單位真的很講究資歷,即使你能力出眾,在那裡不可能每每越級升遷。


  對於他這個人,撇開對他在周惠蘭一事上的作為不提,他部隊出身,還是立功后受傷退伍,後來一步步爬到現在的位置的。如果她進公安局,就是同樣在體制內,她至少在三五七年之內,都得處於下風,而他想要讓她不好過,就太容易了。


  所以,她選擇了功夫在詩外的做法。


  她之前想種大棚蔬菜,一開始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她當時也沒認真想過,只是覺得可以利用後世的見聞加上自己所學讓他們家過上好日子。至於如何定位如何做強做大,如何積累足以與他們抗衡的資本,她最初是將希望放在實驗室上的。


  直到那天去了縣公安局,聽到了兩位局長關於出口菊花的談話,她頓時茅塞頓開。她找到了她所要建的大棚蔬菜的定位,走高端路線,最好能出口的那種。


  她選擇了另一條路,做一個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甚至不可或缺的人,這樣也能更好地借力,能與鍾樹鴻抗衡甚至比他強的人並不少不是嗎?只要她成為了對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人,真到了那個地步,甚至她什麼都不用說,上頭的人都不願意她受委屈蒙冤屈。


  而現在,她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至於永正叔說的,轄制那些刺頭的手段,她手裡捏著靈液,要轄制村裡其他人也很簡單。


  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通過肥料,她可以通過自製的肥料,裡面加入靈液,通過施肥,讓禾苗達到增產的目的。


  另一個辦法,就是谷種育種之時,通過靈液稀釋的水浸泡發芽,她估計這樣的辦法可以改良谷種,以達到增產以及改善稻米本身口感的目的。


  具體如何,需要實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她有這個能力,不介意帶著全村的人都過上好日子。她希望,有一日能將大興村甚至儀水縣的大米打造成國內外都有名的知名品牌大米之鄉,讓人一提起,就豎起大拇指。


  她想將自己對大興村的構想告訴兩位老人,但周徽嵐在此之前,她需要拿出點實力來,並且需要做一點掩飾。但並不妨礙他們大興村做好相應的準備,賺島國大會社一筆。


  聽到周徽嵐分析島國那邊對他們大興大米應該還能有一波採購,兩位老人坐不住了,決定走一趟吳家和王家,和他們的話事人聊一聊。


  大興村東邊,吳氏的聚集地。


  周永正前腳剛走,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周氏也太霸道了,這稻穀還在地里沒收呢,他們倒好,連我們賣糧的事都管上了!」


  吳姓一個青年話音剛落,一直鞋子朝他飛來,鞋底狠狠地拍在他臉上,印出一個泥印子。


  一個花白鬍子的老頭子跳著腳在罵,「你倒是能一個給我們看看,成天說話酸了吧唧的,給吳氏帶來啥好處了?你要是老頭子的親孫子,老頭子能一腳將你從這裡踹到西山腳下你信不信?」


  青年深感窒息,自己雖然不是他親孫子,卻也是他侄侄侄孫子啊。他就是看不慣周氏壓在他們吳氏頭上嘛,他這為的是誰啊,委屈!

  旁邊的族人勸道:

  「四太公,你先別著急訓人,正事要緊。」


  「對啊,今兒我們可是瞧得真真的,也聽得真真的,永善爺爺那片菊花賣出了多少錢不知道,但那五百斤稻穀光是穀子就賣到了一塊錢一斤,而且還是生的不是乾的。」那稻穀說是晾曬了一下午,但一下午能晾乾多少水分?和生的也差不離了。


  說話的人聲音高亢,滿心都是激動。


  一塊錢一斤的穀子,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今年他們的稻穀比預計的要增值五六倍。


  周氏那邊有路子,周永正親自來交待那番話,這明顯是要帶他們賺錢的預兆啊。別說此時周氏那邊只是過來約定讓他們別胡亂低價賣糧,就是讓他們去干點啥事,他們也願意啊。


  吳氏這邊,大伙兒七嘴八舌地發表著意見,最終由他們的老太爺四太公拍板,今冬的稻穀全都不許賣,且看看形勢再說。


  大興村剛割下來的生稻穀賣到了一塊一斤的高價的事傳遍了附近幾個村子,不少人專程跑來看了個稀奇,親眼目睹了大興村的稻穀確實比他們那的高產,又聽大興村當地人就著考察團的事唏噓了一波后才帶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情回去了。


  至於有些與大興村村民有舊或者攀親帶故的,都叮嚀了在大興村的親朋幫他們留點種子,他們來年拿來育秧。


  試想,能增產的水稻品種,誰不想呢。


  甚至省里報社記者知道后扛著相機跑來了大興村,對著一片片金黃的稻穀拍了又拍,甚至她永正叔作為村長都出鏡了,次日就在本省的報紙報道了。


  省報給了一個正面的A4頁紙報道,大興村取得的成績也算是對土地承包政策的一個良好結果的反應,加之大興村的菊花、稻穀兩項農產品能出口島國,亦是一件極為讓本省長臉的好事。


  當地市裡的報社反應慢了一拍,也緊跟著省報的步伐來大興村採訪,做了一個秋收的專題,作為後續的報道。


  這兩張報紙可成了大興村的驕傲了,不少人都託人在縣裡市裡給他們將這一期的報紙帶回來。雖然說不上人手一份那麼誇張,但每戶一份卻是事實。


  像周永善周永正等老一輩人就非常看重這事,捧著報紙都覺得與有榮焉,周徽嵐倒是尋常。


  她如此淡定,看在周家那些老人眼中,就覺得她有大將氣度,不驕不餒的。


  儀水縣某個知名小區,韓海韓惠竹兄妹二人相顧無言。


  對手的實力越來越強,實在不是一個美妙的體驗。


  韓海無知無畏,加上他自覺本身工程隊發展不錯,挺受上面領導待見的,真和周惠蘭對上硬拼,他們不一定會輸。相反,贏面還蠻大的。


  而韓惠竹內心是焦躁的,她二哥看不到他們的危險,她看到了。


  她是重生的,很清楚接下來幾十年,他們國家注重經濟發展,熱衷於招商引資,尤其注重外匯儲備這一塊,對於能給國家創造外匯的產業和項目,一概都是一路綠燈的。


  工程隊,他們是佔了先機,卻並非不可或缺的,沒見周郢如今拉了人拿了資金就幹起來了嗎?

  而周惠蘭做的事是很難被替代的,以後她會如何發展說不好,但現在至少周惠蘭他們家這一步走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