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宋如歌> 第六十七章 說服(一)

第六十七章 說服(一)

  孫琉逸也是長嘆一口氣,中興四將,岳飛十餘年前就被奸人所害。劉光世也在紹興七年,引疾罷去兵權,紹興十一年也在岳飛死後不久離世。現在韓世忠健康也不好,馬上中興四將將去其三。大宋的中興之路也會中斷嗎?

  「還好我師傅現在醉情山水,每日守著上千畝辣椒高興地不能行,心情是很好的,餘下的不過我們後輩勤加照料而已。想來師傅福澤深厚,也定能延年益壽吧。」張曜宗遙對臨安方向為韓世忠送上祝福。


  「共祝韓元帥身體康健,大宋河山穩如鐵桶。」孫琉逸站起來,舉杯祝福。


  張曜宗,胡提刑,黃堅也都站起來共同舉杯。


  「賢侄此次回鄉可有什麼事嗎?世伯如有能幫上忙的地方,你小子可一定要說話啊。」孫琉逸笑著看著張曜宗。


  「謝世伯關心,小侄有需要世伯的地方,一定會說話的。」說完張曜宗繼續吃著自己剛做的菜。不再言語。


  平常人聽可能聽成「小侄有需要世伯的地方一定會說話的。」孫琉逸卻是聽出了張曜宗的頓點,「小侄有需要世伯的地方。」看來張曜宗此來真的不是無緣無故的。看這樣是不願意在人前說。孫琉逸大口吃完,汗流浹背。「痛快,這菜真過癮。賢侄一定要在我這裡多盤桓兩日啊,老夫好好與你研習詩文,談古論今一番。」


  「世伯有命,小子敢不從命。只是世伯,您真的不是為了讓我給您多做兩餐飯才多留我兩日的嗎?」張曜宗笑著打趣。


  「哈哈哈,就算老夫有這個打算,怎麼你就敢抗命了嗎?」孫琉逸也笑的很開心。


  「沒有沒有,如果世伯有這個意思,小子自然更加盡心儘力而已。」張曜宗也把自己面前的菜一掃而空,連日來一直趕路都是乾糧糊口,自己也早就嘴饞了。


  「來人啊,胡提刑他們遠來勞頓,快帶他們去客房休息。曜宗你留一下,咱們爺倆好久沒見了,你跟我說說別來的情況。」孫琉逸讓下人把胡提刑他們安頓好,給自己和張曜宗留一個談話的空間。


  有下人領著胡提刑,黃堅去客房休息,有下人收了小几,飯碗杯碟。又上了兩杯清茶,放在新抬來的茶几上,伸手可得。


  張曜宗舉起茶杯,用嘴吹去飄散在空中的熱氣,吹去茶麵的茶葉,未飲就有清香撲鼻,入口更是香味渾銳,口感鮮爽。「好茶啊。世伯現在的日子真是神仙一般啊。小子都想在世伯這神仙寶地住一輩子了。」張曜宗讚歎道。


  孫琉逸很高興:「這是武夷山的大紅袍,你喜歡的話走的時候我讓人給你帶點,回去也讓你母親嘗嘗鮮,這是今年的春茶。是九龍窠內那座岩壁上的六株茶樹上的。終年有涓涓細泉滋潤茶樹,此物品味不凡。每年不過百十斤茶葉。這是我曾經施恩的一個老農每年給我送的,此物在外沒得買,不過山野雜物而已,老夫就喜歡這個味道而已。」


  張曜宗不禁咂了舌,武夷山九龍窠那六株老茶樹上的?這在以後可就是貢品啊。新中國之後據說還專門有一個班的武警看守,那裡的茶葉都是特供中南海的。自己兩輩子都沒機會品嘗到,今天居然能嘗到這等好茶,不禁又輕啖一口,確實齒頰留香。


  「世伯真是羨煞小子了,這好茶我看連官家那裡都不會有比這還好的茶葉了。」這話也不過分,張曜宗守著普安郡王,用的也是宮裡的東西,茶葉不過就是龍井而已。各有各的好,但是兩茶還是有區別的,這大紅袍真的是天下無雙啊。


  「好了,你小子,有什麼話就別藏著掖著了,這裡沒外人了。你就趕快說,別耽誤我老人家睡覺。別一直抻著,害我老人家胡思亂想,睡都睡不安穩。」孫琉逸看張曜宗還不入正題,有點急了。沒空跟你小子猜謎。


  「世伯啊,本來我還是有把握說動你的,但是今天一看,世伯過的神仙日子,換我我也不想折騰,真的不知道怎麼跟世伯開口啊。」張曜宗是真的有點為難了。


  「咱爺們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如果你真的不好開口也就不用說了,因為我知道你覺得不好開口必定是為難事,老夫我也沒本事去辦。」孫琉逸看著張曜宗的為難樣子直接斷了張曜宗後路,也很狹促。


  「世伯,您就別開玩笑了。好了,我說啦。不知世伯對我大宋局勢怎麼看?我大宋可還有中興之機?」張曜宗很正式的說出自己的疑問。


  孫琉逸從沒想過張曜宗會問一個這麼正式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適合拿出來公開討論,孫琉逸愣了一下。仔細看張曜宗並不是開玩笑。張曜宗表情肅穆,神情淡定。但是眼神卻流露著一種堅定,這種堅定也讓孫琉逸定了一下心神。


  「世侄此題實是難為老夫,以前在我這個位置,這種話題不是我能討論的,今天咱們就當是叔侄倆自己討論著玩,不要傳出此房間,老夫暢言跟你談談。」


  「自朝廷南渡,江南也是一片亂局,官家臨危不懼,合縱連橫。收攏北部殘兵敗將,一面建立長江防線,一面籠絡南方豪強,挽大廈於將傾。可謂功比太祖。紹興和議安天下十數年太平。也不可謂不智。但惑於秦,恬墮猥儒,坐失事機。更令岳飛父子,你父張憲死於大功垂成之秋。有志之士,無不為之扼腕切齒。官家偷安忍恥,匿怨忘親。不為天下人所明啊。今官家大業已成,依然無勵精圖治,更受制於秦,中興數將接地凋零。展望后百年,實不敢想。」孫琉逸的一番話也是石破天驚,先是肯定了趙構的功績,接著對於趙構自毀長城的行為也是不齒,連帶對於以後的大宋發展也不抱希望。


  「世伯明人,對於當今局勢看的這麼透徹,真名士啊。」張曜宗由衷的贊道。


  「好了,你小子勾著我說出這麼一番話,你小子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你趕快跟我說實話。不然老夫就去睡覺了,以後也休要在我面前提起這些事。」孫琉逸不願多對朝政發言,今天說的已經夠多了,如果傳出去,不要說張曜宗,就算自己是致仕的老臣也要受牽連。


  「世侄本來是想跟世伯再做一樁生意。但見到世伯新宅如此俊秀大氣,小侄實不願以阿堵物的俗氣玷污了世伯這裡的清氣。但小侄對於今後的局勢也不十分看好,想和世伯一起為我大宋做些什麼。」


  「又做生意?你小子這麼主動,怕是不是什麼好事吧?」孫琉逸對於張曜宗說的話一點不信,都是老獵手就別逗這心眼了。


  「說吧,你想幹什麼?」


  「世伯,小侄想和世兄的西冷印社深度合作一把,聽聞汴梁時期除了朝廷邸報,民間亦有報紙流傳,小侄想和世兄一起複我汴梁民俗而已。小侄有辦法讓這重生的報紙流傳眾人之間,開發民智,建立社會規範,引導輿論潮流。不知世伯感興趣嗎?」張曜宗說出自己的打算。


  「開發民智?建立社會規範?引導輿論潮流?世侄開篇有點太大了吧?別說你做不到,就算你做的到,恐怕也不會被官家允許吧?」孫琉逸一點也不看好,如果是個街頭小報,做做花邊新聞,也許張曜宗還算大材小用,但是不懼風言。但如果想做到張曜宗所說的,那就是大殺器了。以一紙引風雲動。這種行為可是有點犯忌啊。


  「我也不跟世伯兜圈子了,報紙只是我其中一個手段而已,我要健民智是為了中華百姓不盲從,有自己的認識。古之春秋還百家雜談呢,才有了孔孟之道,李老之說,墨子之言,法家之威。如今百姓愚昧,當有人棒喝。那麼世伯可能會說,百家雜談,社會自然起紛爭,豈不亂了數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孔孟之道。所以要建立社會規範,給大家畫一個框框,在這個框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這個框可以是忠君愛國,可以是為國不惜身,可以是……至於引導輿論潮流,小侄想討伐秦檜一黨。」張曜宗說完對三個構想的設想。


  孫琉逸倒吸一口涼氣,討伐秦檜一黨?這個標題有點大啊?自己好像都帶不起這個帽子。張曜宗一個還未弱冠的小子居然敢這麼想?難道他背後?

  「世侄,你跟我說實話,這是不是那位爺的意思?」孫琉逸暗指普安郡王趙瑗。


  張曜宗心中大樂,還不知怎麼說服孫琉逸呢,沒想到孫琉逸倒是給自己指了一條路。


  「世伯,此事不可對人言。」張曜宗不承認不否認,就讓孫琉逸自己去猜,越是模稜兩可越是讓他自己以為猜到了實際情況。


  「世伯怎麼看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張曜宗又甩出一個大炸彈。直言立儲。


  已然說開了,孫琉逸也不怕再說點什麼不該說的了。


  「普安郡王人品高貴,胸有大志,恩平不如也。」


  「然也,但秦檜一黨為了自己的私慾,欲陷普安郡王,扶恩平即位。此非我大宋之福也。小侄不才,早年被普安郡王看重,此時不為王爺效力更待何時。世伯既認為普安郡王可成大事,何不一起效力,則世兄前途無憂,孫家傳承百代也未可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