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小昏君> 第232章 開始革新

第232章 開始革新

  阮大鋮榮升內閣首鋪,設宴慶賀,宋獻策說的當然是道賀的話,不過,阮大鋮卻品出了另一種不同的味道,讓他心裡瞬間不平靜了。


  東林黨完蛋了,朝堂之上,江南派一枝獨秀,但樹大招風,他可不想最後也落得個象東林黨一樣的悲慘下場啊,任何一個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大臣結黨營私,當今天的天子雖然還年少,但可是精明得緊,而且殺伐果決,手段狠辣,比歷代的帝王厲害多了,他該怎麼辦?

  朱健懶得費神去猜阮大鋮怎麼想,他已讓宋獻策放話出去,如果阮大鋮聰明,應該知道怎麼做,否則就等著挨刀吧,經過這一次大清洗,東林黨在朝堂上的勢力已被剷除精光,各重要部門都有他的人,推行新政再無阻礙,等忙完手裡零碎的活兒,得好好琢磨一下了。


  復社是東林黨的分支,影響力太低,目前還沒成氣候,但他不敢有半點馬虎,依然讓錦衣衛重點關注,據錦衣衛密報,東林黨完蛋后,仍有不少東林黨的死忠改投復社,讓復社的力量一下壯大不少呢。


  這些是以後的事,他現在還得分神處理抄家后的善後事,清點爆滿的小金庫,把古玩字畫珠寶什麼的古董拿出去變賣,換成現銀,還不能一下賣得太多,物以稀為貴嘛,一下賣得太多會掉價了,只能一點點的賣,有點啰嗦,這事就交給紅爺呂鍵銅還處理了。


  這次大抄家,錢糧房產田地都如數充入國庫,朱健動不了入庫的銀子和糧食等東東,但房產和田地卻可以動,抄沒的四進大豪宅就有近五十幢,二三進的大宅也有三十來幢,他暫時還沒想好怎麼處理這些房子,京師地貴房貴,這麼放著也浪費,他打算租出去大半,收點租金也好,能賺一分算一分,只留幾套空宅備用。


  處理那些田地和田莊內的莊戶才是最頭痛的事,那些莊戶是因逃荒或躲避戰火等原因舉家遷移的流民,為了生存,不得不賣身給那些地主老財、士紳豪強,成了他們的私有財產和賺錢的工具,這些莊戶沒有在官府造冊登記,算是黑人黑戶,也正因為這樣,大量的土地掌控在士大夫階層和地主老財手裡,同時造成了帝國大量的人口流失。


  朱清清楚裡邊的門道,所以,以後即便封賞有功將士,也盡量不封賞土地,還要下旨嚴查土地買賣,防止被地主老財大量吞併土地,他要把土地還給老百姓,讓他們有田種,有飯吃,解決了他們的溫飽,任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怎麼忽悠,也不會跟著去鬧事。


  他拿出一小部份土地分給百姓,只是分給那些已經在京師造冊登記入戶的流民,既安撫百姓,也能混個好名聲,剩下的田地充為官田和軍田,官田和軍田只是打個幌子而已,實際上全由他支配。


  清查出來的無戶籍流民有五千多戶,三萬多人,他暫時沒想把這些人都白白的釋放出去,先讓他們在田莊住著,負責耕種三年的官田和軍田,管吃管住,並給予少量的工錢,既安撫了他們,也安置了他們,讓他們有活干,有飯吃,免得他們又變成四處流浪的流民,被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利用。


  為了激發這些百姓的積極性,相關的獎勵還是有的,比如每戶負責耕種多少畝糧食,產量排前十的獎勵銀子、肉類等東東,滿三年後入籍,分給一定數量的田地,成為一名光榮的自由農民,連續二年都排最後二十名的,延長一年入籍,有偷懶消極怠工或偷盜破壞等行為的,直接發配邊遠的蠻荒或苦寒之地。


  三萬多百姓初時還擔心害怕,惴惴不安的等著未知的命運,當消息公布后,無不激動得淚流滿面,歡呼雀躍,高呼皇上萬歲。


  安置好這些黑戶百姓后,朱健的目光重新回到朝堂上,所有的絆腳石都被清除掉了,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推行新政了,不過,革新的步子也不敢邁得太大,太大了會扯著蛋,後果嚴重。


  革新的第一刀就砍在教育和科舉制度上,象詩詞什麼的不再進入考試的科目內容,歸入副科,想學就學,當是陶冶情操什麼的,當然了,吟得一手好詩,作得一手好詞,精通琴棋書畫這些技藝,撩妹的時候可是大大加分哦。


  這些都是國之瑰寶,理應設立專業科目,發揚光大的,但朱健現在真的管不了那麼多的,先把百姓的溫飽問題給解決了才是正事,這些東東只能放下,等到大明中興之後再考慮了。


  教學制度,就山寨現代的來搞吧,分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四級,研究生,這個暫時還是算了,人才太缺,以後再搞,教學內容暫定數學、語文、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為主科,高中之後分專業科,增加農業、工業、外語等專科,可選修其中的幾門,大學也一樣,術業有專攻嘛,學得太多,搞得雜而不精,那才坑人呢。


  朱健之所以設外語專業,當然有他的想法,世界這麼大,不走出去看看,怎麼對得起這一次的穿越?成吉思汗這麼牛筆,得向前輩虛心學習,人不能太好高騖遠,得先給自已定個小目標,把大明的版圖擴大個小半倍一倍。


  新學教材的編撰在短時間內是弄不出來的,估計得花個一年多兩年左右的時間,但這革新之風必須先放出去,讓人有個心理上的準備,唯一的硬性條件就是屏棄文縐縐的古言,全部使用讓人通俗易懂的直白文字,等到《大明詞典》編修完成,上市銷售之後,老百姓也能讀書識字,上學讀書不再是讀書人的專利了。


  要改革的東東實在太多了,朱健只能先挑主要的來革新,這個提議在朝堂上引發了三天的爭論,添加並修改了其中的一些細節,最後內閣通過,算阮大鋮還聰明,沒有象東林黨那般拚命的反對,動不動就死諫,逼天子妥協。


  在世人還沒來得及消化教育科舉大革新的重磅消息時,朱健革新的第二刀是砍向國防軍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