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戰國明月> 第146章 蕭牆之內

第146章 蕭牆之內

  當虞信走入趙王宮龍台正殿時,卻見趙王丹正趾高氣揚地站在一張寬大的羊皮地圖上指指點點……


  「自易水至滱水,這兩百里之地,本是鮮虞中山之地,先祖父武靈王時中山獻土歸降,從此此地便成了趙國疆域。先王五年時,為了與燕國修好,這才將易水以南的鄚、中陽等五城讓予燕國,如今既然燕國不念兩國姻親之好,三代之誼,那寡人也只好將這片地域收回來了!」


  完成了地圖開疆后,趙王丹似是很得意,容貌氣血頗似美女的寵臣趙穆也順著他的意思,趴在地上,用硃筆將趙王丹所指的五座城池一一標註出來,還諂媚地說道:「大王應當飲馬易水,兵臨燕國下都,讓燕王來朝……」


  「對,正應如此!」趙王丹一高興,便承諾道:「等大軍橫掃燕國得勝歸來后,我便在那些新開拓的疆土裡挑一座富饒鄉邑賞你,讓你也做封君!」


  「大王,臣何德何能,讓大王如此抬愛……」


  這趙穆乃趙王丹專寵的**,雖然是還是男子打扮,卻又處處透著女子的風韻,雙目更是如秋水含月,似是被趙王的話感動到了,二人四目相對,手眼看也要拉到一塊了……


  門口站著的虞信暗道不妙,連忙快步上前,猛地咳嗽一聲,打算了二人的含情脈脈:「臣虞信拜見大王!」


  趙王丹正惱是誰壞了他的好事,一看是虞信,怒意頓時就消失了,也不理趙穆了,幾步走過來朝虞信還禮:「寡人不是說過,大夫不必參贊跪拜么?」


  「豈敢壞了君臣之禮……」虞信對趙王丹和趙穆之間的曖昧舉止已經習以為常,他也明白,趙王丹並非一個十全十美的明君,但依然是可造之材,至少他待自己如國士一般,但凡有諫言,無不聽從,既然如此,自己也當盡忠報效。


  至於他與趙穆之間的那點小齷齪,虞信就當沒看見,當年孔子在衛國時,面對衛靈公與彌子瑕之間的曖昧親熱,不也覺得那是為君者的私人小癖好,只要大義不失,不影響國事不就行了?雖然同好男風,趙王丹可比他們魏國的魏王圉好多了,至少他還沒讓趙穆掌握實權。


  但那所謂的封君之事,虞信覺得自己怎麼也要攔下來,否則肯定會在趙國朝堂引發軒然大波的,自從趙武靈王改革以後,趙國除了親貴封君外,便只有軍功封君一個途徑,這趙穆有何資格與那些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武將同列?若是開了以色事君而得封君的惡頭,日後趙國朝堂必將變得烏煙瘴氣……


  正想著要如何勸誡,趙王卻興緻勃勃地拉著他走到地圖邊上道:「大夫來的正好,寡人正在思慮,此戰要割燕國多少地才好!」


  虞信哭笑不得,這位年輕的君王將打仗作戰當成什麼了?這可不是小孩子的兒戲,還么開戰就迫不及待地想著勝利后要割多少地,趙王也太自信了。


  趙王丹卻覺得理所當然:「有馬服君為主將,何愁燕國不破?老將軍可是向母后允諾過的,百日之內,定要打垮燕軍,兵臨易水!」


  「伐燕主帥已定下來了?」虞信心中一動,這幾天宮內外一直在為這件事爭議不休,除了身在西線的廉頗外,趙國最有資格做大軍主帥的人,無非是趙奢,但又有傳言說,已經上任做了趙相的安平君也想做統帥。


  看來方才長安君攔住自己說的那些話,是真的啊。


  「母后傾向於馬服君……」趙王丹雖然對趙奢本人沒什麼意見,但對太后敲定人選才通知自己還是有些不滿,便回頭問虞信:「大夫以為如何?」


  虞信本是魏國中牟游士,年紀輕輕就周遊列國,頗有一番文韜武略,便笑道:「臣雖然不知兵事,但記得早先讀過的有言,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一般人對於主將的評價,往往是只看他是否勇敢,其實勇敢對於將領來說,只是應該具備的若干條件之一。單憑勇敢,只能做一衝鋒死士,卻無法統帥三軍。」


  「故而,選將時應當注重五件事:理,備,果,戒,約。理,是指治十萬大軍如治一百兵卒一樣地有條理。備,是說部隊行軍也像已遇到敵軍一般有戒備。果,是說臨陣對敵,為將者不考慮個人的死生,只以如何取勝為先。戒,是說雖然打了勝仗,卻還如初戰般慎重。約,是說法令簡明而不煩瑣。以上五者,馬服君兼備!我素問馬服君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乃大將之才,若以馬服君為主帥,百日之內,燕國必破!」


  「大夫也如此覺得。」趙王丹沉吟不語,看上去,的確沒有比馬服君更完美的人選了。


  不過這時候,趙穆卻在一旁陰陰地說道:「誠如虞大夫之言,馬服君是絕佳人選,只是……」


  趙王皺起眉,問他道:「只是什麼?」


  趙穆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只是臣聽說,今早是長安君先去向太后問安,太后留他說了一會話,之後長安君拜別出宮,隨即,太后就決定以馬服君為將,並派人來通報大王了……」


  「竟有此事!?」趙王丹看上去很震怒:「你的意思是,太后是聽了長安君之言,才認為馬服君合適的?」


  趙穆眼珠一轉:「這只是臣的猜測,但與事實應相差無多。」


  趙王揪著自己的衣襟,低聲道:「此等軍國大事,母后不事先與我商量,卻去諮詢長安君,這是何意!?」


  他越想越心驚,而趙穆則在旁邊又說了一通長安君從臨淄歸來后,頗受萬民敬仰,還有八方遊俠士人來投靠……


  趙王丹一直嫉妒長安君身為少子從小更得母后寵愛,更害怕他成了共叔段,謀篡自己的王位,不過在長安君做質子去臨淄這四個月里,隨著趙太后陸續將一些國政分予他處理,趙王的地位日漸穩固,還在朝中安排了不少自己的親信為官,這下他便不怕長安君了。


  他還聽了虞信的話,很大度地主動撥出私庫錢帛,為長安君營建府邸,那府邸可謂富麗堂皇,只比趙王自己的行宮差一些。


  在趙王眼裡,自己與長安君君臣名已定,他已經翻不起大浪了。


  可今天聽趙穆一說,長安君竟然還可以通過趙太后,影響到軍國決策?

  這下趙王心裡頗不是滋味,冷冷地說道:「不想母后竟如此聽長安君的話,如此一來,連寡人也是在按長安君的意思行事了!?」


  他感覺自己像是吃進去一隻蒼蠅,腸胃裡一陣噁心,震怒之下,竟走到那塊地圖上,就是一陣猛踩,彷彿在泄憤似的……


  虞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暗嘆:「趙國之禍,不在千里之外,而在蕭牆之內啊!」


  眼看趙穆唯恐天下不亂,要繼續煽風點火,挑撥趙王兄弟關係,虞信知道在這樣下去,宮闈中必起大禍,便上前一步道:「大王請贖臣死罪!」


  趙王大奇:「大夫何罪之有?」


  虞信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帛書,只覺得燙手無比,但他為人素來正直,雖然知道此事不太妥當,但還是如實告知趙王:「其實臣在入宮時,正好遇上了長安君,他當時便攔下了臣的馬車,痛哭流涕,說無意中做錯了事,並請臣轉交一封手書給大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