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置之於死地而後生
「盡發府中兵卒衛士,攻館舍,殺秦使,以絕齊秦之交,何如?」
當魯句踐拍案而起,提出這個頗似漢代班超「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主意后,明月壯其膽氣,但還不及表態,便有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此事萬萬不可!」
那二人,卻是舒祺和趙括,他們有些驚訝地對視一眼,而後同時抱拳,請求明月勿行此計……
魯句踐與趙括關係一般,見其反對不足為怪,但舒祺也來阻止,卻讓他頗為不解。
他們十名遊俠兒追隨長安君后,按照武藝高低排序,由劍術最精,勇氣最盛的魯句踐做了首領,但就算是魯句踐,在舒祺的劍下,卻過不了十招,就會被他制服。
好勇鬥狠的里閭遊俠功夫,遇上劍術大家司馬蒯聵親手教出來的弟子,根本占不到什麼上風。
遊俠兒生平最佩服的就是有本事的人,在輪番上陣都被舒祺擊敗后,魯句踐等人也對這位弱冠少年生出了敬佩。他雖然年紀輕輕,卻武藝高超,還繼承了其父觸龍的穩重謹慎,有他守護在長安君身邊,是最讓人放心的。
閑暇的時候,魯句踐也會向舒祺請教劍術,舒祺知無不言,二人私下關係很是要好。
但如今舒祺卻出言反對他的計劃,魯句踐頓時不快,大聲質問道:「黑衣,你這是害怕了么?」
「我並非害怕。」
舒祺抬頭與魯句踐牛鈴般的大眼睛對視:「若公子命我去殺秦使,我當仗劍先行,絕不回首!」
「但有些話,我必須說在前頭!」
舒祺看了看明月,得到他同意,這才道:「我憑藉父蔭,僥倖成為黑衣衛士,並被太后選中,護衛於公子左右。在離開邯鄲前,父親曾對我耳提面命,說此番入齊,最重要的事,莫過於保護長安君,公子在哪,我的劍就要在哪,若有箭矢射來,當由我來替公子擋下!」
他單膝跪地,誠懇地說道:「作為黑衣,沒有什麼比公子安全更緊要的事了。如今齊王雖將公子軟禁於府中,但吃穿用度從未怠慢,也不太可能會加害公子,過些時日,邯鄲便能派人迎公子平安歸趙。」
「但若公子發府內私屬攻擊館舍,殺秦使者,這便是觸犯齊國律法。齊人連吾等所持兵刃,帶來的馬匹都要嚴加管制,何況公然在臨淄城內行兵?到時候齊王震怒,發兵來剿,戈矛箭矢無眼,公子危矣。此計將置公子於險地,吾等草芥之命死了也沒什麼,但公子千金之身,豈能斷送於此?」
一番話說得誠懇,作為黑衣的職責所在,他視明月的安全,遠勝於所謂的使命。
明月理解舒祺的選擇,又看向了一直在低頭思索,還在案几上用酒水畫著圖的趙括:「括子,你也認為此策不可行,又是為何?」
「我並非膽怯。」趙括指著案几上他畫出來的圖畫道:「而是站在用兵的角度考慮,此計有九死而無一生!」
……
通過經常在外走動的李談敘述,趙括能將質子府周圍,乃至於去往館舍的路途畫出七七八八來。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首先來說說己方,質子府內有兵卒一百,日夜訓練堪稱精兵,外加遊俠兒十名,驍勇而不畏死。但吾等入城時,齊人收繳了大部分長戟長矛,弓弩及戰馬,吾等僅半數人有短劍可用,其餘人只能以農具木棍為兵器,靠這些去與甲胄器械齊全的齊兵相鬥,難!」
「而彼方,質子府外有齊卒三四百人,裝備強弓勁弩,分別堵在府邸前後兩座門外看守,想要潛行出去絕無可能,就算出其不意突破一門殺出去,至少要折損十餘人。」
「殺出質子府,還要再走一里半,才能抵達齊王宮旁的迎賓館舍。一路上每條街巷,都有巡夜的齊國五都之兵查哨,一旦發現有人持兵刃違宵禁,齊人點火吶喊為號,一刻之內,便會有數百齊兵過來抓捕吾等。」
「就算吾等破了巡夜齊卒,也必然損失大半,館舍之外,依然有齊王派遣的宮衛重重把守,人數不下五百。到這時,吾等已驚動全城,齊王盡發宮衛、五都之兵、技擊之士數千人殺過來,縱使士卒遊俠能以一敵十,也難以抵擋……」
所以在趙括看來,這出「反客為主」的計策,也就魯句踐這些腦袋裡缺根弦的莽夫想得出來。
他總結道:」縱然盡數戰死,吾等都不一定能沖入館舍,擒殺秦使,到那時,他或許早就得到消息,跑到齊王宮裡避難去了!當年齊國雖有田甲劫王之叛,但那田甲是有兵權的,還有孟嘗君暗中支持,吾等卻是異國之客,不熟地理,又無人和,更缺機遇天時。在我看來,此計與將刀刃遞給對方,請對方殺死自己無甚區別!」
趙括說著還狠狠瞪了魯句踐一眼,責怪他魯莽行事。
魯句踐這時候也清醒了不少,滿頭大汗起來,對啊,他們死了事小,要是被敏感的齊王認為這是趙國伐齊的前奏,趙人裡應外合,要發難害他,那該如何是好?長安君還不得被他害死了。
他連忙下拜告罪,明月卻不以為忤,讓他起來,又讓趙括、舒祺過來,拍著他們的肩膀道:
「句踐一時心切,餘勇可賈,是敢死之士。舒祺盡忠職守,將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是忠謹之士。括子站在用兵角度,分析敵我,判斷可行與否,乃將略之士……汝三人是我在齊國的左膀右臂,值此非常時刻,萬萬不可相互懷疑責怪!」
三人應諾,這才重歸於好。
魯句踐被明月重視,將他與趙括、舒祺並列,心中感動之餘,也生出了效死之心,便請命道:「既然發兵明著去攻打不容易成功,且會連累公子,那便讓我孤身前往,潛入館舍,刺殺秦使!」
他暗暗想著,自己不成則死,死前毀容,絕不會牽連公子!
明月卻搖了搖頭:「勿要急躁,吾等境地雖然兇險,但事情遠沒有到刀兵見血的程度……再說了,就算僥倖殺了秦使,也不一定能破壞秦齊關係。」
……
來齊國幾個月了,明月除了和稷下諸子交遊外,與齊國的政治人物也逐一會面,對他們有了粗略的了解。
齊王、君王后、安平君田單、齊相王孫賈、大夫貂勃,這裡面沒有誰是愚笨之人,若秦使突然被刺殺,豈會猜不出是誰幹的?
班定遠殺了匈奴使節可以大搖大擺地威脅鄯善王,因為鄯善與漢朝實力差距太大。如今趙國雖然比齊國強,卻遠沒到後世漢朝對西域小國絕對壓制的程度。
到時候陰謀敗露,就不是軟禁了事了,齊王本來就對他十分忌憚,試問,誰會喜歡一個在自己家裡拔刀的客人?也顧不得得罪趙國了,恐怕會直接將他投入囚車,送去秦國作為賠罪禮物……
至於秦國方面,指望殺一個使節來觸怒他們,使秦國認為齊欲絕秦,從而歇斯底里地恨上齊國,也沒那麼容易。
因為秦相范雎,乃天下間最老謀深算之人,他能在做了秦相后隱忍數月不報仇,一出手就逼得魏齊狼狽逃竄,投石問路,讓秦國秦相之威傳遍天下,又豈會因為死了一個使節就失了智?
而秦王稷,這位已經做了四十二年君主的老秦王,在那些傳言的隻言片語里,明月對他的印象,就是兩個字……
冷酷!
明月聽說過一件事,閼與之戰後,秦國因為初敗於趙,在國際上形勢不利,秦王為了拉攏魏國,就把他的太子送去大梁做人質,換取秦魏之盟。
然而,在兩年前,也就是秦王稷四十年,秦國太子卻在大梁生病去世,魏國誠惶誠恐地將太子屍體送回,葬於芷陽。
秦國國內輿情喧嘩,認為這是魏國照顧不周的緣故,死了長孫后悲切不已的羋太后也大怒,她一拍板,秦國當即斷絕與魏國的關係,秦王稷四十一年夏,秦兵東出,打著為太子報仇的名義,奪取了魏國河內的邢丘。
這時候,齊、楚覬覦魏國佔領的宋地和亢父之險,便聯合起來伐魏,想要乘著魏國被秦打得抱頭鼠竄之際,奪取那片地域。
魏王眼見東邊西邊一齊失火,大驚之下,派人到秦國求和,使臣絡繹不絕。
當是時,秦王稷已經扳倒了魏冉,遷羋太後於甘泉宮,終於成了大權獨攬的君王。
面對魏國這「殺子仇人」,他出人意料地採取了與羋太后、魏冉不同的策略。不但答應魏國求和稱藩,還做出了支援魏國的姿態,齊、楚連忙退兵,之後這兩年,魏國儼然成了秦國在函谷關以東的看門狗,成為連橫的堅定支持者……
「秦王稷能放下喪子之恨,而以秦國利益為先,又豈會因為一個區區使者之死,而遷怒於齊?」
殺秦使迫使齊秦反目,成功的可能性太低,明月可不敢冒如此大的風險行事。
以秦王的冷酷,以范雎的手段,所謂的使者不過是他們布局天下的棋子,死了一個兩個是什麼大事?隨便換一位,秦國的遠交近攻之策照舊。明月貿然行事,反而會被范雎施展手段,給趙國扣上一個不義的帽子,加速齊秦同盟,到時候反倒是為自己,為趙國惹禍上身……
「那該如何是好?」被他這麼一分析,本來就不以智謀見長的趙括、舒祺、魯句踐等人再度陷入了一籌莫展中。
明月在他們密謀事情的小院子里踱步,面色陰晴不定,從秦國使者抵達臨淄開始,他就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境地,有九死而無一生……
等等,死地?
明月突然眼前一亮,脫口道:「既然刺殺秦使無法使齊秦反目,反其道而行之呢?」
眾親信一愣,不明所以:「公子此言何意?」
明月卻不答,而是抬起頭,看著頭頂那輪幾乎被烏雲完全遮蔽的圓月,彷彿看到了自己,笑道:
「我欲置己於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