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蜀錦
然後我取了一千兩銀子給他們,讓他們自己把賬建起來,以後無論是錢、物、人,都得有賬可查。我明確了張鳳是主要負責人,平時三人商量著辦,意見不統一的由張鳳定奪,其他有異議的可向我反映,但得先照著張鳳說的做。然後我宣布他們的待遇先從原來的收入水平上漲三倍,後面具體的事情就由著他們自己去做了。我就不信他們三個做了這麼久的鏢師,連幾十個自己熟悉的人都管不好。
事情比預想的順利,第一天買了宅子,雖然還沒人可住;第二天收購了鏢局;第三天,南鄭城南的拜將台邊就多了一道風景:一大早的,將近二百個精壯漢子圍著拜將台不停地跑圈。
很多人看到都感到奇怪:「大熱天的他們在跑什麼呢?」
「沒事跑什麼跑,簡直吃飽了撐的!」
「這些人是誰啊?他們為什麼跑哇?」
「估計腦子都出問題了,一群瓜娃子!」
……
而今天已到了哥預定的逛青樓的日子,不過還有一個大白天的時間,我決定還是再在城裡逛一番,看能不能發現點別的商機。
南鄭果然是這一帶最繁華的城市,各種物產比武都、天水都豐富了很多,商業水平也明顯高了一個台階,要不是連年戰亂,應該會更發達一些。【零↑九△小↓說△網】可惜沒有公開的奴市,算是美中不足。
看到旁邊有家布店,想起武都碰到過的釘子戶,便產生了進去瞧瞧的興趣。進到裡面發現果然比武都檔次高了不止一籌,布、帛、絹、素、練都花式齊全,看來這裡已經有人能消費奢侈品了。
我注意到有一種絲綢,手工精美,顏色絢麗,或飾水波流雲,或繡花鳥異獸,雖然我不是內行,也能看得出這些綢緞與眾不同,在眾多錦帛之中獨顯華貴之氣。
「這位客官好眼光!」布店老闆走上前來。
我指著那些綢緞開口問道:「這是?」
「這是蜀錦,南鄭城裡唯小店一家有此錦!」老闆語氣中頗有自得之意。
「哦,原來這就是蜀錦。」雖然在cd生活了十多年,但還真沒留意過蜀錦,只知道這蜀錦是四大名錦之一,年頭還最早。諸葛亮曾在cd設立了專門治桑織錦的一個官職叫「錦官」,後來這一官職被歷朝保留,故cd有「錦官城」這一別名,後世杜甫的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在俺小學課本上就有。而且cd的錦江也因有眾多織工在其中洗濯蜀錦而得名,錦江區還是俺打工經歷中收入最高的一個cd主城區。
看我沉吟,布店老闆試探地問:「客官可有興趣?」
「請問,這蜀錦是什麼價格?」
「一匹50兩銀。」
「什麼?這麼貴?」要知道,達到「練」這個級別的奢侈品一匹也才賣二三兩銀子,這蜀錦難道比最高級的練還要貴十倍以上?
布店老闆說:「小店一向薄利經營,這個價格是很公道的。」
「我是說它和別的錦比起來有點貴了。」
「這蜀錦織工複雜,品質精美,自然非一般的錦帛可比。客官要覺得貴,其實小店裡還有些彩練也是不錯的。」
「那倒不必,我還挺喜歡這蜀錦的,給我來上50匹吧!」
「啊?這麼多?」這次輪到布店老闆吃驚了。
「50匹很多嗎?」
「客官,是這樣,小店生意雖還過得去,但每次進出貨也就幾千兩銀子,但每次進貨各種錦帛都得有,而且這蜀錦貴重,萬一要是進得多了,容易引人關注。所以小店每次只能進五十來匹,現在賣得只剩二三十匹了。」
「好吧,那就給我都拿來吧。」
「這個……」布店老闆有點為難地說,「這蜀錦乃是本店的招牌,還請客官給小人留上幾匹,賣您20匹可好?小店願贈送客官白練兩匹!」一匹白練大約一二兩銀子,兩匹就值三兩多了。
「不用了,」我挑了兩匹有荷花圖案的說,「幫我把這兩匹找個錦盒包起來就行了,再送我幾個錦盒。」我付了一千兩銀子。
走出布店,我心裡暗暗琢磨著,這蜀錦薄而輕,價值又高,甚至比攜帶銀子還方便,看來這「寸錦寸金」的說法,除了指蜀錦的價值高之外,倒還有便於運輸的功效。難怪諸葛亮把蜀錦當成戰略物資,北征時提出「決敵之資,唯養錦耳」。
據說三國時期不僅是兵馬之戰,也有金融戰,諸葛亮、陸遜先後多次使用「大錢」,結果均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卻使得通貨膨脹、錢不值錢,最後蜀錦卻成了硬通貨。
再者說不管什麼年代,永遠都有富人,而晉朝時的達官貴人又有比闊賽富之風,好東西不怕沒人買。雖然折現費事了一點,但長途運輸比銅錢之類的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就算送禮,送同等價值的蜀錦比送金銀對見慣了錢的人來說也效果好得多。
於是暗暗打定主意,蜀錦這東西遲早要多搞一點,也許未來也能成為自己的戰略物資之一。而漢中曾屬蜀國,與蜀錦產地cd常年往來,建一條絲綢之路大為可行。不過還得想想有什麼東西是cd缺的,兩頭生意都得做。
而且長途運輸也不是好的辦法,漢中到cd一千多里路,這時也沒高速公路之類的,正常來回一趟得按月計算,滿打滿算一年也折騰不了十趟,效率太低了。如果有幾個中轉站就好了,效率又高,風險還能降低。
想了想打過的三國遊戲,漢中往南是巴西郡,巴西郡直接往南可達巴郡也就是重慶,西南方向就是cd到cd還可以由武都經梓潼一路向南即可,此時也搞不清那條路更近一些。反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李白說的,說明一直到唐朝這裡的路都不好走。
不過眼前想這些還太遠了,雖說下棋要走一步看三步,但嚴格地講,目前連第一步怎麼走都沒想好。唯一比較明確的是看中了陰平這個地方,雖偏僻人少,但山高路窄,極其便於防守,評書《三國演義》里說,哪怕當時只有百十個人在要道處設道關隘防守,鄧艾令蜀漢最終投降的冒險計劃就得泡湯。
前事已已矣,後事亦難知,還是做好眼前的事吧。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青樓,找美女。逛到天色將晚,我就直奔月華台而去。女官把我引上樓,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南鄭花魁吳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