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曹夫子> 第一百一十五章 華雄

第一百一十五章 華雄

  由於曹耀的大名自從發明細鹽之後天下皆知,又因為治理廬江郡而被天下文人讚賞,郭嘉與戲志才本就是好友,當然有所耳聞。


  說起郭嘉,曹耀了解,前世的人們嘗嘗拿他與諸葛亮作為比較,經常說起「郭嘉不死,卧龍不出」,可憐,郭嘉的足智多謀。


  而曹耀也是忠實的嘉迷,從開始讀《三國志》起就很喜歡郭嘉。不僅是因為他的聰明,也因為他的張揚與曹操的那種相知。每有疑慮就問計於郭嘉,每有爭議皆以「奉孝與孤相同」做結。


  郭嘉一生雖然短暫,卻用謀無數,而且都是詭奇的險招,在曹操進退兩難時,堅定他的信念一舉殲滅呂布,「虛國遠征」攻烏丸,讓袁氏餘黨無立錐之地,是他用生命留給了我們「兵貴神速」這個詞。


  而反觀諸葛,他是個著名的政治家,他發展蜀國,讓一無所有的劉備得到了三分天下。但說到用謀略,拋卻羅貫中給他加的「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甚至那場原本是周瑜為主角的「火燒赤壁」,他在謀略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一生謹慎,嚴於律己」的諸葛丞相幾乎沒有打過一場值得被記入史冊的經典戰例。


  建安十二年,三十八歲的郭嘉病亡.同年,劉備從卧龍崗里請出了諸葛亮.郭嘉是謀略方面的天才,諸葛是政治方面的天才,沒能看到這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彼此鬥智,作為歷史的看客,曹耀深感遺憾.

  但是,曹耀在遺憾的同時,也生出了憐憫之心,覺得這位不世之才死的過早,太可惜了,如果,不能夠挽回……


  想到這裡,曹耀無奈的搖了搖頭,歷史的軌跡早已固定好,又有誰能夠改變這一切?即使是他這位後來者。


  他清楚的知道,歷史其實正在潛移默替的改變,就如同趙雲、周泰等人,但,這畢竟不是歷史的潮流,無法引起太多波瀾。


  「曹太守,這兩位就是郭奉孝以及戲志才了!」


  曹耀望去,自己打量這兩位不世之才,只見一個身襲白衣的男子坐於案桌一旁,手持酒樽,緩緩飲入口中。他的眼睛似閉非閉,嘴邊帶著幾分若有若無的笑意。


  白色的衣襟半敞束於腰下,墨發微松,風流洒脫的氣場傾泄而出,儼然一位醉於飲酒的浪子。


  曹耀知道,這人便是郭嘉了,的確,他與傳聞中還是非常相符的,雖樣貌不是非常俊朗,但嗜酒成性,這恐怕也跟他以後得的病有關。


  聽到荀彧介紹自己,便望了望曹耀,流露出一份笑意。


  曹耀目光收回,有放在了另一個人身上,他,就是戲志才了!

  曹耀了解,戲志才在三國演義里並沒有被人提起,只有在三國志里,才有幾個字粗略的提起過。


  其實,他是真正被《三國演義》忽略的一個三國牛人,曹操長跪請教,曹丕說沒他皇帝當不成。


  他是曹操身邊最神秘的一位謀士,曹操曾長跪請教他兵家之事,他死後郭嘉成了他的接班人,可是到曹丕稱帝之時還在讚歎,沒有這個人,他的皇帝都當不了。


  在正史上來說,戲志才剛投靠曹操時就被委任為謀士,由於早死,荀彧又推薦了郭嘉、但曹操對戲志才的確是非常看重的

  戲志才,表字不詳(一說戲志才名忠,字志才),東漢潁川郡人,由荀彧推薦出山輔助曹操,成為曹操的謀士,為人多謀略,曹操十分器重他。


  關於他的名字:從漢末三國士族的交際原則來看,荀彧與其深交,他是寒門士子。


  另因兩個字的名在當時屬賤名,一般情況只有賤民才會用兩個字的名,所以很可能其名不詳,而「志才」是其字。


  但是,曹耀非常清楚,戲志才是先於郭嘉推薦給了曹操,可見其的足智多謀。


  但,他的短命程度,比郭嘉還要厲害!


  曹耀抱拳,對二人說道,


  「早就聽說郭奉孝與戲志才大名,今日一見,也了卻的我的遺憾!」


  郭嘉與戲志才慚愧,郭嘉罷了罷手,說道,


  「早就聽說曹太守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既然郭嘉與戲志才能被荀彧說服來此,曹耀定是得到了他們的認了,換作別人,估計見都不會見一面。


  對於三國謀臣,挑選自己的主公是非常剋扣的,不然,歷史上,郭嘉等人也不會捨去了袁紹。


  如今,曹耀再怎麼也是一郡之主,而且,他的事迹,從政能力也得到了他們會的認了,所以,就等著曹耀相邀了……


  時間匆匆,曹耀招攬了荀彧、荀攸、郭嘉以及戲志才之後,讓他們先行趕往廬江,等待他回來任職。而自己繼續前行,往洛陽出發……


  此時,十八路諸侯繼續討伐董卓。關東聯盟幾十萬的大軍屯兵汜水關下,不到三天,尚未開始發出攻擊,汜水關內的華雄就忍不住了,下關挑戰而來。


  …………


  這一天,盟主袁紹召開聯軍會議,在聯軍大帳之中,十八路諸侯分裂而坐,還在討論強行叩關的事宜。


  孫權和孫策也跟著孫堅身後,進入了大帳之中,孫策和程普身軀筆直站在孫堅後面,而孫權卻仗著自己年少,懶得理這麼多規矩,靜靜的坐在孫堅身邊。


  「報!」


  突然一個士兵狼狽不堪的沖入大帳,單膝拱手道:

  「汜水關主將,華雄前來挑戰,已經斬殺我軍數位大將。」


  「什麼?」


  眾人大吃一驚,有些難以相信。


  華雄雖然大敗孫堅的江東軍,但是麾下不過數萬大將,面對關東聯盟的幾十萬大軍,不固守雄關,居然出關挑戰,勇氣可嘉!


  袁紹身為盟主,站了起來,華雄既然有膽來挑戰,他就要迎戰,眸光掃視,很有威壓的道:

  「區區一跳樑小丑而已,誰願前去迎戰,斬殺華雄,揚我關東之軍威!」


  「小將願往!」


  話語剛落,袁術背後,一員大將走了出來,體型壯碩,身披盔甲,手握長矛,躬身說道。


  「這是我麾下大將,俞涉。」


  袁術一臉驕傲的道。


  「好,祝將軍斬殺此繚!」


  俞涉領命而去……


  不到一刻鐘,有士兵來報:「報——俞涉將軍與敵將戰不到三個回合,便被華雄斬殺馬下。」


  眾人大驚失色,袁術更是面色鐵青,有些愣了,不敢相信,半響才回過神來,一臉的陰霾。


  「可有誰願意繼續接戰,斬殺華雄。」


  袁紹也算是沉穩之輩,沒有看見絲毫慌亂,目光凝視大帳之中的十八諸侯,繼續問道。


  袁紹的目光明顯盯著冀州牧韓馥身後的一員手握大虎的身高八尺的威猛武將。


  這時候,冀州牧韓馥彷彿也看到了袁紹的目光,沉默了一下,便站了出來,朗聲道: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殺華雄。」


  「末將潘鳳願前往!」


  威猛大漢踏步而出,手中大斧揚起,寒芒涌動,聲如雷霆,言語之間,僅僅是聲波便可震動大營的四方營帳。


  「好,好,來人,上酒!我袁紹為壯士助威。」


  袁紹一看到潘鳳走出來,他的神色之中明顯出現了一抹壓抑不住得意的笑容。


  只見距離聯軍不遠的汜水關戰場上,潘鳳騎著一匹大馬,手握重斧,直奔華雄而去:

  「某家巨鹿潘鳳,西涼賊子華雄,爾可敢接我一斧。」


  「哪來的無名小輩,納命來!」


  汜水關下的華雄一看,頓時神色凝重,策馬上前,長刀舉起,寒芒如龍。


  擋!

  刀斧交錯,火花四射,發出尖銳的一聲響動,不斷的回蕩,震動周圍的大地。


  潘鳳感覺華雄的武藝強大,一招不破,回斧再砍,交鋒不到幾個回合,明顯體力已經支撐不住了。


  「哈哈哈……關東鼠輩,原來是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再吃我一刀。」


  華雄一看,目光大亮,明顯感覺對手在不斷的變弱,大喜,一刀兇猛砍下來,這一刀把潘鳳直接斬的巨斧脫手,胯下烈馬慘死,潘鳳也落地,補上一刀,斬殺之!


  賬內,袁紹等人還在商議戰事,卻聽到一個聲音。


  「報!」


  「潘將軍十合之內,被華雄斬於馬下!」


  這個時候,在聯軍大帳之中,一眾諸侯一聽潘鳳居然又敗了,頓時都有些驚慌失色,韓馥更是慌了,一言不發。


  袁紹略感失望,最後只能的對著聯軍各諸侯,道:

  「諸位,此獠兇悍,還有誰還願意前去挑戰的?」


  眾人一聽,頓時沉默了,大帳之中的諸侯麾下不是沒有猛將,不過如今聯軍大將接二連三的在華雄手上戰死,他們都不太願意出手。


  「奈何啊,居然區區一個西涼華雄便讓我們關東群雄束手無策了嗎?」


  袁紹一看,面色有點難看,無奈的仰天長嘆,嘆聲的道:

  「哎!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便無懼此獠!」


  「我願前往,斬華雄之頭!」


  袁紹話音剛落,一個身高九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洪鐘的大漢站出來,拱手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