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常平倉
包拯想去常平倉看一下,卻被李營告知常平倉沒有糧食了。而且還拿出了常平倉糧食的進出賬簿,根據賬簿顯示,常平倉的糧食確實已被發放一空,全部用於救濟災民了。
包拯並不死心,他堅持要到常平倉去看一看。李營並不阻攔而且還跟著包拯一起到了常平分倉。
包拯和李營來到了常平倉,倉庫裡外一片寂靜,連倉庫的大門都沒有上鎖。李營命人找了半天才找來了一個上了年紀的差人。
那差人看到李營很是驚異,急忙上前施禮道:「參見知縣大人。」並且為自己的脫崗行為辯解道:「因為庫房之中什麼東西也沒有了,沒有什麼可被賊人惦記的。所以我才離開了一會兒。」
「打開大門。」李營看著那老差人的樣子,不知說什麼是好。只好命他先打開倉庫的大門。
倉庫的大門被打開了,一陣陣灰塵掉落,隨著風飄落著,充滿了整個空空如也的倉庫。
倉庫裡邊別說糧食,連個老鼠都沒有。一連打開幾個倉庫全都是這樣。
「大人不用看了,所有的倉房都是這樣的。」那個老差人接連打開了幾個庫房的大門累的有點兒氣喘,彎著腰對包拯等人說道。
「這裡邊的糧食都是在什麼時候搬走的?」包拯不甘心的問。
「自從上邊有命令,讓開放常平倉,平價賣糧,沒多久常平倉的糧食就被銷售一空了。」那老差人不知包拯什麼來頭,見知縣李營都在旁邊陪著,所以對包拯說起話來分外小心。
「這災害剛發生就將常平倉的糧食全發放光了?」包拯在空曠的倉庫內來回走著。大大的倉庫裡邊有的只有隨著他腳步起浮的塵土,連一粒糧食也沒有留下。
「主持救災的是陛下的親侄子平陽郡王趙允升,是他親自下達的命令叫我們儘快發放米糧給災民。所發放的數額也都是他認可的。人家可是郡王,皇親國戚並且還是奉旨救災的欽差,我們哪敢有異議,只能聽從郡王的命令行事了。」李營擺出一付十分的委屈的樣子說道。
「這可怎麼辦?怎麼辦?」包拯很無助的在那裡自言自語。這救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距離田地里再長出糧食來還有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災民們還要吃喝,沒有了糧食就會餓死人,餓死人就會有人造反。到時可真要血流成河人頭落地了。
李營看包拯在那裡著急的不得了,又走過去火上澆油的說道:「這常平倉沒有了糧食我也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我又組織城中的富戶捐出自家人的糧食救災。怎奈災民太多。富戶家中的糧食也發放的差不多了。現在城中的所有人都面臨著斷糧的危險。再沒有可發放的糧食,很容易引起民變。包大人你也是朝廷的欽差,能不能代表我們向皇帝求情,再撥下些糧米來以安撫百姓,以防民亂的發生。」
「臨近的州府還有沒有富裕的糧食可以調撥?」包拯現在想的是怎樣先保持地方上的穩定。
「別說臨近的州府,整個河北西路都在王爺的統一領導下,將救災的糧食全都發放了下去。想要再找到糧食可不那麼容易了。」李營痛心疾首的說道。
「李大人,災害遠未結束,接下來你準備怎麼辦。」包拯穩住了心神面對李營問道。
「我,我能有什麼辦法,只能盼著上天早降甘霖,地里長出莊稼。老百姓就得救了。」李營扭頭四下張望著說道。
包拯在真定縣的常平倉內轉了一圈,發現所有的倉房都空空蕩蕩沒有了一粒糧食。李營面對飢荒又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對於饑民們的死活他根本不關心。現在跟他說什麼也沒有用了。
包拯沮喪的離開了真定縣的常平倉,包拯在天長縣的時候與縣內的饑民有過很長時間的接觸,他知道那種無衣無食的感覺有多麼痛苦。絕非文人吟唱兩句詩所能表達的。在大自然的災害面前生命是十分脆弱的,這些災民變成一堆枯骨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既然這真定縣的知縣李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那只有求助於上一級的州府了。真定縣隸屬於河北西路。河北西路下轄下分四府,九州,六軍。四府指的是真定,中山,信德,慶源。
真定縣受真定府的直接管協。包拯本來想從下邊的縣一級開始調查,所以沒有驚動各地州府。以包拯的級別想要查州府一級的官員也是十分吃力的。
現在沒有辦法,包拯只能直接去找真定府的府尹毛文毛大人了。
包拯急匆匆的趕到了真定府,來到知府衙門,遞上自己名帖。看門的差人看了看是一個六品的御史,也就沒怎麼把他放在眼中。
「在這裡等著吧,我去裡邊通報一聲,知府大人有時間會接見你的。」門口的差人懶洋洋的對包拯說道。差人心說這個官還是太年輕,到門口連點兒孝敬都沒有還想見知府大人。我將名帖遞進去,什麼時候能見到知府大人你自求多福吧。
包拯的名帖輾轉送到了知府毛文的書中,毛文一看名帖反倒嚇了一跳。
「這不是那個傳說中的包黑子嗎,這簡直是一個瘟神啊,上次去了一趟應天府,應天府知府錢飛就弄了個丟官罷職。那應天府可比這真定府大多了,錢飛那也是簡在聖心的人物,差一點兒就當上參知政事的人。都被這包黑子弄完蛋了。最好不要得罪他,趕緊將他送走。」有關包拯的傳說如今已在官場中流傳開來了。他們現在倒不是覺得這包拯有什麼能耐,而是不願意粘上這個晦氣。
知府衙門看門的差人覺得今天自己看走眼了,連他都沒看上眼的一個小御史卻受到了少有的優待。知府的師爺親自跑了出來將包拯迎了進去。看門的差人暗自慶幸自己剛才沒對這個黑臉御史說難聽的話,看來這個御史肯定與知府大人有親戚關係,要不然也不會勞動了師爺來迎接。看門的差人在那胡思亂想著。
包拯倒沒有想的更多,能夠儘快的見到知府大人是他最高興的事。那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饑民在包拯的心中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