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林羽之穿越日常> 第三百六十二章 祈福求子四

第三百六十二章 祈福求子四

  螻蟻林羽之帶著妻子溜達回自己的客居禪房,天色漸晚,照例讓十一去取齋飯。


  二人風平浪靜的用了晚飯,閑談莫不是寺中景緻,大師佛法精深,以後應常來云云。


  只到入夜歇下,林羽之才壓在被中,極低的聲音道出自己看出的真相。


  而對於顧瑾而言,若不是夫君捂住了她的口,恐怕這寂靜的夜裡要出現一聲驚呼了。


  林羽之是早有先見之明,這事太齷齪太骯髒,小妻子聽了不震驚才怪呢!


  ……


  「這件事簡單不了,你也不必過於震驚了。估且不論這事是不是背後有人操縱,只說今天那婦人這種情況,為什麼要來祈福求子?」林羽之聲音裡帶著一絲無奈。


  「為什麼求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若那婦人不能生子,恐怕就有被休棄的可能。」


  顧瑾粗喘著氣,久久不能平靜,對夫君的話更是不能理解。子嗣傳承是家族頭等大事,也是婦人在夫家站穩腳跟的基礎。


  「所以,所有的責任就都壓在了婦人身上,不論什麼緣故造成不孕,都是女人的問題,男人都是高高在上的,視女人如傳宗接代的工具,這才是這樣的事情存在的根本原因。


  地位的不對等,這種從屬依從的關係,讓這些女人但凡有一絲辦法都會緊緊抓住,哪怕到時明知道面前的是萬丈深淵,也只會在猶豫過後跳進去。


  還有一些女人即便活著,也活在愧疚里,夜夜擔驚受怕,就怕哪一天事情給敗露了。這種心裡的愧疚與煎熬,比殺了她們還來的殘忍。」


  顧瑾聽著丈夫有些冰冷的聲音,渾身顫慄,而面對夫君說的這些道理,懵懂的明白,又很模糊,並不能全部理解。


  「何為男女平等?自古便是夫為妻綱,又何來平等之說!出嫁從夫、傳宗接代乃是女子應盡之本分,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顧瑾並不能理解夫君的一些說法,可能在夜深人靜時,孤獨無奈的時候也曾想過這些問題,但是也只是想想,又能有什麼用呢?世道如此,一人之力又能有多大的力量?想要扭轉乾坤,並不是自己這樣的弱女子能夠肖想的。


  「是啊!這就是現在的人之常情。所以那婦人既便回去后查覺出異樣,依然會飛蛾撲火,再來那觀音殿祈福求子,呵呵呵呵。


  她們是無辜,但不意味著就沒有她們自身的責任。這裡面是有許多值得同情的人,但是……若她們明明發現異狀,還要接連再來,那才是最滑稽可笑的結果。


  你說,她們是知情還是不知情?這世上沒有傻子,明明知情還再來。為什麼?因為這裡對她們來說,是一個解除她們現階段痛苦的好地方。能生個孩子,她們的痛苦才能結束。所以,這問題的根子在寺廟又不在寺廟。


  便是今天關了這個法華寺,明天換個山頭,蓋兩間小廟,還是這一套,依舊會香火鼎盛的。」


  路上行走,會遇上很多岔路口,向左還是向右?林羽之也會感到困惑。當本來離自己很渺茫的事情攤開在自己面前,有血有淚,還是看不見的血淚,並不僅僅是一句怎麼做就能有結論的。


  誠然這種事情不是一個人幾個人能背負的,就像古代這樣,只要民智不開化,女人被愚昧的教化,人的心智被統治者引導的困在這個固有的思維模式下,這個問題就永遠無解。


  而能做的是開啟民智,開辦女學,叫她們也少些愚昧。但這顯然是不符合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文化學習資源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上,統治階級制定一切規則,通過這些手段治理下面的百姓。


  治下的百姓不需要多聰明,也不需要有多大的創造力,他們只要乖乖地聽話,好好的種田,接受上層階級的領導和壓迫,不反抗、不鬧事,便達到了統治階級的目的。


  林羽之不想,也不會去勞心勞力的想法子去推翻統治階級,自立為王、背負責任、青史留名。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上位者所需要的勇氣、謀略、膽識和心性等等,自己並不具備。


  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業。


  以現在的觀察,現今的皇帝表現的是有積極向上的一面的。不論他的這種表現為的是青史留名或超越父輩、祖輩,取得卓越的成就,還是為了推動社會進步、治下安定、百姓安康,林羽之現在想看到的只是結果,他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明年,明年的春闈之後,或許就能見到那位傳說中的皇帝了,具體的情況屆時再看吧!

  林羽之沉默,顧瑾同樣無聲,同樣是女人,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設身處地的去想,任何一個人女人都很難去果斷的做出抉擇。細想夫君之言,又何嘗不是實際情況!這個社會賦予女人的便是這樣的責任,由不得人反駁。


  「我以前聽花婆婆說過,有一位婦人,剛成親,丈夫就去打仗了,後來再也沒有回來。好在這婦人有了丈夫的遺腹子,婦人艱難的將人養大,供孩子念書,等兒子考上進士,成了親了,老婦人也苦盡甘來了。唯一不足的是,兒媳婦一直沒有身孕。她不敢將兒媳婦逼的狠了,就偷偷的到寺里求子。也不知道是誤會的還是如何,老婦人以為這秘法也能代替,結果就進去了。可回去之後,應該就明白髮生了什麼。這老婦人無顏面對兒子,後來絕食而死。


  以前這樣的事情只當故事聽聽就罷了,沒想到竟然真有這樣殘酷的事情發生在眼前。」


  「這樣求子得來的孩子,以後若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要如何自處?若是被家族查出異常,那簡直就是滅頂之災!這些都是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而在這無辜背後,還有裡面折射出來的社會問題。而這樣的事情,我們能阻止一例,可我們如今不能阻止千例百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