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風起雲湧二
眾大臣伸長了脖子,好奇地瞪眼張望,很多人都是聽說有此物,但大家都沒有見到過,不管是不是真正的天書,都想一覽。
「呵,朕治下有如此有損萬民利益之事發生,竟然還會有天錦書神諭現世,此豈不是諷刺?既然有天錦書,那就呈上來吧!」
榮景帝冷笑,看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在這個節骨眼上有天錦書現世,是個什麼意思?想轉移朕的注意力,從輕處理此事,搪塞過去,可是沒那麼容易!
自己心中可不相信這種神鬼之說,至於自己之皇帝位乃天授這種說法,也不過是說給下面的人聽的。
如果自己不爭取謀划,早就被自己那些兄弟們壓下去了,哪有自己當皇帝的機會。
但既然說到天錦書,且錢豐也有奏報此事,確有蹊蹺,自己倒應該見識見識。
至於內容,自己也已得到錢豐的報告,總歸是一些人的把戲,要真是有人膽敢說出些不好的話來,也不會有現在之事了!
有人想拿此事作文章,自己也拿此事作文章。
榮景帝又將天錦書交給常全,說道「念!」
常全打開天錦書念道「繼天立極,繁榮景象,神功聖德,損於制錢!」
很多官員已知道其內容,但還是七嘴八舌地小聲議論開來。
「刀削火烤」榮景帝接著吩咐道。
既然背後之人布下這麼大的手筆,自己還是要再試一試的,怎麼也要做得像樣子一些,這天書可不能是簡單之物,不然就不神聖了。
常全領命親自上前,拿了一把刀子去划,自己也是理解皇上意思的,自然知道怎樣掌握分寸。
有兩個小太監各執了錦書的一端,展開。事有巧合,或許也是天意也未可知,常全是有幾分功夫的,下盤很穩,但是此時不知是何原因,腳下竟絆了一下,那尖刀順勢向錦書刺了過去。常全想穩住腳步,卻為時已晚,那刀尖已向著錦布猛地劃了過去。
榮景帝面對此意外,眉頭緊皺,自己是極不喜事情脫離掌控的。
那尖刀從錦書上面劃過,刀勢卻未止住,順勢又滑到了旁邊小太監的手臂上,只見那小太監的手上頓時血流如注,鮮血滴了下來。
再去看時,那錦書上完好無損,並未有一絲的划痕。
朝堂之上立時響起了驚呼之聲,眾位大臣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來。心中都有些打顫,莫非這是真正的天書不成?竟真的能做到刀削不斷,不留痕迹!
常全本來未穩住身形,滑向錦書,險些鑄成大錯,心中也是非常后怕,直道好險。
榮景帝也是異常的驚訝,沒想到此錦書竟然真不懼刀削,這倒是一件奇物了,莫非真是錦書天賜?
眾臣見此景,忙齊齊唱呵道「錦書天賜,天佑我大雍,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榮景帝淡定下來,此事雖然奇異,但到底自己也算是見識過無數奇珍異寶的,這點定力還是有的。不管怎樣,天賜之物,總是祥瑞之兆。
「眾卿平身!天賜此昭,必有深意。這『損於制錢』一言,亦可為上天厚德賜昭,朕亦決心徹查此事,嚴處逆天違紀之徒,革新制錢弊端。」榮景已開始藉機安排推行新政。這一講到上天示言,那事情就不簡單了,誰在想阻止此事也難了,天道不可違啊!
此時,忽然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說道「臣啟萬歲,臣以為天賜之言實需慎之更慎,以防奸逆之人為之,禍亂朝綱,火烤尚未嘗試,還不可下此定論,請萬歲下旨再試之。」宋源之父宋少傅跪下啟奏道。
宋少傅如此行事,也是不得不為之,因為知道兒子宋源參與其中,如果此天錦之言做實,皇上更是會藉機從嚴懲處,兒子官位難保不說,自己家族亦會受到牽連,做為三皇子的外家將嚴重失勢,齊妃娘娘在宮中將會非常艱難。
為三皇子維繫朝中支持者,擴大勢力,所需的銀子自不必說,是以兒子操作此事,自己也並未阻止,那能想到會爆出此事,現在悔之晚矣。
自己現在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是以才出頭諫言。
「啟稟萬歲,宋少傅所言極是,此事理應慎重。」又有一位官員出聲附議。
有了開頭之人,後面又連續有幾人出列附議。
「呵呵,朕真的是久未在朝堂上見到宋少傅,如今身體可好?」
榮景帝心中壓不住的冷笑,南書房玉案上可還擺著宋少傅之子參與熔銅鑄器的證據呢!還敢仗著皇子外家的身份肆意妄為,這是自己最不能容忍的。
自己才初初登基,就開始謀划著結黨營私,拉攏朋黨,其心當誅,還敢跳出來逆旨而行,真是膽子養大了啊!
「老臣身子時好時壞,身不由己,無法為皇上鞠躬盡瘁,盡忠報國,但此事干係重大,臣不得不諫言,望萬歲三思。」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有否決天錦之事,才能減輕皇上的處理力度,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臣等望萬歲三思!」多位大臣出列唱道。
榮景帝看著蹦出來的眾人,呵呵,這可真是不到黃河不死心啊,這是篤定此錦書會被烤壞了不成?但依自己之見,此書有九分把握不會燒壞。
背後之人有此一著,怎麼會不慎而留下把柄。剛剛刀削不壞之時自己已經想到此點,不想這些人還是不要命的撞上來。自己本還想看在三子的情分上,從輕處罰,不想這也是個老糊塗的,自己想不從重處罰都不行了,太不識抬舉。
榮景帝看著下面出列官員,一群蠢貨,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參與其中?不是結黨營私就是涉案之深啊,對於自己治下有這樣的臣子,感到深深的厭惡,是時候換換血了。
榮景帝掃視未出列的官員,冷笑著道「其他卿家以為如何?可贊成宋少傅之請啊?」
眾臣面面相覷,不敢隨意發聲。
「臣以為天錦已經過刀削,足可見其真,不應再有質疑,對天昭不敬!」高季文位列大學士,出列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