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君子不器
次日林羽之美美地用完早餐開始了一天的學習,講師也開始了他今天所要講授的題目是:子曰:君子不器。
昨天剛被系統調戲了一把,今天就被講師這個題目給震到了。對於「君子不器」,教科書上的解釋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孔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為「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不器」就是並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放在《論語》中《為政》篇,就是說明為政在這方面的道理,換句話說:「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說明。
君子不器如照字面意思就是「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放在現代那就是一句非常標準的罵人的話:你不是個東西!嗚呼哀哉,講師你這個題目出得太絕了。
林羽之左右看看,大家都很淡定,沒有一點異常。
講師又道「今日以此為題,諸子可辯之」。
這就是要辯君子到底是器還是不器,是東西還是不是東西,不管怎麼想都是一個坑啊!
其實這個辯題要辯的也就是君子要博學廣記還是要專註致精?
只聽有士子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君子不器也。」這個就是支持博聞了。
又一士子道「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子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這是個立志不到一定程度不罷休的。
又一人道「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個就是道的意思了,這是要順其自然了!
……
諸士子觀點不一,你來我往,各抒己見,引經據典,暢所欲言,場面十分熱鬧了。
對於這個問題林羽之也是有自己的觀點的。
林羽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此是《中庸·第二十章》中關於治學的名句,相傳作者是孔子後裔子思,該句意思是要廣博地學習,要詳細地求教。要選擇好目標執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
這個觀點也很符合林羽之做事的態度。
講師聽得大家各抒己見,深感欣慰,又就個人觀點進行了詳細論述,最後道「每人再據此作一篇制義文章來」。
此題已講的很明白了,但文章寫出來措辭造句、引經據典的論述,優劣則更見水平了。林羽之也埋頭認真作答起來。
午飯時分,小廝十一進來回稟「少爺,那個書局的孫掌柜的說了,今天酉時在福運茶樓侯著。」
材羽之點頭道「好,屆時你提前安排好車馬,不要誤了時辰。」
十一立回道「是,少爺。」
材羽之飯後回學堂繼續讀書。關於今日和孫奇見面之事,昨晚自己已做好了初步的推演,也相當於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企劃方案,以及對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的準備,《西遊記》古典版本也已兌換到,對今日談判之事並不擔心,只等酉時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