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新秩序>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出一個「代州之盟」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出一個「代州之盟」

  訂閱說明:本章以戰爭背景介紹為主,劇情不多。

  ……

  大同政權拿下應州后,山後九州已得其小半,再靠第一軍軍部軍管,已經適應不形勢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軍政不分尾大不掉的隱患。

  徐澤乃以應、蔚、白、奉聖州設燕西路,置巡撫使司,首任燕西路巡撫使是宗澤,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第一軍備戰打仗。

  其人南巡前,便命燕西路巡撫使司積極備戰,隨時做好南下代州的準備。

  所謂師出有名,大國相爭要有正當理由,就算要耍賴,也必須講個程序和面上站得住腳的原因。

  若是吃相太難看,只顧眼前利益使蠻力,無緣無故就興起大戰,會為以後埋下很多隱患。

  大同以趙宋背約,擅自招誘本國應州百姓為由進軍河東,出兵地點就只能選在燕西路,進軍目標也只能是緊挨應、蔚兩州的代州。

  徐澤已經通過兵臨開封,逼迫趙宋朝廷認輸簽約,拿到了本國派兵進入代州的「許可證」。

  正常情況下,宋軍應該不敢抗旨阻礙同軍入境搜尋本國百姓。

  但要想就此拿下代州賴著不走,卻不能指望代州守臣真會奉旨投降。

  更關鍵的是,徐澤就不想獨立性很強的河東宋軍「望風而降」。

  逼迫宋庭接受同軍進入河東路,只是為了控制戰爭規模,卻不是為了「和平接收」。

  獨立性很強的河東路必須武力解決,不如此難以滌盪其境內的陳腐勢力。

  直到同宋兩國就應州之事達成相關協議,開封府軍事危機解除,教主道君皇帝的注意力仍放在繼續南巡,已經進入京東路的大同正乾皇帝身上。

  莫說徐澤帶著龐大的軍隊,手裡還扣著皇太子和公相。

  就算其人手中僅有少量的儀衛,也沒有哪個臣子敢向教主道君皇帝提議派兵進入偽同境內擊殺逆賊。

  幾年前的京東大戰,留給趙宋君臣的心理陰影太重了。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已經逐漸形成了對偽同只能防守反擊,絕不能越境主動攻擊的共識。

  這無關雙方兵力多寡和精銳程度,而是同軍對宋軍多次以少勝多且滅遼不費吹灰之力的事實,誘使紮根於宋人心中百餘年的懼遼情緒繼續發酵和再次升級。

  只要徐澤一日不回到燕京城,趙宋君臣就一刻不敢放鬆。

  在這種情況下,河東路接連傳回山後同軍異動,有極大幾率即將進攻代州的警訊時,趙佶、蔡攸等人還能怎麼辦?

  向河東增兵?

  想都不用想,開封府的軍事危機還沒有真正解除呢!

  何況,以徐澤的賴皮手段,就算朝廷有兵可增,也未必來得及。

  趙佶乃下旨,嚴令河東路宣撫使司要嚴守兩國剛剛簽訂的協議,約束手下軍士,儘力配合同軍搜尋遺落河東各地的應州百姓。

  膽敢阻攔同軍行事,乃至挑起兩國大戰者,嚴懲不貸!

  當然,教主道君皇帝聖明無比,明見萬里,絕沒有向徐澤拱手送出河東路的意思。

  須知道,宋、遼兩國百餘年間的歷次大戰,宋軍在平原上都是一潰千里,唯一能擋住遼人南侵腳步的只有地形險要的河東路。

  如今,同軍戰力更勝遼軍,又佔據了河北和京東,隨時能威脅開封府的情況下,若是再送出河東,趙宋將陷入全面的被動,就真的只有考慮遷都了。

  就算日後遇到大同內亂,或與他國爆發大戰等絕佳時機,趙宋想聯繫金人以夾擊大同,都只能借道夏國出使了。

  且不說與趙宋打了百餘年的夏國肯不肯借道,就算借到了道,並再次聯繫到了金人,宋金兩國之間連個物資輸送通道都沒有,又拿什麼說服貪婪的金人出兵?

  所以,現在開封府絕不能再亂,河東路也絕不能丟。

  教主道君皇帝在聖旨中反覆強調河東路對於大宋帝國的重要性,要求守臣必須嚴守城寨,不可給同軍可趁之機。

  至於河東路宣撫使譚稹接到這份自相矛盾的聖旨后該如何執行,那就不是天子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正如這些年以來,教主道君皇帝一面再三強調各地不可加稅增加百姓負擔,一面又不斷上馬超級工程並不斷提拔會撈錢的臣子一樣。

  若是這點領悟聖旨的本事都沒有,還做什麼官!

  從東京到太原府的直線距離,明顯比開德府到燕西路要近得多。

  但後者的道路條件又遠勝於前者,消息傳遞速度要更快。

  正常情況下,同宋兩國傳到兩軍對峙前線的時間基本不分先後。

  但徐澤蓄謀這麼久,又怎麼會老實等到兩國正式簽約后才通知牛皋出兵呢?

  所以,趙宋河東路宣撫使譚稹解脫了——其人至少不用糾結如何執行教主道君皇帝這道根本沒法執行的聖旨。

  因為,在其人收到聖旨之前,同軍就已經出兵了。

  趙宋代州與遼地朔、應、蔚三州接壤,唯有朔、代兩州邊境的其中一截修有長城。

  並非這一段的邊境最險要,而是恰恰相反。

  代州位於河東路的東北部,北踞北嶽恆山,南跨五台山,為太原府之鎖鑰,咽喉全晉,乃是趙宋首屈一指的防禦重州。

  其地與遼國的邊境由西至東分佈著黃嵬山、雁門山、屋山、恆山、泰戲山等大山,僅僅依靠這些大山和西陘、胡谷、雁門、樓板、陽武、石峽、土墱、繁畤、茹越、大石、義興冶、寶興軍、瓶形、梅回、麻谷等十五寨形成的完備防禦體系,就足以扼守要道,阻止敵軍侵入河東,不用再修長城。

  過去的百餘年間,軍力不振的宋軍硬是憑藉代州絕佳的地形和眾多的險關要塞,多次阻擊住強大的遼軍,並留下了「楊家將」的民間故事。

  膽大包天的秦檜便是認準了代州的有利地形,一旦做出決定,便徹底豁出去。

  其人先以聖旨逼迫郭仲恂死中求活,再以天使身份親臨一線,深入各城寨鼓舞士氣,欲要帶領代州守軍狠狠打擊南下同軍,一仗打出宋、同兩國的「代州之盟」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