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條 徐澤的意外應對
東京城中的君臣焦急等待了兩日後,京東東路的最新消息終於傳來了。
知密州事徐澤報捷:
登州第二將奔襲數百里,成功收復——濰州昌邑縣!
現正與賊軍對峙,賊軍勢眾,其部不敢分兵以進一步擴大戰果,
請求朝廷速派大軍支援,並建議朝廷從青州、沂州兩面出兵,夾擊賊人。
徐澤這份捷報,差點讓趙佶、童貫等人噴出一口老血。
這賊子!
太他——狡猾了!
說好的知密州事,
說好的徵用膠即港,
說好的以天下為己任,
到頭來,怎麼就變了呢?
做人,還能不能講點誠信!
放著賊人兵力相對空虛的密州不打,偏要跑去打賊人剛剛重兵集結的濰州。
還要朝廷派軍支援,濰州連個港口都沒有,怎麼支援?
走海路繞一大圈,由情況更複雜的登州登陸么?
現在,該怎麼辦?!
針對徐澤「求援」,「兩府」合議半天,拿出的辦法就是——沒辦法!
不僅是因為徐澤的應對措施太出人意表,讓朝廷完全無法下手。
更關鍵的是濰州山高路遠,情況瞬移萬變,朝廷的應對嚴重滯后。
開戰以來,朝廷每次的應對措施還沒到位,京東東路的形勢就已經急劇變化了。
朝廷收到的,永遠是已經變化了的消息。
比如這次的信息,就是徐澤自己派船送到河北路濱州,
再由驛馬加急轉送東京的消息,這一趟就是整整四天。
徐澤和李子義二賊又都是以快打快的高人,
四天的時間,足夠這兩賊子做出好大事情來,
至少以大宋君臣的戰術素養,跟不上這種急速變化的戰爭形勢。
朝廷已經吃夠了被賊軍反覆調動,抽冷子就挨揍的虧,不能再這麼被動了。
當然,大宋人才濟濟,朝廷自然不缺高人。
有人便提議,既然賊軍的主力在北線,其南線必然兵力空虛,
官軍不如化被動為主動,調集大軍進攻南線的臨沂。
這個的策略聽起來確實很不錯,但還是一廂情願的紙上談兵。
朝廷至今為止,都沒搞清楚賊軍究竟有多少人,
賊人北線確實有重兵,南線卻未必空虛。
就算南線兵力空虛,進攻乏力,但依靠堅城防守官軍的進攻照樣很簡單。
即使官軍真能成功收復臨沂縣,賊軍一樣可以從容北上。
而官軍主力想追趕賊軍,就只能一座座城的慢慢打,
等朝廷大軍打回青州的時候,賊軍也許已經在河北轉了一個圈,兵力再次暴漲,正率主力南下東京了。
現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由宣撫制置使童貫親自出馬,趕到徐州督戰了。
但童宣撫制置使即便丟下京中的一攤事,現在就趕到徐州,也沒用。
最重要的平亂力量西軍沒有布置到位前,前線除了固守待援,還是固守待援。
兩日後,知青州事崔直躬急奏:
李子義以朝廷背信棄義,借招安之機偷襲其部為由,兵圍益都縣。
賊人抗住徐澤攻擊的同時,居然還有餘力圍城,其主力肯定在北線!
北海之戰後,濟南府和淄州、青州三地兵力大損,士氣極低。
青州一旦陷落,賊人再北上河北路,開闊的河北平原將任由賊軍肆掠。
河北禁軍的戰力一向排在京東之後,根本無法和能擊穿京東東路的賊人硬拼,
就算之前的布置全部落實到位了,河北路也難當賊軍奮力一擊。
李子義北進,東南漕運暫時是安全了,但賊人在河北也能輕易裹挾十萬大軍。
憑藉這些人,賊人就可以直接攻打東京城了!
而賊軍若是放棄北進,改向西面的話,
以被釋放俘虜為主力的濟南府和淄州兵馬,也根本不可能擋住賊人的兵鋒。
剛剛調動的京東西路援軍應該還沒開拔,等他們倉促趕到濟南府,
將會一頭撞上賊人的大軍,官軍要是再遭大敗,那形勢就更危險了!
事到如今,童貫再也坐不住了,
請示天子后,即帶著自己的幕僚班子,匆匆趕往南京應天府,
以統率部分剛剛彙集於此的京營禁軍,再趕到鄆州,靠前處置突發情況。
同時,急令第二批西軍和尚未到位的各地抽調兵馬,火速前往鄆州集結。
賊人的主力雖然在北線,但南線還不能放鬆,第一批抽調西軍繼續趕往彭城。
真正的原因,還是這部西軍連續奔波,已經非常疲憊了,急需休整。
且其部人數太少,即便調到北線,也難當大用。
四日後,童宣撫制置使帶著倉促集結的四萬大軍,才趕到廣濟軍境內,
就收到了益都縣城被攻破,武松掩護崔直躬突圍至淄州,
賊軍一路追擊,再圍淄州治所淄川的消息。
與此同時,徐澤部猛攻賊軍兵臨北海縣的「捷報」,也轉送到童貫手中。
形勢危急,童宣撫制置使只能催促疲憊不已的官軍加快步伐,繼續北上。
待大軍趕到鄆州,並再度分兵,挑選部分精銳趕赴濟南府時,
淄川每日仍是急報不斷,但還掌控在官軍手中。
童貫終於鬆了一口氣,心中卻有些隱隱不安。
北海之戰中,青州好歹還有武松一部保全,比起淄州官軍的戰損小得多,
賊人能輕易攻下青州,沒道理拿不下淄州。
果然,兩日後,徐澤部急奏:
賊軍回師,擊敗了登州第二將進攻北海的人馬,正在壓迫昌邑。
其部出兵后,無日不戰,損傷慘重。
至今卻未看到朝廷增援的一兵一卒,反倒是賊軍的兵力越打越多。
徐澤在奏章中氣急敗壞地指責朝廷中有奸臣,坐視登州第二將流血,
揚言再看不到援軍,就回師登州休整,丟下這爛攤子不管了。
看到這顛倒黑白奏報副本,童貫鼻子都要氣歪,
卻也只能咬牙忍下,催促大軍繼續向濟南府進發。
進入歷城后,總算有好消息傳來——賊軍久攻淄川不克,撤軍了。
青州第一將副將武松率部尾隨敵軍,
連戰皆捷,竟然一路收復益都縣。
賊人禍亂京東路以來,官軍所有的勝仗全是武松一人打下來的,
即便此人驍勇異常,也太巧了,就連童貫都覺得這個武松有古怪,
但到了這個時候,童貫卻沒心思去管武松的問題了。
賊人出兵的方向,以及撤兵的時機都非常蹊蹺,彷彿就是為了調動官軍一般。
童宣撫制置使預感自己似乎受了賊人的愚弄,官軍被賊軍牽著鼻子走了!
到底是繼續向東,與徐澤部夾擊賊軍,
還是趕緊回師,應對南線可能出現的進攻?
未待童貫作出判斷,徐澤再次上了急奏:
賊人大軍集結昌邑縣,登州第二將不敵,退入萊州境內固守待援!
這道從萊州輾轉進入東京,再傳到童宣撫制置使手中的急奏,
落款時間為六月初七——五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