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新秩序> 第四章 鐵牛挨罵心裡爽

第四章 鐵牛挨罵心裡爽

  政和六年正月初六,史進帶領下,海東郡聯合船隊終於安全到達之罘灣。

  同船來之罘灣的,除了輪戰結束的第二將三個都,李逵統帶的海東軍第三營也一同乘船來到之罘灣。

  回來的人較多,護送船隊除張順和李俊所部的戰船之外,海東郡部分戰船也被熊蒙帶來。

  王進讓史進給徐澤帶來了一封長信,詳細彙報了海東島大戰始末、海東前期過速發展埋下的隱患,以及發展規劃調整建議。

  基於土著聯盟被一戰打殘,再不敢挑釁海東郡,毗舍耶國被滅后,余部已分裂成若干部,為了爭奪資源相互征伐,暫時無力也不敢北顧的事實。

  王進與趙永裔討論后,建議調整海東郡發展目標,對今後兩年的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調整海東郡官府結構,逐步完善民政體系,建立移民——常駐民過渡的長效機制,做好迎接新的大規模移民潮準備工作。

  二是大力開墾荒地,建設水利設施,完善郡城輻射範圍內的道路交通網,待海東郡人口突破三萬以後,開始置縣。

  三是羈縻戰敗土著,對還敢騷擾海東郡擴張的部落,動員羈縻部落討伐即可,海東郡在未來幾年內,盡量不大規模用兵,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民生問題上。

  王進建議流求國東進,持續騷擾毗舍耶余部,必要時上岸定居,在毗舍耶人的空隙部立足,阻礙其部統合。

  四是吸納流民中的敢戰之士,編練成軍,嚴加訓練,為同舟社即將開始的大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

  徐澤回信批准了王進的全部建議,但強調編練軍隊視實際情況而定,不必勉強。

  絕大部分移民是不安於現狀的拼搏者,適當徵兵,將移民中的不安定因素轉化為敢戰力量是必須的。

  但徐澤不比一般的造反者,他打天下的耐心很足。

  在他的計劃中,打下一地就治理一地,消化一地,給這一地帶來民生福祉,得到當地百姓的真心擁護,而後再繼續養兵擴張,以此循環。

  在此戰略下,同舟社總體上是不會缺兵員的,缺的只會是各種戰略資源,比如糧食、布匹,比如打造兵器甲胄和造炮所需的高品質鐵礦。

  徐澤還批示海東郡在人力分配上,要向實驗場適當傾斜。

  陳淳帶到海東的實驗項目很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中就有萊蕪監偷偷研製成功的礦渣水泥。

  等水泥廠開工后,海東郡的基礎建設應該會更快一些,但受限於上游產業——煉鐵的產能,要想形成規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給王進回了信,徐澤又召見了史進、張順和李逵三人。

  史進補充了一些海東大戰的細節。

  得知杜遷戰死前,曾拖著受傷極重的身體遲遲不肯咽氣,最終卻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徐澤也神傷不已。

  回想起當初上梁山后,杜遷是自己「收服」的第一個「梁山好漢」,是與自己並肩戰鬥過的元老之一,儘管因為天賦和能力的原因,其人漸漸被很多後來者超越,但杜遷一直很勤勉,從未抱怨。

  徐澤對杜遷的始終在關注,但與杜遷並沒有很深的交往,這個沉默寡言的漢子硬是以命相報,讓他很是感慨,似乎理解了杜遷的想法。

  徐澤嘆道:「等日後,我們全取了鄆州,就把杜遷的骨殖接回來,讓他入駐梁山義烈閣吧。」

  史進應下此事,牢牢記住。

  張順接著彙報了新型戰船在遠洋航行上的一些問題,徐澤授權其與孟康直接聯繫,進一步改進船型。

  而後,張順又提及湯隆和凌振試炮之事,盛讚火炮威力的同時,也惋惜海東鐵質普遍較差不宜鑄炮。

  徐澤知道張順和阮小七都很期待水營的戰船列裝大炮,勉勵他先練好精兵,大炮會有的。

  徐澤對海東鐵質較差隱隱有預料,並不是很驚奇,也不甚著急。

  經過幾年的練兵和實戰考驗,同舟社旗下兵馬不敢說傲視天下,但打敗同規模大宋禁軍確實很有底氣,即便和女直人放對,亦能有一搏之力。

  有了一定戰力的情況下,徐澤對大炮的渴求沒有那麼強烈了,反正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只需按部就班繼續實驗,等有了合適的鐵礦,就可以量產了。

  沒必要為了造炮而傾家蕩產,甚至停下打造急需的刀槍和農具,哪怕換取稀缺的銅胚也要強行鑄炮,那就本末倒置了。

  縱觀歷史,過度注重裝備而忽略戰鬥意志的軍隊都難走遠,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裝備精良的大宋禁軍。

  大宋實際上是古代中外王朝中,最注重高新尖端武器研發和應用的政權之一。

  號稱可以連人帶馬一刀斬為兩截的斬馬刀,古代中國的鐵甲巔峰歩人甲,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的神臂弓等,都在精銳禁軍中大規模列裝,大宋在武備研發上,絕對是認真的。

  若不是在配方上走了歪路,被發明火藥的方士們帶進坑裡,徐澤毫不懷疑,提前給出正確的火藥配方,兩宋絕對能讓幾百年後才出現的各類火槍火炮提前面世。

  甚至於後來讓南宋軍民談之色變的金國鐵浮圖,也不過是金人用上了繳獲的大宋歩人甲而已。

  但是,即便有著碾壓遼、夏、金的武備,大宋禁軍打起仗來,仍是一言難盡。

  一支軍隊的戰鬥風格和作戰意志固化,成長曆程很關鍵。

  徐澤手下的軍隊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到目前為止,打的都是弱敵,基本都是靠巧取勝,以力壓人,還沒有打過一場真正的硬仗。

  這對軍隊的成長其實是不利的,時間久了,很容易讓部隊養成投機取巧、怕打硬仗的不好習慣,若再提前列裝大炮,更容易滋長這種習慣。

  徐澤並沒有故意拿人命堆出精兵的殘酷想法,有炮不用非要用到刀槍肉搏,不是瘋子就是傻瓜。

  實際上,徐澤一直都很重視軍隊的裝備建設,當初為了換裝鐵甲弓弩,他可是千里迢迢跑到瀘南,去和夷人拚命的。

  但他更希望麾下的軍隊在裝備不夠精良時,仍有頑強的戰鬥意志。

  他需要的是一支即使沒有著甲,也不懼與敵人進行白刃戰;哪怕沒馬,也敢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敢戰鐵軍。

  而不是裝備了大量弓弩或者火炮,不斷打擊潰戰,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戰敗的敵軍順利轉進,靠「勝率」聊以**的「百戰精兵」。

  李逵見徐澤情緒不怎麼高,猜測社首應該是受到杜遷戰死的影響,沒敢當面吹噓自己如何震懾李俊,在毗舍耶國又怎樣怎樣的偉大戰績。

  只是才過一天,這廝就沒忍住,私下找到徐澤,提起這兩件事。

  對於敲打李俊一事,徐澤不置可否。

  影響李俊行事的關鍵,是同舟社和流求國的力量對比,李逵威風是威風,不過狐假虎威而已,李俊需要敲打,但這事可做,卻不能鼓勵。

  對於李逵攻打毗舍耶都城時,採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徐澤給予了高度肯定,大讚「鐵牛兩年不見,當刮目相看」,李逵受到讚揚,頓時笑開了花。

  徐澤話鋒一轉,又對李逵為了搞大動靜抖威風震懾敵人和友軍,而故意等小半天才攻城的行為提出了嚴肅批評。

  打仗不是兒戲,毗舍耶人是吃虧在沒見識上,真要用這種方法對付遼人或女直人,不知道要死幾回。

  李逵雖然挨了訓,心裡卻更開心,當年自己跟社首身邊使喚時,就是這樣,錯了就直接罵——社首還是沒把咱鐵牛當外人!

  ……

  ps:天冷了,作息時間也跟著調整,從明天開始,更新時間固定為早晚八點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