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人族建國,稱大夏
在昆崙山中,這日鎮元子大仙再次受邀來全真始祖聖人這裡做客,聖人在宴席上為眾仙講述了一段經文,講解了仙道奧妙。宴席散去之後不久,鎮元子大仙又如常日里一樣獨自回洪荒南面的五庄觀居住。
王明問過鎮元子,「當年道友贈與我一塊盤古皮甲,不知混沌中盤古與眾魔神發生了什麼?道友可否為我解惑。」鎮元子回答道,「盤古開天,三千魔神阻道,與其相戰。吾等皆只知這些傳承,再多的信息,吾也沒有得到傳承啊。當年貧道送給王公那一塊盤古殘骨都是出於被逼自護,用東西償還與王公的因果,避免王公再怪罪而已。」鎮元子說道最後嘆氣苦笑。王明不信,但並不沖鎮元子怪罪,反問怪裡怪氣道,「好一個償還和怪罪。」
鎮元子一定受到道祖鴻鈞的庇護,這位也一定有自己的護道手段,否則也不會多年來自信往來昆崙山了。王明並不想冒險招惹這些魔神。
鎮元子離去后,大兒子孔宣道人在王明身邊,孔宣問,「父神,鎮元子大長老說的話你信么?」王明視線不離鎮元子背影,說,「哪裡可信?不過這老倌確有至人修為,不吭不響成就到此境界,無人觀到他是如何晉級的。活的倒是瀟洒自在,無所畏懼。」又說,「他不說也是正常,如果真是乾坤道人,一定與鴻鈞等人有過約定。」
孔宣道人靜思父神開口所說的意思。
混沌中盤古開天闢地,與三千魔神戰鬥,這些秘密絕對是洪荒中起源以來最大的秘密。許多先天魔神得到的傳承印記中都只見到了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還有征戰混沌的影像,可是對於三千魔神如何與盤古爭鬥的詳細經歷、當年混沌中盤古與三千魔神的關係卻都沒有見過。
孔宣道人知道鎮元子當年在不周山中進入過大名鼎鼎『乾坤老祖』的洞府,鎮元子長老在裡面得到了什麼,誰也不知道。父神竟然不強勢追問下去,鎮元子有什麼地方可以讓父神顧忌的,或者說父神在念及當年舊情所以才選擇放過鎮元子?
鎮元子長老剛剛開口說話姿態很弱勢,由不得讓人思念當年情誼。這鎮元子好會說話呀。
……
洪荒大地上人族繁衍蔓延整個洪荒,滾滾的人族歷史進程還在進展著,發生著一件件神話中的傳說故事。
話說人族三皇五帝結束之後,人族徹底強盛起來,種族氣運盛大,看成天地人三道之一,人族也是實至名歸的人族主角。洪荒中的各個種族都不得不承認人族的強大之處,人族受到諸聖青睞和庇佑,不可任意侵擾。
人族在三皇五帝之後,就應該進入封建社會時期了。
大禹在任功德圓滿、隱居火雲洞之前將帝位禪讓給了皋陶,皋陶年老,在任不久,就又將帝位傳給兒子伯益。前文中提過,大禹的兒子啟還正年輕,特別是得知皋陶將帝位傳給自己兒子伯益后,啟十分不滿和不服。剛開始的時候,啟四處聲張,稱皋陶將帝位傳給兒子伯益是破壞了人族傳承已久的禪讓制度。伯益繼位后,啟成為人族各個部落中最主要的反對自己的人,伯益於是就下令對啟進行了追殺。
數位人族首領帶著上百士兵在後面追殺,英俊的啟在前面奔跑,一身獸皮衣已經爛破,十幾個死去的啟的支持者死在山野中,這是一段人族無主的時期。啟因為不滿伯益成為帝王,而今又受到人族部分部落士兵追殺,他十分不甘心也不願意接收這一切,他朝昆崙山方向趕去,啟想要求見昆崙山中的聖人與西王母,這兩人一位是人族聖父,一位曾在軒轅黃帝期間為軒轅黃帝主持公道,啟希望能見到兩位聖者為人族主持公道。
舉賢禪讓,啟狂妄自信的認為自己可比伯益。
有人念己名,昆崙山中的王明自然就會生出感應。他知道了夏啟正在朝昆崙山趕來,不過王明並不打算接見這一位未來開國人皇。
王明想知道,人族是如何出現『國』這一詞定義的,人族為何從禪讓和奴隸時期突然過度到了封建建國時期。
九生一死、經歷兩年時間,夏啟才趕到昆崙山外,途中就有之前的追殺。啟在昆崙山外呼喚求見,昆崙山仙雲鎖山,從仙雲中走出一位守山女仙,女仙士兵對啟道,「你回去吧,聖人與王母兩人已經閉關修鍊多年,你是不會被接見的。昆崙山乃女仙聖地,豈能受到打擾,速速離去。」
啟呼喚道,「吾乃大禹的兒子,來自人族。現在人族中正在發生叛亂,吾也算是聖父傳下的子嗣,為何不可在昆崙山。聖人一日慈恩垂見,我啟就一日不離開昆崙山。省的一出了這昆崙山又被伯益殺害。」
女仙生氣的將啟推到山腳下,然後封閉了仙雲,不在理會外面的啟。
昆崙山中也有一些仙家散修,但是又有誰會理會一個不被聖人接見的人族凡人。顧及到他是大禹的子嗣,散修們也不為難他,就任由他在昆崙山邊緣流浪。
「你就是啟~?」突然一聲稚嫩的仙童聲音響起,聖人的道童『珊瑚女童』出現在昆崙山外。
「不錯,敢問仙童是?」夏啟丟下剛剛尋找的食物,趕緊拜下。
「老爺正在守護夫人,怎麼可能有時間見你。你這大禹的兒子也太不聰明了。」
「小仙子可是山中聖人的道童?還望仙子救我,帶我見一見聖人。」
「哼,你這人好會糾纏。要不是吾想到你父乃是龜靈的弟子,還與我們仙道有一些淵源,才不會出來見你。聖人不見你,
就連我自己都知道靠人不如靠自己,你人族不是一直流傳著老爺留下的一句「君子以自強不息。」么?
吾見你在昆崙山外也是荒廢時間,就從藏經閣中取來了一本講解治理、政權的書冊交於你,你要是有信心就自己學一些能力然後回到人族重新努力,憑自己的真才實學戰勝那伯益,這樣也能證明你說的皋陶傳伯益是錯誤的。」珊瑚童子皺鼻子道。
說完珊瑚童子就拍拍手離開了,在啟面前丟下一冊竹簡,裡面自然有王明神遊它界關於一些國度、國家政權的見聞和見解。
山上的王明也無奈,情不自禁的笑笑。本來想要看看這『國』的概念從何而來的,自己避而不見這個夏啟。可是在童子珊瑚在藏書閣中拿一本從來不會翻看的政治權術類典籍的時候王明就心生預感,卻不想還真是如此,這『夏國』的設立根源最後還是起源自己這裡。
夏啟找到昆崙山,就是天意使然。
王明並沒有阻止一切,他自語道,「也罷,及時夏啟不從自己這裡學到這方面的知識,在天地意志的大勢趨勢下還會從別的地方領會或想到這種稱謂、政權說法。」一切都是人族繼續發展下去的結果。
此刻西王母在異界還正在試煉正好的時候,西王母與三位異域混沌中的聖人相互爭鋒。
話說夏啟得到了昆崙山中仙童給他的仙書後,他閱讀後大呼『神書』,「大智慧」。也只有昆崙山中的聖人才能著出這樣的大作,將人心、權利、一個大勢力解析的這般清楚,還從中得出了許多民生、政權轉變為另外一種形式、結構的定義,當真讓夏啟讀後心生出種種領悟,一點也不在擔心害怕那伯益。
啟不用收拾東西就獨自帶著壯志離去,他心中已經生出對伯益的報復之心,決定回人族后一定苦心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將伯益殺死。
人族中有許多部落,有一部分部落原本就是反對皋陶傳位伯益的,還有少許原本就追隨啟的部落,以及當年大禹留下的忠實追隨者的部落,這些部落都是啟拉攏的對象。
在人族境內還有許多散修、能人道場,啟宣揚自己是大禹兒子的身份,根源上與仙道和昆崙山有一些關係,甚至啟在逃到昆崙山中得到了活命的機會,還得到昆崙山中仙童賜予書冊。啟知道他的出身是很大的依仗,所以故意宣揚,以此結交仙家修士。
不久,夏啟就聚攏出了大軍,他做到了在人族中自守自立,就連伯益也奈何不得他。
再不久,來自西方二聖傳下的道統門人也選擇了支持啟,啟在人族中威望大漲。啟善於權術,懂得把握軍隊和拉攏人心,將自己領地內治理的也不錯,跟隨他的部落族人最終都願意追隨他。
最終,夏啟用軍隊攻入了蒲扳,將伯益殺死,啟在陽城提出了『國』的口號,建立了人族中第一個一統的國度,以『夏』為國號,稱為夏國,自己也自稱為『夏啟』。
支持夏建國的有許多散修,這些修士有山精野怪、有人族流浪之人,也有散落在外的人類散客。其中有幾個強大的散修很受夏啟器重,為夏國建國之後的守護重要力量。
夏啟又一次問這幾人,「諸位乃是山野之中散修,沒有出身來歷。吾知這洪荒天地中萬修可分為仙、佛、神、巫、妖、魔幾類,幾位長老屬於哪一道修行?」
這些散修聞言也感到疑惑,不知夏啟為何突然問出這樣的話。不過他們沒有多思考就紛紛道,「吾等修的都是三皇五帝時諸教流傳在外的典籍、功法。不過要論歸為一類,吾等卻都要算作仙道一脈。自古以來仙道流傳最廣,也很悠久,各教之中也只有仙道中可見吾等各類相仿仙修。另外吾等都修鍊先天道體,所以算起來都稱得上仙道在洪荒中的螻蟻擁隨之人。」
「確實如此,吾修鍊先天道體成為人形,然後又得西方舍利小片經文,仙道中傳說有仙佛一脈旁支,所以我應該算是沿著這條道路前行。」
「不錯,吾修鍊的是早年仙庭遺落在外的戰兵策,此乃仙庭散落道統,我也算是起源自這一位聖人道統。」
夏啟聽后,點頭說,「哦,我明白了。」在夏啟聽來,幾位聖人中最厲害的還是人族聖父全真始祖聖人,幾位聖人傳下道統數仙道普及最廣。
而且他也是從昆崙山中得到過機緣,他知道父親當年受昆崙山中仙人教導,自己早年四處宣揚借昆崙山的威名,而今算來自己與昆崙山中的聖人也是關係不小。看來今後還是要多尊敬、供奉敬拜一些昆崙山中的聖父。
夏啟建國后一改禪讓制度,改為了父子傳承人主之位,敬奉人族聖父、禮拜洪荒中的各方聖人、聖賢。夏國傳國一共一十四世,人族中的制度發生了變化,文明繁榮也讓天地中的各方大能耳目一新。
大能們對於夏啟能夠成為人主也不再輕視,夏啟能夠成功,也有自己的不俗之處。
另外在夏國傳承的數百年中,一些與人族沒有矛盾的勢力、道統也在人族中迅速傳教,如佛教、神道在人族中發展都很不錯,被人族各部落上層人士奉為上賓、仙貴。接引、准提二人的佛道經文現在還是『小乘佛道』,講究自我修鍊、度化自我,還沒有後來『大乘佛教』普度眾生的說法,所以西方二聖雖將佛道功法、敬意傳入人族中,也只是修鍊之人自己明白其中奧妙。另外,就連巫族的一些巫術道統也在人族中一些貧弱部落流傳,十分流行,對於人類戰勝當下蠻荒的環境還很有用。神道神靈也受到人族祭拜,仙道流傳廣泛,仙道更被人族奉為根源。種種教統流傳,這就是夏國人族數百年中的各教轉變。
到了第十四世,夏國國君夏桀殘暴無比,夏桀不得人心,被商湯率領自己部落的軍隊,聯合其他部落一起殺害。、商湯是嚳的後代,而嚳是五帝中的第三帝。
當年在昆崙山中王明立下三皇五帝的時候,說道類似的話,『第三任帝王無人教導,可暫且壓下。到時此功德歸為何方,全屏各方本事。』後來因為西王母與後土爭執軒轅人皇的事情發生,王明也就不再管第三任帝王的事情,其他幾位聖人顧忌相互之間的聯盟和昆崙山中王明突兀表現出的可比道祖的實力,最終致使嚳無人支持和教導,乃是三皇五帝中唯一一位單憑自身本事成就帝位之人。
而今嚳的後人商湯成立新的王朝,商朝特殊,今後卻又不與哪一方聖人有特殊聯繫,也是命數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