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內憂外患
渭河岸邊,幾條黑影倏地鑽進水裏鳧向載有九鼎的船隻。
水因為自己的平靜被人打擾而發怒,浪花直拍河岸,那“啪啪啪”聲蓋過了水中黑影打擊船身的聲音,完成了任務,黑影又悄悄地離開,一切都無人知曉,除了尉遲釋義除外。
蔡漫與子虎從美夢中醒來時,天都亮了,尉遲釋義還躺在地上發出有節奏的鼾聲。
子虎懊惱地拍拍自己的腦門,吩咐士兵道:“收拾營寨,預備渡河。”
待子虎草草地吃過早飯,幾千秦兵悉已整裝待發。子虎躍上最前麵的一艘船。,右手一揮:“渡河。”
一聲令下,百餘艘船齊向河中駛去。尉遲釋義沒有與蔡漫同乘一船,而是搭乘昨晚被人“加工”過的一艘。別人乘船都希望平安無事,尉遲釋義卻盼望腳下的船早點沉下去。
白天裏秋風果然變小,盡管河麵沒有巨浪,由於載著超過千斤重的寶鼎,數尺長的木船時時有沉船的危險。看著船隻安然無恙地繼續行駛,尉遲釋義坐立不安,恨不得親手將船壓沉,也恨昨晚派去的手下無能。
最前麵的九隻船已駛過河的中央,再不用半個時辰即可靠岸,蔡漫微笑地向尉遲釋義招招手,對方擠出苦笑作回應。
“天乎!難道我的一番心血、所受的委屈都將白費?”尉遲釋義心裏呐喊,煩躁的他猛踢一腳,船板上的一塊小石頭飛入了水中。
尉遲釋義的無意之舉激怒了河中的主人——大黿,它忽地冒出水麵,張開巨口,撲向船頭。
大黿掀起的波浪本來已使小船搖搖欲覆,又因它的怪異嚇得士兵全逃至船尾,“內憂外患”的小船“吱嘎”地響,迅速沉入了水中。另一艘被“加工”過的船也像受了感染似的,緊跟著沒入水裏。
“快快打撈寶鼎!搭救水中士兵。”子虎大聲道。
士兵們因害怕水裏的大黿,任憑落水的同夥怎樣呼救,胥畏縮不敢靠近出事的水麵。
“速速下去打撈寶鼎,違令者斬。”
子虎說完,撥出劍跳入水中,去與大黿搏殺。有了主將作榜樣,又有軍令的壓迫,船上的秦兵不得不拉著繩子跳進水裏。
麵對強悍的人類,勢單力薄的大黿乖乖地消失。落水的秦兵、尉遲釋義先後被救起,兩尊寶鼎卻始終沒能浮起。
突如其來的事故使秦兵亂成一團,蔡漫早嚇得麵無血色,更顧不上問候落水的尉遲釋義。
關鍵時刻子虎唯有挺身而出:“先將其餘九鼎運至河對岸,分兵把守,搜集所有繩索、竹木,準備打撈落水寶鼎。”
子虎的出發點無疑是正確的,可惜的是,依靠簡單的方法想從數十丈深的渭河裏打撈重過千斤的大鼎,尢如癡人說夢話。
尉遲釋義已如願以償,他又開始偽裝自己,建議道:“河深數十丈,水流甚急,看來隻有截流才能取回寶鼎。”
子虎的腦子因眼前的事故發生了短路,一時想不出好的法子,尉遲釋義的點子使他看見了“希望”。他明白,截流取鼎並非他手下的七千人所能完成,還得派人回都城搬救兵。下一步怎麽辦,他不知道,隨口問道:“先生以為其餘七鼎是否該送往成周?”
尉遲釋義道:“九鼎為一體,缺了兩鼎即便送去,周天子必定仍會責備,不如先搬七鼎回對岸,待取回另外兩尊,再一同送去。”
子虎興奮地點點頭:“謝先生指教。”話停,他立即差兵按尉遲釋義說的去做,同時差人火速回報秦王。
相隔子虎數十裏處的晉君沒有因為秦國便使者片麵之詞而停止行軍,眾諸侯的十多萬士兵於同日傍晚全部渡河。
九月十五日,秦兵在渭河邊遇到麻煩的消息傳入晉君耳裏,他當夜集眾諸侯商議,是繼續深入秦國,還是前往渭河打撈落水的寶鼎。眾諸侯一番爭辨,認為這起事故是秦國有意之舉,應一鼓作氣,攻克秦國才是正事。
子虎派出的秦兵探得晉君率軍直入秦境,可他差遣回都的士兵還沒帶來秦王的聖旨。事情到了這樣的地步,他不得不重新作出選擇:放棄七鼎,領兵返回,抵禦眾諸侯對秦國的討伐。
蔡漫聽說後勸阻道:“大王命你我二人送鼎回成周,今擅作主張回都,大王動怒,必是死罪。”
子虎道:“眾諸侯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攻克秦國。我們再往成周亦無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大王怪罪,我一人承擔。”
蔡漫道:“難道將七鼎棄於荒野中?”
子虎道:“非也,應留數百士兵看護,派人送信告知卿士(劉卷),讓其押回成周。”
蔡漫沒有更好的主意,隻好答應子虎的要求。
九月十八日,子虎留下五百名士兵就地看守寶物,其餘的士兵全都隨他返國。
劉卷此行對瓜分秦地是誌在必得,自然不願分散兵力去替秦兵打理後事。
晏子自從與數國諸侯意見不和後,一直萌生去意,難得有好的借口,他主動請命率齊兵去完成原來屬於秦兵的任務。
齊兵離去,諸侯聯軍中的左軍突然少了五千人,奸詐的晉君不是從中軍中抽出士兵進行補充,而是從右軍中把許國的五千人馬調至左軍,這一舉動赤裸裸地表明,晉君隻想利用宋、衛、陳三國作為牽製秦國的棋子。小巧玲瓏也洞察出了晉君的陰謀,可隻能平靜地接受現實。
子虎命士兵盡棄輜重,輕裝行軍,晝夜兼程,不用十日即回了秦都。子虎、蔡漫主動入朝請罪。
一個是百戰百勝的將軍,一個是寵愛的相國,秦君不忍心重罰:“你二人違背聖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姑且念二卿多年有功於朝廷,大敵當前正是用人之際,免你二人斬首之刑。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剝去你們一年的俸祿,且官降一職。望你二人能戴罪立功,勿負寡人一片苦心。”
馮嶽進諫道:“大王,秦國遭遇兵臨城下之禍,全因相國的荒謬之舉,如今又因他粗心大意,使二鼎沒入水中,兩罪並罰,斬首也不為過。大王僅降相國官位一級,恐朝中大臣、國中百姓皆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