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認賊作父
尉遲釋義道:“眾諸侯敬仰天子,隻因成周有九鼎,若一鼎或九鼎不存,眾諸侯必不再聽命於天子,如此一來,天子勢單力薄,奈何秦國不得。九鼎在成周城內,如強奪,定會死傷慘重,如智取,五千士兵足矣。”
“五千士兵足矣?”蔡漫興奮地叫道,對他而言,向秦王討五千兵士不是件難事。
“然,我願為相國效犬馬之勞。”尉遲釋義起身鞠躬道。
突然閃出個熱心腸的人,蔡漫本能地提防:“先生與我初次相見,何故肯為我四處奔波?”
尉遲釋下跪道:“相國明察,某卻有一事所求。”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蔡漫對尉遲釋義的行為沒有感到吃驚,問道:“先生請言,如本相國能成全,絕不推辭。”
尉遲釋義恰時地流出眼淚:“我有眼無珠,錯把昏君當明主。宋女(指小巧玲瓏)得我輔助而登基,今卻出爾反爾,欲收回曾封賜與我的土地,我隻作合理辯解,竟遭其處以重刑。我自知留在宋國無安寧日子,則倉皇出逃。宋女為此遷怒於我家人,數十人被一夜處死。我以為事情就此了結,哪知宋女想趕盡殺絕,向眾諸侯國發文書,誓將我處死。某無處藏身,聞相國為人仁愛,故前來投靠,望相國憐惜,收我於門下,提供庇護,使我得荀存性命。”
蔡漫聽罷同仇敵愾:“眾諸侯皆傳宋君美德,卻不知宋君是卑鄙之徒。先生放心,我向你擔保,有本相國在,無人能決定你的生死。”
尉遲釋義淚水鼻涕齊湧出:“為報相國厚恩,我願做牛為馬。”
蔡漫扶起淚涕縱橫的漢子:“先生言重也——不如先說說取回雍鼎一事,待我明日入朝向大王啟奏。”
尉遲釋義拭去臉上的雜物,詳細說出他的想法。
急功近利、頭腦簡單的蔡漫對宋國逃犯的“完美主意”是深信不疑。為能使蔡漫的申請能通過,尉遲釋義還為蔡漫提供應付秦臣反對這一計劃的理由。
次日,蔡漫果真私下向秦王討兵五千,欲前往成周取回雍鼎。
秦王心裏對成周寶鼎是垂涎三尺的,其實不僅秦君,晉國、鄭國、齊國、楚國等國君主皆對九鼎虎視眈眈,由於顧及各種原因,各方虎狼才沒有動手去搶。
事關重大,秦哀公唯有召見令人討厭的馮嶽,聽聽他的意見。
馮嶽道:“據臣所知,昔日(周)成王將九鼎定在成周,曾命太史占卦,封所示,周朝寶鼎偉世三十代,享福七百年,乃是上天旨意,今周朝德行雖衰減,然天命未改,作為臣子不可覬覦。”
蔡漫道:“相國此言差矣,蠻楚尚可問鼎(指楚成王向王孫滿打聽周鼎一事),我君為何不可。雍鼎本是秦國之物,取回作賀壽,天經地義,難道相國以為雍鼎原本非秦國所有?數百年前,周朝以德服眾,祖先才貢上寶鼎,現周朝敗落,作為了子孫理應取回。”
馮嶽找不著合理的理由證明雍鼎原本並非秦國所有,於是難作分辨,答道:“九鼎是周朝鎮國之寶,一旦被取走,天子必集眾諸侯來討伐,臣擔心秦國有滅國之災。”
聽到“滅國”二字,秦君心中就像是被紮了根刺,冷冷地道:“相國此言未免過於危言聳聽,寡人從未親眼目睹九鼎,取回賀壽,待壽過再送回成周,想必天子也不會推辭。眾諸侯許多人都不曾見過寶鼎,若九鼎移至都城,各國中好奇者定會爭相來觀看。寡人壽誕之日,是何等熱鬧。”
蔡漫道:“楚、晉兩國以兵強脅迫眾諸侯前去朝賀,秦國用寶鼎引各國名人異士來訪,方是真正的以德服人。”
秦君道:“愛卿妙計,妙計,事成,封地二十裏。”
蔡漫叩謝退出,馮嶽則是灰著臉返回府中。
馮嶽深知秦王是鐵了心要取回九鼎,再作進諫隻會招致災禍,可他又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秦國被奸臣推入火坑。
為尋找解決難題的方法,馮嶽至深夜還一個人在府中的花園踱步,他的家臣淅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向前詢問,馮嶽說出心中的擔憂。
淅炎道:“周朝德行雖減,可成周士兵過萬,右相想憑五千人馬取回九鼎,並非易事。”
馮嶽道:“此事我也曾作思考,疑心周朝中有人與蔡漫相勾結。”淅炎道:“據臣探訪得知,蔡府中現住入了一宋人,名為尉遲釋義,極有可能是此人從中挑撥,蔡漫才會作出愚蠢之舉。”
“尉遲釋義?莫不是宋國逃犯尉遲釋義?”
“正是,正是。待臣再去細查,再回報主公。”淅炎道。
“事不宜遲,速速去辦。”